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探索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临床特点。
总结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的临床误诊病例资料。
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既往有心绞痛或心梗史,警惕心梗或再梗的可能,要及时做心电图并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同时结合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以免误诊延误最佳的溶栓、抢救时机。
标签:消化道症状;急性心肌梗死;误诊
现将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梗的误诊3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57岁,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腹痛以“急性胃肠炎”就诊给予西咪替丁、阿托品及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无好转,做心电图提示:Ⅱ、Ⅲ、A VF、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直立,V1~V3 ST段下移,V2~V9 ST段抬高,CK-MB 160 U/L,CK 1 300 U/L,TNT阳性,诊断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给予人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溶栓,1 h后腹痛明显减轻,抬高的ST段回落>1/2。
例2,男,65岁,饱餐后突感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以“急性胃痉挛”留观察室,给予解痉止痛治疗,无好转,急查心电图、Ⅱ、Ⅲ、A VF、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CK-MB 105 U/L,CK800 U/L,确诊为急性下壁心梗。
例3,女,60岁,有胆囊炎病史,上腹部持续隐痛3 h,进晚餐后疼痛加剧,恶心、呕吐数次,查体面苍白,大汗淋漓,心率135 次/min,血压80/60 mm Hg,右上腹疼痛明显,莫菲征阳性,拟诊“急性胆囊炎”收住院,心电图示Ⅱ、Ⅲ、A VF、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CK-MB 286 U/L,TNT阳性,诊断为急性下壁心梗。
给予人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溶栓,1 h后腹痛明显减轻。
2 结果
以上3例病例在确诊为急性下壁心梗后,立即给予溶栓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是,监护和一般治疗:①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②吸氧鼻管面罩吸氧;
③监测,对ECG、BP、R监测至少5~7 d,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④护理。
二是,给予肌注杜冷丁解除疼痛。
三是,其他治疗:①给予促进心肌代谢药物维生素C、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等;②极化液疗法,由氯化钾、insulin、葡萄糖配成极化液,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③β受体阻滞剂。
2 分析
本组讨论的3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梗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临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此类患者中2
例有受凉史,致就诊医师误导,患者就诊时间短,没有被细致观察,1例为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急性下后壁心梗引起胃肠道症状的机制为:迷走神经传入和传出受体主要分布在左心室的下、后壁,受机械或化学刺激使迷走神经张力过度增高,常引起恶心、嘔吐或腹泻,临床上遇有45岁以上、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患者,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既往有心绞痛或心梗史,警惕心梗或再梗的可能,要及时做心电图并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同时结合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以免误诊延误最佳的溶栓、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张玲,徐川平,姚锡良.中国临床医药(中册)[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