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三生物第四
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
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
D.AF段所对应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FG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2. 为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还是将生长素分解,某研究性课题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图1中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放置到图2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分解了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①①①①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
D.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生长素转移了
3. 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传递过程中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反射弧双向传递的
B.甲状腺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属于效应器
C.免疫器官是机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以及发挥作用的场所
D.肌肉或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存在着与神经递质或者某些激素相对应的受体
4.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分子是遗传物质,DNA分子能进行复制
C.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D.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成熟后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5. 核心物质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
B.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6. 下列属于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气候干旱
B.地震、火灾
C.寒潮
D.传染病
7. 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离心机转速最快的试管是
A.A
B.B
C.C
D.D
8.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9.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B. 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 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增加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
D. 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
10. 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

这项功能是()
A. 免疫防御
B. 免疫自稳
C. 免疫监视
D. 免疫识别
11. 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

乙的成虫可攻击甲,且能将卵产入甲体内,乙的卵在甲体内发育成幼虫后,该类甲个体会疯狂地摇摆,从而易被丙发现而被捕食。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 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这对甲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C. 甲个体疯狂摇摆传递的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甲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乙和丙体内
12.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单体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B. 细胞上的载体蛋白是可以运动的
C. 动物细胞的识别作用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密切相关
D. 人体细胞中的每种蛋白质中都含有21种氨基酸
13. 某玉米植株(Aa),取其上所结的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是()
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①可能是隐性纯合子①可能是杂合子①肯定是杂合子
A.①
B.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14.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
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15.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幼儿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称为“呆小症”
C.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则其膝跳反射无法完成
D.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①是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 若①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①是糖类
C. 若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①一定是脂肪
D. 若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①一定是核酸
17.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膜蛋白也可以具有催化蛋白反应的功能
B. 酶促反应都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
C. 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A TP的合成
D.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1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持续39.6①高烧时,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
C. 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
D. 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基本稳定
19.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含有S元素
C. 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D.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
20. 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神经元,甲、乙为电流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图示三个突触中传递时,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减小
C. 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计的指针都不会发生偏转
D. 若e和d点间有抑制递质分解的药物,刺激f点,d点将持续兴奋或抑制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资料分析题
①.有丝分裂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

(1)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结构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①表示染色体的___________,一开始SAC蛋白位于①上,如果①_______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①,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

①.cAMP (环化一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的信号分子。

研究表明,cAMP对初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抑制价用,大致机理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被激活的酶A能催化A 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并发生环化形成cAMP,cAMP能活化酶P,活化的酶P能抑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

(2)女性在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就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初级卵母细胞启动减数第一次分裂则需要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

依据上图推测,进入青春期后女性的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分裂的信号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级卵母细胞的不均等分裂依赖于细胞膜内陷位置形成的缢缩环。

有人认为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影响了缢缩环,为此搜集了小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在诱导恢复分裂后,用两种特异性药物(药物H 和药物F)进行了实验,如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实验结果推测,药物H能__________细胞中cAMP量;药物F能__________细胞中cAMP量,由此可进一步推测F对酶A有__________作用。

①根据上述结果推测,cAMP抑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原因除了阻止缢缩环的形成,还可能是________
22. 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酵母菌计数时应采用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_____措施,乙图的中方格中有酵母菌的数目为_____个,那么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菌体数接近_____个,你计数的原则是_____。

(2)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曲线。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填“数学”或“物理”或“概念”)模型。

(3)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在前。

(4)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

23. 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请回答: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

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

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调查某地区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

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以上信息判断,该遗传病是_____病,理由是_____。

(2)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_____
(3)怀孕的女儿生出一个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_____。

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理由是_____。

(4)对该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发现患者的该遗传病基因与正常人相比,发生改变的相应部分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为转录的模板链)的碱基序列比较如下:
正常人……GGGAGACAGAGA TTAG……
患者……GGGAGACAGATTAG……
经分析可知,患者的该遗传病基因缺失了_____个碱基对,而使控制合成蛋白的_____(过程)提前终止,其氨基酸组成由原来的567个变为183个,丧失活性。

(已知终止密码子有UAA\UAG\UGA)
25. 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

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

2019年底出现的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强大的炎症反应。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痛觉。

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据图分析炎症因子使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使用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Ca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滯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

由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请再补充一个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物质,其靶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肺、脑、淋巴组织等处,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s的合成。

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够进入细胞核,请推测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B
5. D
6. D
7. D
8. C
9. C
10. C
11. D
12. D
13. C
14. B
15. C
16. BD
17. BC
18. AC
19. AC
20. BC
21.
(1).前
(2).中心体
(3).着丝点
(4).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
(5).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6).信号分子2作用于S2蛋白,通过G2蛋白抑制酶A,细胞内的cAMP浓度降低,活化的酶P减少,解除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抑制作用
(7).降低
(8).增加
(9).激活
(10).干扰缢缩环的定位
22.
(1).抽样检查法
(2).稀释
(3).24
(4).6×106
(5).记上不计下,计左不记右
(6).①、①、①、”J”型
(7).数学
(8).血细胞计数板
(9).加盖盖玻片
(10).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23.
(1).神经-体液(激素)-免疫
(2).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
(3).(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4).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5).特异性免疫
(6).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24.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双亲正常,其所生儿子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可确定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3).
(4).1/8
(5).需要
(6).女儿可能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男性胎儿可能因为带有致病基因而患病
(7).2
(8).翻译
25.
(1).大脑皮层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4).促进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Ca2+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5).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6).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a2+
(7).激素—受体复合物能抑制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