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实验四、PAGE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缩效应:
• 在pH8.3的Tris- Gly电泳Buffer中,Gly(pI =6.0)离解为负离子,通电后,在电场中向 正极泳动。
•甘氨酸进入pH6.7的浓缩胶中,甘氨酸离解减弱,电荷量减少 ,泳速减慢——“慢离子”;浓缩胶Buffer Tris-HCl中Cl-分子 量小,解离不受pH影响,电泳速度快——“快离子”。而血清蛋 白的电泳速度介于甘氨酸和Cl-之间。形成“慢离子—蛋白质离 子—快离子”区域; 快、慢离子电层之间形成一个低电导区,因为电位梯度 V 、电 流强度 I 和电导率 S 之间有如下关系: V=I/S。电位梯度增大, 产生局部高电场强度,吸引慢离子加速向前移动,将位于两电 层之间的蛋白质标本压缩成一个薄层,从而使标本中蛋白质浓 缩。
5、过硫酸铵:100g/L。
6、四甲基乙二胺(TEMED)。
7、10%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和蛋白质蔬水基团结合)。
8、上样缓冲液:浓缩胶缓冲液6.25ml,蔗糖10g、1g/L溴酚兰
10ml,SDS2.3g(可加入巯基乙醇,强还原剂,可使-S-S
-还原为-SH,蛋白质分子解离成亚基)。
3、浓缩胶缓冲液(pH6.7): 1mol/LHCl 48ml, Tris 5.98g,蒸馏水80ml,调PH至6.7,加蒸馏水 至100ml。
4、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pH8.3): Tris 6g,甘 氨酸28.8g,蒸馏水850ml,调pH至8.3,加蒸馏 水至1000ml;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蒸馏水稀释10倍,并补加 10%SDS至终浓度0.1%。
酸应铵。生成SO4·自由基,触发丙烯酰胺发生聚合反
5、电泳后,正、负极槽内电泳缓冲溶液pH值将发 生改变:负极槽内缓冲溶液pH值上升而正极槽内 缓冲溶液pH值下降,将其混合后,可重复使用 2~3次。
【思考题】
1、在不连续体系SDS-PAGE中,当分离胶加完后, 需在其上加一层水,为什么?
2、电极缓冲液中甘氨酸的作用? 3、不连续SDS-PAGE中,分离胶与浓缩胶中均含
9、考马斯亮蓝R-250:0.25%,用甲醇:醋酸:蒸馏水
=5:1:5的溶液配制。
10、脱色液:冰醋酸7.5ml、甲醇5ml,加蒸馏水至100ml。
11、垂直电泳仪。
12、其它:各种规格移液器及tip、小烧杯、刻度吸管等。
【实验操作】 1、安装垂直电泳仪,务必使胶室密封、洁净。 2、制备分离胶和浓缩胶(按下表加入试剂)
5、电泳:正确连接导线,点样孔置负极侧;恒 流;浓缩:5~10mA,分离:15~20mA;至溴 酚兰抵达距分离胶下缘1cm处,断电、停止电泳。
6、考马斯亮蓝染色:取下胶模,移去盖玻璃板, 做好标记,小心将凝胶板剥下置于染色液中20~ 30min,再用脱色液脱色2~3h,至背景无色。
【实验原理】
分子筛效应
加入试剂(ml) 30%凝胶储备液 分离胶缓冲液 浓缩胶缓冲液 蒸馏水 10%SDS TEMED 10%APS
分离胶 4.9 2.5 — 12.5 0.2 0.05 0.10
浓缩胶 1.1 — 1.25 7.5 0.1 0.05 0.05
灌胶、成胶
分离胶:取一洁净小烧杯,按表配制分离胶液,混 匀,立即加于两玻璃之间至距梳齿下缘约1cm, 在 其 表 面 盖 满 蒸 馏 水 , 置 于 28℃ 温 度 下 , 约 20min成胶;此时可看到一清晰的胶水界面。
线性分离范围 (KD) 12-43 16-68 36-94 57-212
【试剂仪器】
1、凝胶储备液:丙稀酰胺(Acr)29.2g,亚甲基双 丙稀酰胺(Bis)0.8g,蒸馏水至100ml。
2、分离胶缓冲液(pH8.9): 1mol/LHCl 48ml,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36.6g,蒸馏水80ml, 调PH至8.9,加蒸馏水至100ml。
浓缩胶:以滤纸吸分离胶界面上的水,取一洁净小 烧杯,按表配制浓缩胶液,混匀,加于分离胶 上面至距上缘约0.5cm处,立即轻轻插入梳子, 静止约30min成胶;小心拔出梳子,用蒸馏水洗 涤梳孔。
【实验操作】
3、样品处理:血清0.1ml+上样缓冲溶液0.9ml,混 匀,沸水浴5min。
4、将凝胶置于电泳缓冲溶液中,点样孔(梳齿孔) 置负极侧,每孔加样6~8ul。
•当标本进入分离胶(pH8.9)后,(分离胶T大,网孔小),甘 氨酸离解增加,所带电荷增加,电泳速度加快,与Cl-电泳速度 基本一致,有效迁移率迅速加大到超过所有样品分子,从而赶 上并超过所有样品分子。低电导区消失,蛋白质组分在同一电 场强度和同一pH值缓冲体系中电泳分离。
电泳Buffer Tris-Gly pH 8.3
①网孔大则泳速快;
② 分子量小、分子呈球形则泳速快;反之则 慢。
1、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和蛋白质疏水基团结合, 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大量负电荷;SDS大于1mmol/L,结合 率为1.4gSDS/g protein,其负电荷大大超过了原有蛋白质 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质电荷差异。
2、巯基乙醇:强还原剂,将蛋白质分子中-S-S-还原为 -SH,使蛋白质解离成亚基,分子接近于球形;所以, 样品经过SDS、巯基乙醇处理后,其电泳速率仅仅反映各 蛋白质分子量的差异。
APS:过硫酸铵 (NH4)2S2O8催化 剂 TEMED:四甲基乙二胺 加速剂
PA G
凝胶总浓度T=(Acr+Bis)×100%。 交联度C=Bis/(Acr+Bis)×100%。 T越大,凝胶孔径越小。 T一定时,C=5%时凝胶孔径最小。
SDS-PAGE有效分离范围
胶浓度(%)
15 10 7.5 5.0
实验四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分离血清蛋白质
【实验目的】
掌握SDS-PAGE分离血清蛋白质及进行蛋白 质分子量测定原理和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一、成胶反应 CH2=CH-CO-NH2
Acr
+
CH2=CH-CO-NH—CH2-HN-CO-CH= CH2 Bis
APS TEMED
有TEMED和AP,试述其作用? 4、样品液为何在加样前需在沸水中加热几分钟? 5、比较血清SDS-PAGE和CAM电泳图谱的判别。
Gly
解离强
蛋白质
Cl-
解离完全
浓缩胶Buffer Tris-Hcl pH 6.7
慢离子 离解减弱
蛋白质离子 低电导区
快离子
分离胶Buffer Tris-Hcl pH 8.9
解离强
低电导区消失
【注意事项】
1、所用器皿必须用蒸馏水冲洗。 2、上样量不宜过大,在蛋白质浓度过高时,染料和
蛋白质的氨基所形成的静电键不稳定,其结果不 符合Beer定律,使蛋白定量不准确。 3、Acr和Bis有神经毒性,应注意防护。 4、TEMED只能以游离碱的形式发挥作用,使过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