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与私的界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律己,还要律人。西汉名臣张安世历经汉武帝到汉宣帝三朝,他曾向上级推荐一名官员,该 官员后来专程到张家致谢,张安世十分生气,决绝地与他断了来往。张安世的行为在当时产生了很强 的示范效应,其家族后来亦秉承“公心为国”理念,人丁兴旺、绵延不绝。
在改革进入深水期的当下,不管世情如何变化,各类行为如何隐蔽,分清公私界限始终是官员应 坚守的底线。
前不久,中央纪委机关报刊登了广东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原书记谭国锋案警示录。工作之初,谭踏 实肯干,不断晋升,被视为“政坛新星”。但后来,他产生了“权力要有回报”的想法,忘掉了公与私的界 限。他的贪腐,是从收受相熟老板的小红包开始的。然而,贪欲一旦打开口子,便如洪水猛兽,后来他 发展到疯狂受贿,顶风违纪,在不归路上狂奔。
卷首
公与私的界限
文_李天锐
今年 3 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纵论新型政商关系。 其中提到,政府官员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到公私分明,引起了强烈共鸣。
从古至今,划清公与私的界限,都是官员确保清廉干净的前提。“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 能谋公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注定要滑向腐败的深渊。
由此可见,祸患常积于忽微,贪与廉或只在一念。然而,分清公与私的界限并不那么容易。至于 如何做到,我们可以从古今故事中获得启发。
首要的是从小事、小节做起。南宋诗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一名李姓官员为官廉洁,公私分 明。一天他在烛光下办公,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上自家的蜡烛。明嘉靖时 名臣吴岳从庐州离任时,借了官衙一把伞遮雨,到达目的地后专门派人送回去。
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东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兴为人谦恭明理。他与张汜、杜禽私人感情很好,却宁可时常资 助二人,也不为他们的官职升迁说一句话,因为他知道二人华而不实,难当大任。相反,他与张宗、鲜 于裒关系紧张,却时常在刘秀面前称赞他们的才干。他与其兄阴嵩不睦,却在病重前向皇帝举荐阴嵩 可大用“,世称其忠平”。毋庸讳言,要做到这一点,咱们许多人还需不断修炼。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既是党性要求,也是修德境
界到诱惑不动摇,遇到便宜不贪占,进而实 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为官目标。
在当代,彭德怀看到警卫员给他泡茶拿的是公家招待客人的茶时火冒三丈,从此将公私茶叶分开 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行为不是“作秀”,当他们对此已养成习惯,也就关闭了贪欲之门。
西晋傅玄有言,“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对很多人而言,最难做到的正是不徇私。不光要 经受住私欲的考验,更要经受住私情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