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用药概论-给药途径与控制污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
目录
眼科疾病用药概论 (1)
给药方式和途径 (1)
结膜囊内给药 (1)
结膜囊冲洗 (2)
结膜下注射 (2)
眼内注射 (2)
全身给药 (3)
控制污染 (3)
给药方式和途径
眼科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眼局部给药,如将滴眼液(包括溶液、混悬液、乳剂等)、眼用凝胶或眼膏等滴入或涂入结膜囊内。

如果眼部治疗需要较高药物浓度,可以采用眼局部注射方式,如球结膜下注射、眼内注射等。

结膜囊内给药
滴用滴眼液的方法通常是嘱患者将头部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滴药者用手指轻轻向下牵开下睑,然后将药液缓慢地滴入下穹窿部,一般滴用1滴即可。

轻提上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充分弥散。

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2~3分钟。

以干棉球拭去流出结膜囊的药液。

眼用凝胶和眼膏的给药方法与滴眼液大致相同,将凝胶或眼膏涂入结膜囊的下穹窿部。

用药后轻轻闭眼和按摩眼球有助于药物的扩散。

当两种不同的滴眼液同时使用时,如果用完一种后马上就用第二种,就会发生药物被稀释或药物溢出结膜囊的情况。

因此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滴眼液时,应当在用完一种至少5分钟后再
用第二种。

滴入结膜囊的药物可以通过结膜血管吸收,或者结膜囊中多余的药物从鼻泪管流入鼻腔,由鼻黏膜吸收而进入全身循环,可以引发全身性效应,其程度与眼部给药的剂型有很大关系。

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药物多与滴眼液有关,而很少与眼用凝胶和眼膏有关。

当应用滴眼液时,用手指轻压内眦部的泪囊区,可以明显减少药物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量,从而减少药物引起的全身效应。

结膜囊冲洗
在清除结膜囊内刺激物、异物或分泌物等急救处置时,可以应用眼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通常使用的眼部冲洗液为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

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洁净水作为眼部冲洗液。

结膜下注射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或者结膜囊内给药后疗效不显著时,抗感染药、散瞳剂或糖皮质激素等可以采用结膜下注射方式来给药。

药物通过角膜和巩膜扩散到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内而发挥治疗作用。

结膜下注射的单剂量体积是有限的,通常不超过1ml。

眼内注射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必要时可以采用眼内注射的方式,包括前房内注射和玻璃体腔内注射来给药。

由于药物的剂量-容积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单剂量体积不超过0.3ml。

由于眼内注射有可能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当慎用。

全身给药
一些药物,如抗菌药和糖皮质激素,可以采用全身给药的方式,来治疗一些眼部易感的疾病。

一些降眼压药物也需要采用全身给药的方法,如口服乙酰唑胺、甘油盐水,静脉滴注高渗剂甘露醇等,来达到快速降低眼压的目标。

控制污染
临床所用的眼用制剂应当是无菌的。

对于装在多剂量容器中、并且加有防腐剂的滴眼液,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

患者在家中自用的保存于多剂量容器中的眼用药物(包括滴眼液、眼用凝胶和眼膏),在首次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应当超过4周,除非另有说明。

医院病房里使用的眼用药物一般在开封后1周弃用。

应当给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的眼用药物。

如果遇到需要特别关注的污染问题,应当为每只眼提供单独使用的眼用药物容器。

对于出院的患者应当提供新的眼用药物。

在出院时让患者带走当天已经发给他们的药品是可以接受的做法。

在门诊部,以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为好。

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一日工作结束时弃用。

在意外事件时和急诊等感染高风险的地方,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

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单次使用后弃用。

诊断用染料,如荧光素钠等,应当尽量使用单剂量包装的药品。

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在一日工作结束时弃用。

手术前使用的滴眼液瓶应当在手术时弃用,并提供新的滴眼液瓶。

如有可能,眼科手术时应当使用单剂量包装的滴眼液。

如果使用多剂量包装的滴眼液,应当为每位患者提供个人专用的滴眼液瓶,并在手术结束时弃用。

在施行内眼手术和其他进入前房的处置时所使用的制剂必须是等
渗的,而且不含防腐剂和抗氧剂,如有必需应当加入缓冲液将pH值调至中性。

用于内眼手术的液体应当按特别的处方配制,一般静脉输注的制剂并不适用于这种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