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能力篇 专题二 空间定位能力 1.2.1 空间定位能力检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度一利用经纬度网进行空间定位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示意图1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
A.富士山区B.落基山脉
C.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

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

[答案] B
2.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
A.动物复杂程度B.植被产草量
C.流水侵蚀力度D.岩石风化程度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③处地势在逐渐增高,①③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

随着③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在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岩石风化程度增强。

[答案] D
角度二根据海峡位置进行空间空位
(2017·河北唐山一模)下图示意的是由冰岛驶向甲、乙港口的海上运输线,该航线是“二战”期间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线。

据此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港口气温存在差异,甲地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纬度B.地形
C.洋流D.季风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看,该地位于北冰洋沿岸。

该处1月气温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甲位于乙的西侧,受到暖流影响更大而气温较高。

[答案] C
4.由乙港口通往南部的1100多千米的铁路,其沿线地区( )
①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②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③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④春秋季易受强沙尘暴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注意乙地位于(65°N,40°E)附近,向南1100多千米的铁路,应该至55°N附近,此位置属于俄罗斯西部地区,降水较多而为针叶林分布区,因纬度高而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

[答案] B
角度三依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2017·吉林模拟)M国拟建一条连接南北水域的人工运河(如图所示),运河建成后将有北部水域淡化后的5万亿立方水资源进入运河区。

读图完成5~7题。

5.有关该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河长度约为800 km
B.经过板块生长边界
C.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 m
D.运河水结冰期长
[解析]根据纬度差,可大致估算运河长度超过1000 km;拟建运河沿线最高超2000 m,最低为波斯湾海平面,可估算出运河沿线最大高差约为2100 m。

结合经纬网和海陆轮廓知该运河经过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所经区域为板块消亡边界;纬度较低,河水不结冰。

[答案] C
6.运河建成后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俄罗斯进出印度洋
B.缓解M国中部干旱问题
C.苏伊士运河地位明显下降
D.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升高
[解析]运河建成后连通了里海与波斯湾,方便俄罗斯进出印度洋;北部水资源进入运河区,可大大缓解伊朗中部的干旱问题;运河沿线地下水位可能会升高;该运河建成对苏伊士运河的地位虽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明显下降。

[答案] C
7.M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和季节是( )
A.南部夏秋季B.南部冬春季
C.北部夏秋季D.北部冬春季
[解析]伊朗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且南部夏季多在副高控制下,故其降水最多的地区
为北部山区,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这与冬春季节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有很大关系。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