2020-2021学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通关练习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1.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
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欧洲一体化
2.二战后,温斯顿·丘吉尔曾主张“在欧洲大陆上不设立任何边界,在这辽阔的领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真正地感到‘我在这里很自由自在,我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
让我们合到一块儿来吧”。
这代表了当时很多西欧人的愿望。
随着欧共体建立,欧洲步入一体化快车道,他们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以下对欧洲一体化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具有主权让渡性B.成员国权力共享
C.体现超国家权力D.其实质是欧洲邦联
3.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
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
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法德关系的和解
4.二战后,欧洲联合与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愿望是建立在惨痛的历史教训基础之上的。
这种历史教训是( )
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B.自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连绵不断
C.西欧各国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D.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
……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
”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6.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对“共同市场”所持态度
A.意味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B.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
C.表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霸权服务
D.有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
7.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
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8.“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
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
这主要是因为( )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9.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她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
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10.国际卡尔奖是专门奖励为欧洲统一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机构或事物的。
2002年的国际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欧元。
这主要是因为( )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1.1992年2月7日,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对欧共体的三亿多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这一时刻”是指( ) A.欧共体的成立
B.欧盟的成立
C.《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D.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1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
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
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
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欧共体发展的趋势。
(3)欧共体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答案:D 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思考走向联合以解决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故D 项正确。
2.答案:D 欧洲一体化并未使各成员国国家权力丧失,欧洲各国还是主权独立的国家,所以欧洲共同体不是欧洲邦联,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3.答案:C 原来德国和法国“一再撞车”,是指法、德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二战后,法德和解,共同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建设,就“不再撞车了”,所以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故选C项。
4.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历史教训”,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A、C、D三项明显不属于历史教训。
5.答案:C 材料“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加速经济恢复”“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等反映的都是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内容,故C项正确。
6.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是指美国认为欧洲共同市场的建成意味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胜利,这比冷战中取得对苏联的最后胜利影响更为重大,因此结合史实可知美国总统的此番言语表明了其在全球推广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战略野心,所以答案选C。
7.答案:B 使学生明确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要从根本上分析就应当回到经济层面,故B项为正确选项。
8.答案:A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欧盟建立的原因。
根据所学,历史原因:谋求统一是欧洲政治家长期的愿望;现实原因:为了摆脱两极格局,各国走向联合;经济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联系各选项,B项民主制度广泛建立说法错误;C项国际局势趋向和平与欧盟建立无必然联系;D项民族特性逐渐消失说法错误。
故A项正确。
9.答案:B 法、德两国的和解是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
10.答案:B 欧元只是欧盟内部各成员国间流通的货币,不是世界性的货币,A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欧元是欧盟统一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D项错误;联系欧元的启动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可知B项正确。
11.答案:C 注意时间“1992年”,这一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欧盟即将诞生。
12.答案:C 考查法德关系。
从材料“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可知,强调的是历史共识需要有批评思维,故C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对内:成员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对外: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2)发展趋势:规模不断扩大,成员不断增加。
由最初六国增加到2004年的25国;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发展。
(3)经济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促进了欧盟各国团结,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冲击了美国霸主的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