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二小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1 新人教版二年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涌诗文。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词卡。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

1.谈话。

我们学习了许多首古诗,谁会背涌?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
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

2。

板书课题: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指名拼读“登"(dēng),要求读准后鼻音.
教学登字,指名拼读“鹳”。

3。

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
子像鹤.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
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这首诗的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
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
写下了这首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
文1。

录音范读课文。

2。

投影出示课文内容。

3.范读.
4.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学生自读课文。

借助拼
音读通课文
指名读
正音,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

1.学习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投影。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
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1)指名读一、二两行.
②答问。

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

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
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投影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群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指名回答(太阳、青山、黄河)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滔滔的黄河,
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指名读,说说一、二行
的意思。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学生练读一、二两行。

2。

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3)理解。

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引读
(2)指名读三、四两行。

(4)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2.练说全诗的意思。

1。

齐读课文
2.讨论。

认真看图思考。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1.朗读。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
重音。

教师范读
2.背诵
学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
指名试背
齐背
五、指导书
写出示生字:楼、依、尽、黄、层 1.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2.
师生共同分析字形。

3.看笔顺图,记忆“楼、
依、尽、黄、层”的笔顺。

4.按笔顺描红。

5.《习字册》上描红、仿
影、临写生字。

八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
称。

2.指名背诵课文
开火车认读
练说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楼依尽黄层
“层”是“尸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指导写法。

楼、依:左窄右宽
尽:上下要匀称。

3.学生描红。

认读生字
三、课堂练
习1。

读词抄词。

(课后第三题)
2.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一()且一( )
青一()公一( )
3.扩词。

板书: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8过年
赶集
一、连线。

跳绳 hóng zǎo 白菜 dà suàn
蜡烛 lián dāo 大蒜 bái cài
镰刀 là zhú生姜 yā lí
红枣 tiào shéng 鸭梨 shēng jiāng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跳( )吓( ) 绳( )
蜡( ) 妞( )糖()
三、填一填。

( )的梨( )的枣( )的绳
( )的画 ( )的蒜 ( )的猪
四、阅读练习
我有一支心爱的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这支铅笔花花绿绿,很美丽。

铅笔上画着一支大白鹅,红嘴巴,高额头,浑身雪白。

它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水面上有一片片的荷叶,好像漂着一顶顶帽子.水缓缓地流着,好像在说:“小朋友,你要好好学习呀!”
这支铅笔是我学习的好帮手.我喜欢我的这支铅笔!
1.这篇短文( )个自然段,其中第2自然段有( )句话
2.用“_______"画出描写铅笔上大白鹅的句子。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用“√”)
(1)这支铅笔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

()
(2)水要小朋友好好学习。

()
(3)这支铅笔很美丽. ()
参考答案
一、跳绳 hóng zǎo
蜡烛 lián dāo
镰刀 là zhú
红枣 tiào shéng
白菜 dà suàn
大蒜 bái cài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

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

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内容浅显。

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

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
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

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

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

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

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

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

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

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语文园地六
妙析教材
《语文园地六》有六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在认识几个处所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认字。

“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准确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能猜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写话”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

“展示台”延续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展示了班级图书的管理及借阅情况,引导学生爱惜图书。

“日积月累”安排了古诗《悯农(其一)》,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爱阅读”通过学习《最大的“书”》这篇短文,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通过拼音自主识字的能力,“字词句运用”中的“猜猜词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写话"对学生来说也较难,教师要由说过渡到写,引导学生写出藏在自己心里的“为什么”。

教学建议
在教学《语文园地》时,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拓展园地内容的外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变得生动精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认识一些单位处所的名称及其功能.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能和同学交流理解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4.展示各班图书管理现状,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识字加油站"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教学方法教学。

2.“写话”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

3.通过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语,学习古诗和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懂得尊敬劳动者,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背《悯农(其一)》,感悟诗意。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心中关于大自然的疑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卡。

学生:搜集李绅的资料,去户外观察大自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规范地写字,不要多写或少写笔画。

3.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展示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管理情况,增强学生爱惜图书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认8个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字.
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识字加油站
1.出示8种单位处所的名称及相应图片。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2.请学生认一认。

3.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单位处所具体的职能。

4.出示生字:博、馆、览、育、研、究、哨、诊.
5.同桌互认生字。

6.游戏识字,玩看图说名称的游戏。

四、字词句运用
(一)下面这些字你能写对吗?
1.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含、迎、留、荡、满、敬”.
2.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3.请写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写字时注意了什么。

4.教师点评、总结。

同学们在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字的结构,不同结构的字每部分的大小和位置是不一样的。

同时,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二)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1.出示书中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
..我。

◇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
..半点儿消息。

◇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
..起来。

2.和同桌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先说句子的意思,再说词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点拨。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如“泄露”,句子的前半部分是说“这件事情你可得保密”,从“不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件事情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泄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还可以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
如“喧闹"可用“热闹”代替,所以“喧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热闹"。

当然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直接查词典.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喧闹:喧哗吵闹.
五、展示台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说说大家是怎样爱惜图书的。

3.全班交流.
六、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六
博馆览育研究哨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