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挖⼯程⽣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17XP10
⼟⽅开挖⼯程⽣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富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04⽉28⽇
⼟⽅开挖⼯程⽣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基本概况:
本项⽬总建筑⾯积118904㎡,其中地上建筑⾯积78489㎡,地下建筑⾯积40415㎡,由2层地下室,3栋33层⾼层住宅,4栋11层⼩⾼层住宅,1栋3层幼⼉园,1栋1层⽣鲜超市,2栋2层商墅和部分沿街1层商业组成。
⼆、应急救援预案:
1.1施⼯重⼤危险源辨识:
1.2应急准备:
1、项⽬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统⼀指挥、协调各部门及时有序地开展救援⼯作,特别成⽴紧急情况应急领导⼩组:
组长:黄伟
副组长:赵东杰
组员:杨吉阳、王⽇强、罗天宇、李芳、洪德朝、罗泳、陈井鸿、丁靖轩、卢伟
2、应急领导⼩组职责:
(1)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作,进⾏应急任务的分配和⼈员、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动;在第⼀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理。
(2)救援结束后:⼩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3)安全部门、施⼯部门负责组织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3、应急领导⼩组分组及职责:
项⽬值班⼈员⼀旦收到紧急情况信息,应快速反应,及时准确的把情况报告应急领导⼩组,由领导⼩组组长或副组长担任总指挥,按以下分组进⾏救援⼯作,过程中⼈员可协调。
(1)组长、副组长:
①紧急情况发⽣后,负责紧急救援现场的总指挥⼯作,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
②统⼀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作,并对应急⼯作中发⽣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危险源控制组:(施⼯员负责)
①提出抢险救援及避免事故扩⼤的临时应急⽅案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②组织调集相关⼯程抢险队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抢险救援⼯作;
③采取紧急措施,尽⼀切可能抢救伤员和被困⼈员,防⽌事故进⼀步扩⼤;
④寻找受害者并转移⾄安全地带;
⑤绘制事故现场平⾯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3)伤员抢救组:(安全员负责)
①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对伤亡⼈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②对抢救出的伤员,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伤者进⾏必要的抢救(如⼈⼯呼吸、包扎⽌⾎,防⽌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③使重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④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伤者⾄医疗机构,并指定⼈员护理伤者。
(4)疏散警戒组:(质检员负责)
①负责组织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警戒、控制,保护现场,维持现场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员及车辆的进⼊;
②事故引发⽕灾,执⾏防⽕⽅案中应急预案程序;
③组织⼈员有序疏散,保护受害⼈财产;
(5)后勤保障组:(材料员负责)
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安排好应急救援⼈员的后勤保障⼯作。
4、机械、设备、材料需⽤量准备计划:
主要施⼯机械、设备及材料表
5、应急响应流程及联系电话紧急事故响应流程图
⼀旦发⽣紧急事故,项⽬按照“紧急事故响应流程”图,采取有效措施,防⽌事故的扩⼤。
应急联系电话:应急联动电话:匪警(治安):110、⽕警:119、急救:120。
医院的联系⽅式及地址:
厦门同安城南医院急诊电话:(0592)7894120,地址:厦门市同安区同集北路1118号,路线图如下:
应急救援路线⽰意图
1.3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预防措施:与员⼯详细交底发⽣紧急事故后的响应措施。
响应措施:发⽣紧急事故,⾸先现场⽆关⼈员⽴即撤离事故波及区,发现⼈向应急⼩组长及有关⼈员报告;应急⼩组长启动现场应急预案,同时按照程序逐级报告,必要时企业应急⼩组赴现场协助救援⼯作及对事故展开调查。
1、坍塌:
⼟⽅开挖、基坑坑壁失稳、坑边荷载过⼤及⽓候因素影响等可能造成的伤害,危险源部位主要有基坑侧边等,即基坑底部或周围⼟体出现可能导致剪⼒破坏的迹象、出现基坑坍塌、监测中发现基坑边坡变形过⼤、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沉降开裂等险情及其它可能影响安全征兆等。
(1)预防措施:
①施⼯过程中须加强周围地表变化情况的观察。
若出现超过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开裂现象,视其发展速度、开裂程度分别采取停⽌⼟⽅开挖、加设围护等措施,并观测地表、坡⾯是否有渗⽔情况等。
若有,应及时报告现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负责⼈等,采取应急措施,防⽌事态恶化。
②边坡修整时,若有严重崩落现象,应在封闭作业⾯防⽌开裂发展,处理好边坡松散⼟体后,再继续修整。
③当边坡⽀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并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或边坡⼟体有滑动趋势时,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即采⽤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反压坡脚,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2)应急预案:
①坡顶卸载:将⽀护结构外侧部分⼟层挖⾛,减少地⾯荷载,减少基坑侧边⼟体的滑移⾯。
②坑底坡脚堆载:当坡顶⽔平位移急剧增⼤,坡底⼟体有隆起现象,坡体可能导致滑移,应在坑底坡脚堆压砂袋或⽤机械挖⼟回填进⾏坑内被动区反压等相应措施,将滑移坡⾯稳住。
③当由于基坑内降⽔,导致坑外⽔位急剧下降,从⽽引起周围沉降过⼤时,必须设置回灌井,保证坑外⽔位基本保持不变。
④⽊桩加固:准备⾜够的⽊桩,当坡壁位移较⼤时,利⽤以上材料进⾏局部⽀护补强。
⑤如因承压⽔因素影响⽀护结构体系安全,应采⽤相应的降⽔措施。
⑥施⼯过程中应确保⼀台钩机及⼀名驾驶员在位,⼀但发⽣险情应⽴即实施回填反压或削坡。
2、⾼处坠落
基坑临边、检修等危险源易发⽣⼈员坠落。
(1)预防措施:
①操作⼈员应戴好安全帽,攀登桩架检修时,应佩带安全带,上下传递⼯具物件严禁抛掷。
②深度超过2m的基坑临边、孔洞临边须设防护栏杆,在2m以上⾼处作业的⼈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现场的洞、坑、沟的通道⼝等危险处,要设有盖板、围栏、安全⽹等防护设施及明显标志。
(2)应急预案:
发⽣坠伤或坍塌事故时,应组织⼈员⽴即进⾏施救,停⽌作业,通知医护⼈员和车辆,将⼈员救出后,⽴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
如有⾻折伤员,应注意⾻折部位的保护,使⽤⽊板平抬,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折部位造成⼆次伤害,同时拨打120或直接送医院抢救。
总之,在急救中⼼医⽣到来之前,应尽最⼤努⼒,进⾏⾃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
在急救医⽣到来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
3、机械伤害(包括⼟⽅开挖机械伤害):
钢筋机械等发⽣的伤害、⼟⽅机械作业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机械滑移、侧翻以及在回旋半径内对其他作业⼈员伤害及场内车辆交通安全。
(1)预防措施:
①制好技术措施,对操作⼯⼈作好安全技术交底,且做好记录;认真执⾏检查制度,确保特殊作业⼈员持证上岗;
②设备部门把好质量关,做好进退场的检查记录⼯作,安装好机械的防护装置,按部颁标准进⾏验收并定期检查、维修;
③在反铲挖掘机施⼯时回转半径内严禁站⼈,并设专⼈警戒;
④改善⼯作环境,夜间设备照明设施齐全、⾜够;
⑤划定施⼯作业范围,保持道路畅通,检查边坡稳定,⾮作业⼈员不得进⼊施⼯现场。
⑥相关⼈员要经过相应的培训,考试合格⽅能上岗作业;对机动车司机加强安全教育,严禁酒后驾车,加强对交通设备的⽇常检查和维养。
(2)应对措施:
①发⽣机械伤害事故,受伤者⾃⼰或最早发现者⾸先⼤声呼救,并呼叫电⼯迅速拉闸断电。
应急⼩组长组织现场伤员,抢救组迅速将伤者抬到平整的场地进⾏必要的救治,同时拨打120 请求救助,如发现伤者有断指断腿等,应⽴即找到,⽤医⽤纱布包好,随同伤员⼀起送往医院救治。
②由在场⼈员迅速切断机械电源;将⼈员救出后,⽴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如有切断伤害,应寻找切断部分,将
其妥善保留。
在急救中⼼医⽣到来之前,应尽最⼤努⼒,进⾏⾃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
在急救医⽣到来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
4、触电伤害:
施⼯现场临时⽤电、机械⽤电等操作不当易触电伤害,会导致⼈员伤亡。
(1)预防措施:
①按施⼯临时⽤电组织设计认真执⾏检查制度,专业电⼯应持证上岗,⼀般电⽓设备操作⼈员做好岗前培训及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作;
②确保⽤电设备的完好及外壳的接零保护,按要求配备⾜够的开关箱,且箱内的配件完好;
③使⽤TN-S配电系统,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定期检查,发现电线、配件破损必须及时更换,保证熔丝与负载相匹配,箱内电路必须标明⽤途,保证电缆线
径与实际电流相匹配,电线电缆线路架设符合要求;
④改善作业环境,增设屏障遮拦,围栏及防护⽹;
⑤按要求对布设线路,定期检查、发现、更新,每⽇对漏电保护器⼀次启动检查。
⑥施⼯中抽⽔、照明等所⽤电⽓设备应“⼀机⼀闸⼀箱⼀漏”,供电线路要⽤五蕊电缆线,电线要架空,不得拖拽在地上,并经常检查电线和漏电保护是否完好。
(2)应急预案:
①切断电源使触电⼈员脱离带电体:抢救⼈员⾸先必须保证⾃⼰不被伤害,如在附近有电源开关,应⾸先采⽤切断电源的⽅法。
如附近⽆电源开关,应寻找⼲燥⽊⽅、⽊板等绝缘材料挑于带电体。
如可以迅速呼唤到周围电⼯,电⼯可利⽤本⼈绝缘⼿套、绝缘鞋齐全的条件,迅速使触电者摆脱带电部分。
②急救:触电者摆脱带电体后,应⽴即就地对其进⾏急救。
除⾮周围狭窄、潮湿,不具备抢救条件,可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地⽅。
急救步骤如下:
③使触电者仰⾯躺,检查有⽆呼吸和⼼脏跳动;
④如触电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明显起伏,⽴即给其做⼝对⼝⼈⼯呼吸;
⑤如触电者脉搏微弱,应⽴即对其进⾏⼈⼯⼼脏按摩,在⼼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位60次/分钟,帮助触电者复苏⼼脏跳动。
5、基坑局部位移沉降超过预警值
基坑局部位移沉降超过监测的控制值及报警值时,应⽴即采取应急措施。
(1)预防措施:
①做好基坑⽀护的监测⼯作;
②基坑上部边沿1.0m范围内不允许堆⼟、堆料和停放机具,不允许重车或停留;
③在施⼯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基坑的变动情况,如发现坑壁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停⽌施⼯并进⾏⽀撑加固。
(2)应对预案:
①暂停基坑内的所有作业;
②采取坑底坡脚堆沙袋、加密加长插筋、加设置⽊桩压坡脚、钢管顶撑⽀护结构、坡脚堆⼟反压等⽅法阻⽌位移或沉降;
③提请建设、监理、勘察、设计等有关各⽅会商确定处理⽅案。
6、防台风、暴⾬等特殊⽓候
⼀旦发⽣台风、暴⾬时会有⼤量⾬⽔流⼊基坑,甚⾄对⼈员造成伤害。
(1)预防措施:
①施⼯期间应有专⼈掌握⽓象信息,每天通报,以便安排⼯作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事故发⽣;
②做好现场各项设施的加固⼯作;
③对现场所有设备、设施进⾏全⾯细致的检查、整修;
④施⼯现场内做好防洪排⽔,现场的排⽔系统在⾬天应进⾏经常检查、疏通,以保证排⽔畅通,排⽔设备完好。
(2)应对预案:
①在距基坑上部边沿应设置截⽔沟,⽔泥砂浆抹⾯,以防⽌⾬⽔流⼊基坑。
四周临时道路应畅通⽆阻,⼀侧设排⽔沟,做到排⽔畅通。
②⼤⾬⼤风来临前要注意保护电源,必要时停⽌供电,作好设备、机具、材料的防⾬防风措施,现场要储备⾜够的物资,以便⼤⾬⼤风后迅速投⼊施⼯,保证施⼯继续进⾏。
③在基坑底四周设排⽔沟,在四周排⽔沟与盲沟相叉处及转⾓处设集⽔井。
四周排⽔明沟底应挖⼟⾯低300-50mm,集⽔井⽐排⽔明沟低0.5m以上,井壁⽤钢筋笼尼龙⽹等简易⽀撑加固。
基坑内降⽔井的地下⽔经排⽔沟汇集集⽔井内,⽤⽔泵排出坑外。
④当有台风预警时,项⽬部⽴即组织全体施⼯管理⼈员、应急响应⼩组成员将现场临时设施等⽤钢管、砂袋、铁丝进⾏加固,将施⼯现场的机械设备及配电
箱等转移。
内业资料员应将所有的资料、电脑等转移⾄安全场所。
当台风来袭时,全体⼩组⼈员应在场,⼀旦发⽣紧急情况时及时组织抢救并上报公司。
7、疾病及⾷物中毒、中暑应对预案:
应急准备:现场设医药箱,箱内有治感冒、发烧、腹泻、消炎等治疗药品及仁丹、⼗滴⽔、霍⾹正⽓⽔等,平时常进⾏疾病防治宣传,注意⾷堂及施⼯、⽣活区的环境卫⽣,夏季⽓温季节调整作业时间。
发现饭后多⼈有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即向项⽬经理报告,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同时让病⼈⼤量饮⽔,刺激胃部使其呕吐,通知⾷堂保留剩余⾷品以便检查。
1.4危险发⽣时的应急处理原则:
在项⽬现场危险发⽣时,除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有关预案进⾏了处置外,还应对以下⽅⾯进⼀步明确:
1、对受伤⼈员的现场救护、救治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对伤病员进⾏必要的包扎处理(在相关现场医疗救护⼈员的指导下进⾏,严禁凭经验蛮⼲)。
在医院有关医务⼈员到达后,应严格按照其指挥⾏动。
2、在相关部门到达前,应依据现场相关事故救援指导原则,采取适当措施防⽌事态进⼀步扩⼤,在相关部门到达后应依照其指令⾏动。
3、在相关部门到达前,应按照有关要求,切实保护好事故现场,确保事故发⽣时的原样,为有关部门提供详细、准确的现场资料。
4、在危险源发⽣事故时应在现场备有⾜够的应急电源、照明设备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1.5关闭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作结束后,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2、清点伤亡⼈数并做好妥善安排。
3、写出书⾯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的时间、地点、单位名称;
(2)事故发⽣简要经过、伤亡⼈数和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的原因判断;
(4)事故发⽣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
(5)指定负责⼈,制定防⽌事故发⽣的预防措施。
三、围护结构监测:
基坑⼯程设计与施⼯必须采⽤“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原则来进⾏信息反馈,从⽽保证设计⽅案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合理性。
在施⼯当中为了及时了解基坑边坡的⽔平位移状况,对周围地下管线进⾏有效的保护,进⾏⽔平位移监测,对基坑⼯程的安全
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
2.1监测对象:
对基坑边坡⼟体及围护结构顶部的⽔平位移和沉降、坑外地表的沉降、坑周道路等进⾏观测。
2.2基坑及⽀护结构监测
1.⽔平位移:在基坑顶部四周及周边中部、阳⾓处布置⽔平位移监测点,观测⽀护结构顶部在⼟⽅开挖及地下室施⼯期间的⽔平位移情况。
⽔平位移监测点布置间距为每10~20m⼀个,且每边⽔平位移监测点不少于3点。
2.竖向位移:在基坑的⽀护结构顶部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观测⼟⽅开挖及地下室施⼯对基坑边坡岩⼟体、基坑⽀护结构的影响。
沿基坑的⽀护结构顶部四周及阳⾓处每隔10~20m设置⼀个竖向位移监测点,且每边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少于3个。
3.深层⼟体⽔平位移(测斜):在基坑边坡坡顶钻孔埋设测斜管,观测基坑外侧壁⼟体在⼟⽅开挖及地下室施⼯期间的侧向变形。
测斜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
边的中部、阳⾓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平间距为20~50m且每边不应少于1个,测斜管深度不⼩于1.5倍基坑开挖深度,并应使管底嵌⼊到稳定的岩⼟体中。
4.地下⽔位观测:沿基坑周边布置地下⽔位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为20~50m,具体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位或最低允许地下⽔位之下3~5m。
2.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
1.基坑边缘以外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扩⼤监测范围。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按监测剖⾯设置在基坑周边中部或其它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应与坑边垂直,每个监测剖⾯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5个。
3.地表裂缝监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监测点布置,每条裂缝的监测点不应少于2个,且设置在裂缝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当原有裂缝增⼤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2.4基坑监测点的布设:
竖向位移监测点,每10~20m设置⼀点,共约44点;
⽔平位移监测点,每10~20m设置⼀点,共约44点;
深层⽔平位移测斜监测点,每20~50m设置⼀点,共12点;
地下⽔位变化监测点,每20~50m设置⼀点,共11点;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四个剖⾯,每个剖⾯各设5个点,共20点;
地表裂缝监测点,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确定。
2.5监测⽅法:
位移采⽤经纬仪进⾏,沉降采⽤⽔准仪,深层位移采⽤测斜仪,⽔位采⽤⽔位计观测,其精度要求等应满⾜规范要求。
基坑周边应选定专⼈进⾏巡视。
1、专业监测单位的定期监测:
本基坑监测⼯作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来承担,并已编制监测专项⽅案作为本⽅案附件。
2、项⽬部的⽇常监测:
(1)项⽬部也根据设计监测频率要求定期进⾏监测,监测应满⾜规范要求。
(2)基坑周边应指定专职安全员进⾏⽇常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及时反馈信息。
3、监测单位应根据基坑围护结构监测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基坑监测⽅案;施⼯单位应建⽴现场巡视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给各有关单位。
2.6监测频率、预警值:
1、监测频率详表3。
遇到暴⾬、位移较⼤、位移突变等异常情况时,应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具体可报设计单位确定。
尚应及时将监测结果通知相关单位,以便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基坑安全。
2、监测预警指标详表4。
当⽀护结构出现开裂,或位移发⽣突变时,亦应报警。
3、其它监测说明
(1)监测项⽬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2)监测报告:监测书⾯报告在现场观测完成后24⼩时内提交业主及相关单位。
4、其它监测要求:
(1)建设单位在施⼯前,应当邀请相邻房屋业主、市政、供电、供⽔、供⽓、通讯、城建档案等有关单位,就设计施⼯岩施征询相关各⽅意见;对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作进⼀步检查;对可能发⽣争议的部位应拍照或摄像,布设记号,作好原始记录,并经双⽅确认。
在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相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的安全及正常使⽤。
(2)施⼯过程应严格遵守有关规范规程,确保整个⽀护结构的⽔平标⾼、断⾯⼏何尺⼨、配筋、搭接长度、焊缝和混凝⼟强度等。
(3)在施⼯过程中若发现以下情况之⼀时,应⽴即与设计⼈员联系,以便重新计算并确定⽀护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现场场地⼯程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与地勘报告提供的有较⼤变化时;场地⾼程或开挖深度与对应剖⾯的标注有较⼤出⼊时。
2.7应急措施:
1、基坑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些危情,包括基坑变形过⼤、基底隆起、暴⾬、周边管线破损渗漏等,施⼯现场应配备各种应急设备,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应急措施:
(1)基坑变形过⼤造成地⾯裂缝:地⾯⼀旦出现裂缝,顺裂缝注⼊⽔泥与⽔玻璃混合液,地⾯⽤⽔泥砂浆抹平,稳固变形⼟体;
基坑坡顶位移较⼤时,应及时采取⼟⽅回填,并在坡顶外开沟卸荷,加长加密⼟钉,必要时在坑内采⽤钢管进⾏⽀撑等措施。
(2)对地⾯沉降过⼤、过快区段,分层采⽤双液、添加速凝剂、跟踪注浆的⽅法对坑内外⼟体进⾏加固等措施制⽌变形发展;
(3)如果出现⼟⽅边坡坍塌,⽴即停⽌挖⼟,对坍塌⼟⽅进⾏⼈⼯清除;
(4)暴⾬及⾬季施⼯:及时跟踪天⽓情况,在暴⾬来临之前,检查坑内外排⽔系统,备好排⽔设备,安排专⼈抽⽔,保证坑内不积⽔。
⾬季施⼯应防地表⽔体的回灌,施⼯中应快速封闭来⽔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泥浆液灌填;禁⽌在⼤⾬天开挖基坑。
(5)在施⼯现场配置⾜够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造成降⽔中断。
2、基坑开挖前应备⾜编织袋、砂、塑料布、⽔泥、⽔玻璃、钢管等应急物资,施⼯现场应预备⾜够数量的砂袋及⾜够数量预先装了半袋砂的砂袋,在坑内快速回填(坡脚堆砂袋),以保证在基坑出现险情时能快速有效确保基坑安全。
3、在基坑外侧卸⼟(载);设置⽊桩、⼯字钢钢等。
4、若遇台风、暴⾬天⽓,应配⾜抽⽔设备,加强坑内集⽔的抽、排⼯作,必要时基坑顶边可设置挡⽔埂,防⽌地表⽔体流⼊
坑内;同时对现场排⽔系统进⾏经常性检查、疏通或加固,必要时应增加排⽔措施,保证⽔流畅通。
⾬季施⼯应防地表⽔体的回灌,施⼯中应快速封闭来⽔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裂缝时应及时⽤⽔泥浆液灌填;禁⽌在⼤⾬天开挖基坑。
5、⼟⽅施⼯应与⽀护施⼯密切配合,严禁超挖、乱挖、以确保⽀护结构的安全。
当监测结果接近预警值时,应暂停⼟⽅开挖,会同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分析原因。
6、基坑坡顶位移较⼤时,应及时采取⼟⽅回填,并在坡顶外开沟卸荷,加长加密⼟钉,必要时在坑内采⽤钢管进⾏⽀撑等措施。
7、当监测结果超出预警值或⽀护结构出现应⼒激增或裂缝现象、⽀护结构变形过⼤等征兆时,应及时在⽀护结构被动区进⾏堆⼟反压或坡顶卸载等。
8、当基坑开挖导致坑内⽔位下降引起地⾯沉降超过预警值时,应及时启动
回灌措施。
9、基坑开挖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情调整⼯作量,对部分较深的集⽔坑,可根据开挖时的⼟层条件进⾏必要的加固。
10、在施⼯过程中若有发现现场⼟层与勘察报告资料不符,应⽴即与设计⼈员联系。
11、本图总平⾯位置、尺⼨及开挖深度应经主体⼯程设计院确认⽆误后,⽅可进⾏施⼯。
基坑施⼯前应会同相关部门进⼀步查清场地及其周边地下设施情况,在施⼯过程中发现管线等要及时通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
12、本基坑⽀护采⽤“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原则;施⼯过程中应与相关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处理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