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挂榜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挂榜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是质量分别为M=1.5kg,m=0.5kg的两个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对心碰撞前后,画出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小球在碰撞后动量增加
B.碰撞过程中B损失的动能是3J
C.碰撞前后,B的动能不变
D.这两个小球在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
参考答案:
BD
2. (多选)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8 m/s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共经历时间10 s,由此提供的信息一定可以求出()
A、汽车加速运动的时间为5s
B、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m/s
C、汽车运动的总距离为40 m
D、汽车减速运动的距离20m
参考答案:
BC
3. 一个小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后经过0.1s后以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

则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A.40m/s2,方向向右 B.40m/s2,方向向左
C.80m/s2,方向向右 D.80m/s2,方向向左
参考答案:
D
4. (单选)用手握紧瓶子使瓶子静止,如图,关于瓶子所受摩擦力的情况以下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与手的握力成正比B.手出汗了摩擦力就会变小
C.摩擦力的大小与手的握力大小无关D.摩擦力的方向向下
参考答案:
C
5. (单选)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一个轨道ABC,AB段为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R,水平放置的BC段长为R。

一个物块质量为m,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端停止,物块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A. μmgR
B. (1-μ)mgR
C. πμmgR/2
D. mgR
参考答案:
B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半径为和的圆柱体靠摩擦传动,已知,分别在小圆柱与大圆柱的边缘上,是圆柱体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若两圆柱之间没有打滑现象,则∶∶
= ;
ωA∶ωB∶ωc= 。

参考答案:
2:2:1 2:1:1
7. 某实验小组使用力的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研究摩擦力,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得到摩擦力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图,装置如图所示:
(1)保持接触面的压力、面积等因素不变,只研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

(2)仅改变物块质量进行试验,得到甲、乙两图,可以判断物块质量较大的是___(填“甲”或者“乙”)
(3)图甲所用物块质量为m=0.14kg,图中所示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N,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9.8m/s2)
参考答案:
(1). 控制变量法 (2). 乙 (3). 0.61(0.60~0.63) (4). 0.45
(0.44~0.46)
【详解】第一空、控制变量法
多种因素影响到所测物理量时候,通常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考虑某一种因素对研究物理量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第二空、乙
仅改变物块质量,从甲、乙两图可知,乙物体的质量较大。

第三空、0.61(0.60~0.63)
图甲中所示的最大静摩擦力为0.61N;
第四空、0.45(0.44~0.46)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5。

8. 某星球半径为R,一物体在该星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若在连续两个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依次为h1、h2
,则该星球附近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自由落体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到加速度与高度差的关系:,而第一
宇宙速度公式为。

9. (4分)质量是50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水平
力拉它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图线如图,则5s内拉力F做的总功为
_____J,合外力做的总功为 _____ J。

参考答案:
700J,0
10. 利用实验探究“当合外力大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给定的器
材有: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所示),小车、计时器、米尺、天平(含砝码)、钩码等 .在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 ,请结合下列实验步骤回答相关问题.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为 mo .
(2)让小车自斜面上一固定点 A1 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 ,用计时器记下所用的时间为 to .
(3)用米尺测出 A1 与 A2 之间的距离 s ;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
(4)用米尺测出 A1 A2 的竖直高度差 ho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 F = .
(5)在小车中加钩码,用天平测出此时小车与钩码的总质量 m ,同时通过改变斜面的倾角来改变固定点 A1 相对于 A2的竖直高度差 h ,测出小车从 A1 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 所需的时间 t ;问:质量不相等的前后两次应怎样操作才能使小车所受合外力大小一定?答: .
(6) 多次改变小车与钩码总质量,测出各次对应的 m 、h 、t 值.以 1/t 2 为纵坐标, 1/m 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将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点成线,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3)2s/t02 (4)m0gh0/s (5)使mh 为定值
11. 认为通讯卫星是静止的,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认为通讯卫星做圆周运动是 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

(填“地面”或者“地心”)
参考答案:
地面;地心
12.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中右边两轮粘在一起,且同轴,已知A 、B 、C 三点距各自转动的圆心距离的关系为。

若皮带不打滑,则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向心加
速度之比。

参考答案:
13. 一小球从某一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小球在第3s 末的速度为 m/s ,小球在第2s 内的位移为 m 。

(g=10m/s 2)
参考答案:
30,15
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中国是礼仪之邦,接待客人时常常会泡上一杯热茶。

某同学用热水泡茶时发现茶叶很快就会沉入水底,他想如果用冷水来泡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此他做了用不同温度的水泡茶的实验,并测出了茶叶从加水到下沉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现象分析】茶叶吸水膨胀,它的重力增大,浮力 ,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所以下沉。

【原因解释】由上表可知,温度越高,茶叶从加水到下沉的时间越短,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可能的原因: 。

【实际应用】夏季到了,又是电蚊香大显身手的时候。

使用时,接上电源,使蚊香片温度升 高,香味很快散发到空气中。

请你再举出一个上述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

参考答案:
15. 如图,质量m=2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 处,A 、B 间距L=20m .用大小为30N ,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 0拉此物体,经t 0=2s ,拉至B 处.
(1)求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 0大小; (2)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用大小为20N 的力F 沿水平方向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取g=10m/s2)
参考答案:
(1)10 m/s ,(2)0.5,(3)
试题分析:(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 点由静止开始向B 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解
得:。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
,解得:。

(3)设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相应的位移为,物体到达B 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整理可以得到:
由牛顿运动定律:,,整理可以得到:。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抓住位移之间的关系求解。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时间(分)
220
130
25
10
4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重为40 N的物体与竖直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 = 50 N支撑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所示。

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牛?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变,则大小应变为多大?(sin 37° = 0.6,cos 37° = 0.8)
参考答案:
17. 如图所示,质量为m=6.0kg的滑块C,放在L=1.44m的水平木板AB上,当板的A端被缓慢抬高
h=0.48m且到A*时,滑块恰好沿板匀速下滑,已知g=10m/s2,取=1.4.则滑块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参考答案:
设当长板的A*端抬高到0.48m时,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由三角函数可得代入数据可

由三角函数关系可知代入数据可得

对滑块受力分析,滑块受重力G、滑动摩擦力f、斜面的支持力N,分解重力G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1 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2,如图所示
由于滑块均速下滑,合外力为零,则有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知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18.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

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参考答案:
如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
代入数值得h=2.0×10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