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浅谈秋韵的演奏手法及创作意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的《二泉映月》、《听松》等。

第二个高峰是建国以后,出现大批歌颂祖国或以此为主题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等。

第三个高峰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涌入,二胡艺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就出现了许多新兴作曲家,不再拘泥于创作题材,这一时期作曲家代表有关乃忠,刘文金等,著名代
表作《长城随想》、《秋
韵》等。

1.简要分析
《秋韵》是刘文金先生众多创作中极具中国特色和浓于民间风格的一首乐曲,本文将乐曲分为三大段来剖析。

乐曲前奏单音(3)由弱渐强再渐弱,
节奏缓慢,曲风一转高音部呈阶梯式递进进入主旋律。

乐曲开端是徐缓的慢板,第一句主要体现了“韵”字,巧妙地运用下滑音将主题凸现出来,演奏技法并不多,却能表现出如泣如诉,娓娓道来的凄凉悲哀之感。

随着乐曲逐渐展开,节奏中速转快,运用上下滑音的技巧,使本段强弱分明,起伏明显,演奏出令人闻之亢奋的精彩乐段。

尾声再现乐段与第一段感情基调有明显区别,时而缓慢幽静,时而慷慨激昂,像是在描绘秋景,又像是在哀伤。

1.演奏技法及情感
(1)、慢板演奏技法
乐曲开端采用慢板,较自由的节拍进行演奏,
主要描写作者内心对“秋”的理解,秋风瑟瑟,落叶纷纷,冷风袭来,凄凉悲哀之情。

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熟练运用滑揉、压揉,回转滑音等技法。

(2)、快板演奏技法
《秋韵》这首乐曲中段部分以欢快的小快板旋律为主。

本段为乐曲的第二部分,在经过第一部分慢板的气氛烘托之后,显得中段更加活泼热烈。

这时要注意每个音符的处理,不仅是音准,更多是考验演奏者本身。

快弓要有颗粒性,要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

双手要高度配合,心神合一,每个音符都要扎扎实实地演奏出来,在演奏过程中,右手运弓的距离要长与左手按弦的距离,因此会有右手对于左手来说滞后的问题。

在平常练习时,要注意努力做到双手的一致性,而且也要有意识的去练习每个手指,使之达到均衡的状态。

在日常演奏过程中,无名指和小指的运用相对较少,这也就导致了对各个手指的练习不均衡,往往容易出错,因此在练习时要强调无名指和小指的练习,例如高抬指练习。

另外,在日常练习中,快板部分可能会遇到困难,不妨先从慢练起,如果一直按照原速练习,错误的地方等于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的话错误的地方会继续错下去,不会得到任何改善,这对于演奏技术的提高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因此,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联系方法,首先要放慢速度记性练习,将经常出错的地方改正,练熟之后在进行中速练习,中速练熟以后再回到原速练习,只有在练习的过程中将问题都得以解决,才能在真正演奏的时候减少出错的几率。

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演奏时的状态,要做到两手高度放松,良好的运用气息,气息的稳定性的演奏过程是很重要的,调节好自身呼吸,对于控制演奏时的状态是很有帮助的,除了左手对于琴弦的控制之外,右手运弓也很重要,右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长弓的音色与质量,对于运弓的控制,那就是无声弓,所谓无声弓
,就是在日常练习中,通过弓子在两弦之间运行而不发声,以此来增强胳膊对弓子的控制力,比起普通的长弓练习,这种方法更能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判断自己运弓是否处于稳平直的状态,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真正能做到在练习时琴弦不出声响,也就达到了对运弓控制自如的状态。

(3)乐曲情绪的把握
再次强调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重点,那就是对于乐曲情感的把握,在日常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有时只顾乐谱上的音符,而未能够真正的理解曲子之中的内涵,导致不能真正把握乐曲所要传达的内容与情感,《秋韵》这首曲子,顾名思义,‘秋’——深秋、秋思、凄凉、悲伤、丝丝凉意;‘韵’——感受、内在意义及情感。

因此,练习乐曲前要熟悉其创作背景及情感,要求先曲子唱熟,对于所要演奏的旋律内在逻辑思想上有清晰的认识,并内化自己的内心,形成内心歌唱,这样在演奏过程中才能清晰的知道主副
旋律进行过程中的音乐情绪变化,从而很好的表现本曲风格特点。

同时也应做好音乐背后的资料整理的书面工作,进行欣赏与了解,充分了解音乐特点与风格后再在二胡上进行演奏,这样就能大致了解到底要奏出何种音乐风格,真正能够表达作曲家的心中所想。

在《秋韵》被创作将近三十年的今天,二胡音乐早已不是当初只有寥寥乐曲可供演奏的时代了。

现阶段的二胡艺术呈多彩纷呈的发现趋势,既有经典传统曲目,又有移植自国外的现代作品,更有新创作的二胡曲目,可谓是百花争鸣。

但我们仍然不能否定《秋韵》所带给我们对二胡艺术的思考。

从乐器角度来说,《秋韵》这首曲子并没有太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但对演奏者左右手配合度及基本功底要求十分高,左手把握乐曲情绪的换把,右手运弓稳定性高,要求线条流畅,这都对音乐表现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结语
关于二胡应该走向何种道路的争论不绝于耳。

一部分人认为,将二胡全盘西化,可以开发二胡的发展潜力,打破其原有的演奏限制,使其在技法上的理论内容
更加丰富,也对我们了解西方音乐文化起到了良好的发展作用。

另一方则认为,二胡全盘西化会导致二胡过分注重技术的发展而失去了其原本的音乐内涵,丧失了民族音乐的精华,丢失了最初的情感,因此应固守本民族的音乐,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应该尽力避免我们的文化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在刘文金先生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坚持着“人文至上,雅俗共赏”的理念,继承和不断创新前辈艺术家的探索和经验,对于外来音乐文化要适当学习和接受,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贯通古今,中西融合的创作宗旨,体现了浓郁的人情味和时代气息。

在二胡艺术发展之初,民族音乐的开拓者刘天华先生曾说过:愿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期盼,也是先生对如笔者一样的民乐人提出的一个要求,我们应该始终秉承先生之志,努力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如《秋韵》等一些优秀民族性作品的出现,正是对于二胡民族化,传统化的重要支持,这首乐曲从音乐性到演奏技法等各个方面无不流露出民族音乐的色彩,也是其经久不衰,历经近三十年仍流行于二胡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本文中,通过对《秋韵》的概述,音乐特点分析,演奏技法及对其在现代视角下的解读等方面对乐曲进行了分析,本曲在创作素材及演奏技法方面都运用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将民族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其成为了经典,但与此同时,由于时间仓促,也不免留下了遗憾,未对本曲的各个演奏版本进行比较,也未能从将其与刘文金先生创作的其他乐曲进行对比研究等。

希望以此文为引玉之砖,唤起学界同仁对二胡艺术的兴趣,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到民族音乐的研究队伍中来,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艺、胡志平。

二十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2.沈洋.二胡演奏艺术中的音律初探.
3.宋国生.二胡演奏艺术。

4.林聪.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创造。

5.肖锋.
谈二胡的音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严洁敏.二胡技术训练的方法与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