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练习题三十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岳麓版
练习题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标志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前列水平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09年8月17日,谷歌全球副总裁Internet奠基人、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温瑟夫博士出席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与谷歌共同举办的“互联网·未来”论坛。

如果你作为一位记者采访温瑟夫博士的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得到的答案应是( )
A、它具有一般媒介的相同功能
B、当今社会只有四种传播方式
C、互联网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媒介
D、互联网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苏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B、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

”这一理论( )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中的“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新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科教兴国
C、启动“希望工程”
D、尊师重教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方针出自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再次提倡“百家争鸣”,旨在( )
A、促进政治民主化
B、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D、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

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

”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著名作家艾青的肖像。

他曾写过一首寓言诗《蝉的歌》,内容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

”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成“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艾青的诗违背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因此受到批判
B、艾青的遭遇是“文革”时期学术问题政治化的结果
C、反映了“双百”方针刚刚提出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D、当时还有《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这样受到推崇的作品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

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

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

这种情况反映了( )
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863计划”的制订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在1935年的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新证据:断言量子理论无法对自然界进行完全的描述。

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一些无法被量子理论预见的物理现象应该能被观测到。

阿斯派特做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材料主要说明( )
A、量子论可解释微观领域的运动现象
B、爱因斯坦否定了量子论的正确性
C、宏观世界只能用相对论来解释
D、现代物理学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1949年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下列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②“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③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爱因斯坦曾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受到上海各界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也就是在上海,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此间正式通知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
A、使人类深刻地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让人类发现了更远的天体
C、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以下重大科技成果中,与这一规划有关的是( )
①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顺利建成
②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
【解析】:
第21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前后,我国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

现代戏剧创始人之一欧阳予倩曾说:“中国旧剧,非可不存,惟恶毒习惯太多,非汰洗净尽不可。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当多翻译外国剧本以为模范,然后试行仿制……格式作法,必须认定。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部,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萧伯纳、泰戈尔、王尔德、高尔斯华绥、斯特林堡、梅特林克、霍普特曼、契可夫、安特莱夫、果戈理、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

西方戏剧史上各种流派——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到现代象征派、未来派、表现派、唯美派、新浪漫派的戏剧几乎是同时涌进了中国。

——《略论“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的翻译》等
材料三:商业戏剧是以娱乐观众,满足观众需求为主要形式的戏剧演出,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百老汇方兴未艾。

在中国大陆,戏剧的发展也需要学会迎合市场推销自己。

1994年,启用电视明星演出的通俗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居然卖出了站票。

先锋戏剧的导演孟京辉将小剧场塑造成了“赚钱的筐”,力邀明星加盟,整体定位时尚,制作精良安排一系列巡演的大型舞台证明了他的商业运作……但总体大陆戏剧目前还只属于“城市人的戏剧”,能成功游走在大中城市的商业戏剧又太少……大陆的场地费是全世界最贵的,小成本话剧生存十分困难,很多剧团还不具备自负盈亏的能力。

——《商业戏剧在中国》
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

明代形成戏曲第二座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戏剧发展的新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在这一时期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有何特别意义?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商业戏剧得以发展的条件。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

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