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质量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提升质量的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
改革探讨
摘要: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
该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对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
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对教学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工
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1. 引言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该专业课程
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给水的输送分配和废水的收集排放等管道系统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给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和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鉴于城市供水工程和城市排水
工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2003年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将给
水管道系统与排水管道系统整合成一门课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并推荐了新
的教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针对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对课程的
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
[1]
2. 教学改革
2.1 合理选用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以前使用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
(上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相互独立性,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
统知识各自单独讲授,这就造成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之间缺乏连贯性和
整体性。
根据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拟采用新教材《给
水排水管网系统》。
该教材进一步加强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统一关系,在教学
内容编排上进行了改进,将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既包括两者
具有统一性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根据两者的差异性,对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设
计与水力计算等内容分章节分别进行阐述。
通过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新教材在
给水管网水力分析与计算、给水管网优化理论上做了较大的变动和改进,同时增
加了给水管网运行调度和水质管理、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等相关
内容,并以附录形式编入了比较实用的计算机程序,提高管网系统教学和学生工
程实践的计算机水平,使之更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但新教材对排水管网设计和
计算的讲解稍显薄弱,在污水管道设计与计算这一内容的编写方面,采用公式进
行计算,计算工作量大[2]《排水工程》(上册)有关污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内容的编写,采用水力计算图和水力计算表进行污水管网水力计算,设计计算更
直观、方便、快捷。
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旧教材结合使用,完善教学内容。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改
革课堂教学。
[3]
2.2.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工程特点,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大量的设计数据、工程图纸、工
程实例等内容,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不仅能大大增加课程教学的信息量,还可通过动画演示、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脱学习的枯燥性。
[4]
2.2.2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以工程为导引,以专业为背景,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
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专业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举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介绍绵阳市高新区的给排水
工程规划,在介绍给排水管网规划布置的相关内容后,要求学生对校园的某段道
路进行给排水管线调研,观察雨水口的布置及形式、检查井的设置等,了解雨水
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布置特点及布置要求,同时要求学生绘制管线平面布置草图。
另外,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参观实习,了解常用的给排水管材种类、管
材接口形式等,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工程能力。
2.2.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打破以往教师一人讲述的授课
方式,敢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充分利用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情景导入、启发、讨论和案例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发展为主动学习,并初
步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强化教学考核,注重能力提升
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做到考核尽
量科学合理,评分标准应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本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
成绩、练习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比例为1:2:7。
平时成绩包括
学生出勤率、听课情况等,练习成绩为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相关的调研情况。
由于期末考试是检查教学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测量与评价手段,能督促教育目
标的实现、改进教学工作,故对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
一直以来,给排水管网系
统课程采用闭卷的形式,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问答和计算题。
在教学过程
中发现,由于传统考试强调了对知识本身的记忆,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掌握,考试成绩的高低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设计中就经常
发现成绩较高的学生对一些基本原理没有掌握,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考试可以通过
短期记忆来通过,平时不需努力,考前突击即可,造成这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
的精神。
现将闭卷改为开卷形式,学生在考试时可携带教材作为参考。
题型为单选、多选、问答和计算题,难度有所增加,适当的加入注册考试专业题,灵活性
更高,能够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4注重课程设计,强化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通过三周的课程设计训练,来巩固、充实、加强在课
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锻炼工程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结合设计
规范、设计手册等资料,结合老师提供的小城镇的规划图和相关规划文本,独立
完成给排水管道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书、管网平
面布置图和雨污水主干管的剖面图等。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给
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的设计和绘图能力。
为杜绝学生互相拷贝的现象,由一班一题改为一班多题,并
要求学生先打印工作草图,在草图上布置给水、污水和雨水管线,在草稿上进行
水力计算,草图和草稿随课程设计成果一并提交。
3. 结语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直接面向生产与工程实践。
掌握课程内容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
工程实例既有利于学生
对理论的理解,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
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简
化和补充,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程设计,将提高学
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武海霞, 嵇保健.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 教育教学
论坛, 2013, (5):64-65.
[2]成先雄, 张涛,朱易春.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 科技
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16):186-187.
[3]汪明明, 丁磊, 张新喜. 提升给水排水管网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2):137, 139.
[4]赵玲萍, 涂保华, 郭迎庆, 等.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12, (4):59-62.
何建平,男,1976年12月出生,讲师,地址: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建环教研室,邮政编码:621010,手机:(0)158****1616,电子邮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