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州市天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广州市天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
“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
”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付晓东看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
”
的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发为《吸引人更要打动人夜经济快步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28日)材料二:
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
从“地摊经济”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
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
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
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
“地摊经济”与文明创建并不相悖,反而更能体现出城市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的基本考量,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住“保民生”的步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危机中找新机,积极面对困难,化解痛点,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底层百姓就业,接地气、暖民心。
只要不侵害公共利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下,保证清洁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地摊经济”就值得鼓励。
(摘编自周茂盛《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荆楚网"2020年5月29日)材料三:
多个平台大数据显示,文旅消费在“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发生在
夜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
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摘编自《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经济参考报》2020年6月18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前,我国公民的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日间消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
B. “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 “地摊经济”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前提,体现城市文明应有的温度。
D. 夜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夜经济不仅包括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也有文旅等精神层面的消费。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经济”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努力发展好“夜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B.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在不同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C. 作为“夜经济”的一种,“地摊经济”要良性发展,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
D. 上海市打造“海派夜经济”,特点突出,将不断推动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促进该市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3. 当前,我国发展“夜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
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
一遍一遍地摁。
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
⑨“噢,我也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4. 根据文意概括出“她”做的四件事。
5. 你从文中读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6. 小说的标题是“病人”,从全文看,到底谁是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
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通常会与一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
第十六次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裹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
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弱地带。
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
201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措;2018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
“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
《2018-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
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
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
那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
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
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求。
“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
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
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持!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竟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摘自《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材料二:
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
越来越多“最美”“高颜值”“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打卡地标。
“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
不难发现,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卖文创、办读书活动,多管齐下;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
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咖啡,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装修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经营者说,这是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中小书店,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
同时网红书店固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观摩、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相当有限。
(摘自《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的灵魂》)材料三:
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
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
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
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来自书本。
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
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赢得生存空间。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不得不走网红路线。
B.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
C.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
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书店生态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提到书店“卖咖啡、卖文创”等。
B.实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发展为网红景点、打卡圣地。
C.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择去社区的中小书店。
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阅读”,将书店打造成以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
9.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
B.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主要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落后。
C.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联姻”,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D.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数罟不入洿池洿:深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吃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王道之始也”中的“之”字相同的一句是()
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就能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B. 孟子认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滥捕乱伐,使老百姓对“养生丧死”无憾,国君就能够为王,使
天下百姓归顺。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 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蒋春霖①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
化了浮萍②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注】①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
②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了暮春画面,为下片直抒胸臆作铺垫。
B.作者以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来寄寓情感,表现了黯淡哀愁的心情。
C.“一角”两句描写了落花委地的场景,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
D.作者这一首词属于小令,“卜算子”则是词牌名。
在比较短的篇幅内上片写春归,下片写祭柳,词意转换自如。
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次北固山下》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它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请根据图表总结出遗忘规律并提出合理的复习建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
复习建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创作贵在“情”,就是要充盈文艺追求的深情。
如果对文艺事业没有深情厚谊,缺乏传世之心,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牟利的工具,这样的文艺工作就① ,这样的文艺工作者就容易成为市场的奴隶。
坚定艺术追求,一往情深、不改初心、矢志不渝,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
也唯有如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才能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需求,赢得社会赞誉,无愧时代期许。
文艺创作贵在“实”,就是要增强扎根生活的笃实。
生活是艺术之母,越是攀登文艺高峰,越要深入火热生活,扎根人民群众,积蓄创作力量。
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只有发扬劳作上手的精神,走出书斋画室,走进人民群众,投身基层一线,用脚丈量大地,才能创作出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佳作。
文艺创作贵在“意”,就是要② 。
文艺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可以说,没有创新动力、创作活力的持续迸发,精品力作就难以迸发涌现,文艺高峰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倡导创新精神,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倡导将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融入艺术学习创作过程中,在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深入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激发灵感、厚积薄发,提升艺术原创能力,推动文艺不断繁荣发展。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
B.比喻、排比
C.对偶、排比
D.对偶、借代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走进群众,扎根基层,才能创作出上乘的文艺作品。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1.作文。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
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于文无据。
原文虽有“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的描述,但是否“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不能知道。
故选A。
【2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文无据。
材料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由此句可知消费者消费的多样化,不能得出“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可归纳: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夜经济”更快发展。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
……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可归纳:消费者消费观念、习惯与时俱进,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
”可归纳: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夜经济”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可归纳:文化底蕴丰富,各地有其自身文化特点,能够挖掘本地夜间资源,丰富业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