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1、Ba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CA1、Bad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付娟娟;刘存;马蓉
【摘要】目的:检测BRCA1、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
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BRCA1、Bad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8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中BRCA1、Bad表达情况.结果: (1)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
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Bad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15%(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普通性增生组
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性增生组织
和乳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RCA1、Bad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提示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30)009
【总页数】3页(P952-954)
【关键词】不典型增生;乳腺癌;BRCA1;Bad;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付娟娟;刘存;马蓉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病理
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R730.21
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全世界妇女中最常见、最多发的恶性肿瘤,它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和健康。

在多数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我国也不例外。

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如下3个方面[1]:(1)生理因素;(2)生物学因素;(3)生活、环境因素。

乳腺良性疾病恶变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非典型增生是癌变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一谱带式的连续过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这一阶段在某些因素持续作用下,可以由量变到质变,转化成为恶性肿瘤;而另一种情况下,则是可逆的可恢复的。

研究证实,在家族性乳腺癌病人中,约半数有BRCA1基因突变,这些妇女在其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危机达87%,近年更发现在30岁以下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中有13%种系BRCA1改变[2] ,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凋亡是维持个体组织、器官正常结构与机能的重要机制,Bad是凋亡过程中较早期发挥作用的促凋亡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凋亡家族中的其他基因研究较多,但Bad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较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3月~2005年11月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标本。

按照2002年WHO对乳腺疾病的分类标准挑选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乳腺癌25例。

1.2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兔抗人多克隆抗体BRCA1、Bad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经常规切片处理、抗原修复、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抗体结合、显色等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光镜观察,BRCA1、Bad以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
阳性细胞,切片内阳性细胞数大于 20%计为阳性 ,小于20%计为阴性[3]。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BRCA1的表达情况 BRCA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的胞浆中,少数癌细胞胞核中也有表达,以胞浆着色记为阳性表达。

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的恶变过程中BRCA1蛋白的表达呈递增趋势,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 BRCA1蛋白在
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4 ,P<0.01);普通性增生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685,P<0.01);不典型增生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χ2=7.248,P<0.01),见表1。

表1 BRCA1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组织类型nBRCA1表达+-阳性率(%)普通性增生201195不典型增生28111739.3乳
腺癌2519676.0
2.2 Bad的表达情况 Bad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或乳腺癌细胞
的胞浆中,肿瘤间质见少数阳性染色,为非特异性背景着色。

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的恶变过程中Bad蛋白的表达呈递增趋势,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15.0%(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乳腺导
管上皮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5,P>0.05);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4,P<0.01);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1),见表2。

表2 Bad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组织类型nBad表达+-阳性率(%)普通性增生2031715.0不典型增生28101835.7乳腺癌2518772.0
2.3 BRCA1、Bad基因在乳腺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BRCA1、Bad基因共同阳性表达12例,共同阴性表达23例,其表达不存在相关性(r=0.065,P>0.05),见表3。

表3 BRCA1、Bad基因在乳腺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BRCA1+-rP值
Bad+12190.0650.583-1923
3 讨论
BRCA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7q21,包含24个外显子,翻译产物为一个包含锌指结构由1 86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

BRCA 1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

其中一种重要功能是修复 DNA 损伤,并参与基因表达的调节。

BRCA 1蛋白也与转录因子有关,并和其它转录成分有着相互的作用。

当 BRCA1 基因失活时, DNA 修复和基因调节则会受到影响[4]。

以前的研究认为,散发性乳腺癌体细胞BRCA1基因突变非常罕见,甚至不存在。

但是,Thompson等[5]关于散发性乳腺癌BRCA1作用的研究发现,正常乳腺组织比浸润性癌组织中BRCA1 mRNA水平要高5~10倍,因此提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可能有赖于正常功能的BRCA1 通过负增长调节机制起作用。

赖春宁等[6]分析了186例中国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有13例发生BRCA1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7.0%。

而本实验结果显示 , 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
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的恶变过程中BRCA1蛋白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这一结果与国外学者研究的mRNA的表达水平相反,猜测其原因可
能是由于蛋白表达与mRNA的表达情况不一致。

正常的BRCA1蛋白是DNA结合蛋白,定位核内。

本组研究中BRCA1基因突变后的蛋白表达以胞质表达为主,属于一种错位现象。

Chen等[7]通过对BRCA1亚细胞位置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中BRCA1蛋白表达的这种错位现象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

同时有研究发现[4],随着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表达BRCA1蛋白的肿瘤细胞数的比例也随着增加,提示这种错位现象,在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细胞中更常见。

本试验结果与刘锦平等[8]在60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良性疾病中检测的BRCA1蛋白表达情况基本一致,即在乳腺癌中为高表达,表明BRCA1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凋亡是维持个体组织、器官正常结构与机能的重要机制。

细胞凋亡的作用之一是保证机体组成部分的大小与构成不超过生理需要所规定的范围。

Bad编码205个氨基酸,属Bcl-2家族。

在凋亡过程中,表现为促进细胞凋亡。

根据Bcl-2家族促凋亡成员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可被分为两组: Bax、Bak等含2个或3个BH区域; Bad、Bim/Bod等则仅含有BH3区域,被称为BH3 only Proteins[9]。

目前认为仅含BH3区域蛋白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必须启动子,参与识别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灭活Bcl-2家族中促生存成员的保护功能,并激活促凋亡的家族成员来发动凋亡。

Bcl-2/ Bcl-2和Bcl-2/Bax二聚体是抑制凋亡的构型,而Bax/Bax二聚体是诱导凋亡的构型。

Bad可与Bcl-XL及Bcl-2形成二聚体,但不与Bax形成二聚体。

在哺乳动物中,Bad与Bcl-XL结合更强,并可逆转Bcl-XL对死亡的抑制作用;置换出Bax,可使更多游离的Bax形成Bax/Bax二聚体,从而促进细胞凋亡[10]。

本实验结果显示, Bad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或乳腺癌细胞的胞浆中。

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
15%(3/20)、35.7%(10/28)、72.0%(18/25),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的恶变过程中Bad蛋白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这与闫庆国等[11]所
研究的促凋亡基因Bad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相符,即在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中低分化组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提示它参与了促凋亡作用,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何癌分化越低其凋亡越活跃。

本研究结果与杨清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Bad基因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本研究表明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王秀娟,窦拉加.西宁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2):153-154.
[2] Brekelmans C, Seynaeve C, Bartels C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breast cancer surveillance in BRCA1. BRCA2 gene mutation carrier sand women with high familial risk [J]. Clin Oncol,2001,19:924.
[3] Yang E, Zha J, Jockel J, et al. Bad, a heterodimeric partner for Bcl-XL and Bcl-2, displaces Bax and promotes cell death[J]. Cell,2000,80(2):285-291.
[4] Ralph S, David ML. In search of the tumour suppressor functions of BRCA1 and BRCA2 [J]. Nature,2000,408:429-432.
[5] Thompson ME, Jensen RA, Obermiller PS.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BRCA1 accelerates growth and is often present during sporadic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J]. Nat Genet,1995,9(4):444-450.
[6] 赖春宁,江泽飞,宋三泰,等.186例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检测[J].中华肿瘤杂志,
2001,23(6):483-485.
[7] Chen YM, Chen CF, Riley DJ, et al. Aberrant sub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BRCA1 in breast cancer[J]. Science,1999,270:789-791.
[8] 刘锦平,杨红. 乳腺癌易感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1):31-35.
[9] Lutz RJ. Role of the BH3 (Bcl-2 homology3) domain in the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and
Bcl-2 related proteins[J]. Biochemical Soc Trans,2000,28(2):51-56.
[10] Hong JR, Wu JL. Induction of apoptotic death in cells via bad gene expression by in fa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nfection [J]. Cell Death Differ,2002,9(2):113.
[11] 闫庆国,师建国,牛晓莉,等. 促凋亡基因bad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分化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10(3): 253-256.
[12] 杨清,王玉,张捷,等.Bim与bad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4,11(5): 505-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