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画出三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3、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对折4次呢?
4、欣赏: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
评价反馈
四、检测
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新授部分,我设计了小组探究要求:
1、复习轴对称现象:
2、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里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知识。
板书: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对称轴。先分工合作画对称轴,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打开《画图形对称轴》查看。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
难点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媒体使用
情景导思
(生成问题)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本次教学方式的改变,体现了智慧课堂的理念,平板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帮助,如投屏功能,把学生的实际演示,全方位的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通过答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哪组学生哪个问题有情况;学生还可以对整个教学中用到的学习内容,反复查看。
学生独立完成,与课对照自查。
2、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对称之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课件演示剪纸、花边、建筑中的轴对称美)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生活中很多图形具有对称美,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欣赏部分旨在让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陶冶性情,激发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意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在这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课题
第82页《轴对称(1)》
单元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安排
1
课堂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巩固拓展
三、实践操作,巩固提高
1、画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对称轴,剩下的三个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1),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课件出示)
1、小组探究画出准确对称轴的方法,找到图形中对称的点,并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总结发现。
3、选择本组喜欢的方法交流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结果。
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来画对称轴。通过一层一层探究活动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课件、白板
平板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探索发现:
1、小组探究画对称轴的方法。
小组探究要求:
1、小组探究画出准确对称轴的方法,找到图形中对称的点,并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总结发现。
3、选择本组喜欢的方法交流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结果。
1)、对折,画痕法。A4纸,动手折纸。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交流点拨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美丽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勾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回忆,复习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接着将“想想做做1”的前半部分内容调整到这一阶段,既复习了旧知,又提前完成了这一部分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折纸判断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微课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每个小组的观看顺序是不同的,通过自主探究找到数方格的方法,并且可以反复查看。更加体现了微课使用的自主性。检测第1题让学生通过将一些基本图形对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意义。第2题在认识对称轴的基础上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直观判断,必要时再通过操作验证。3、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对折4次呢?意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在这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数方格法。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探究问题: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找中点,中点法
(二)、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3、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对折4次呢?
4、欣赏: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
评价反馈
四、检测
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为了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新授部分,我设计了小组探究要求:
1、复习轴对称现象:
2、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里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教师: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知识。
板书: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对称轴。先分工合作画对称轴,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打开《画图形对称轴》查看。
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3、在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
难点
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媒体使用
情景导思
(生成问题)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本次教学方式的改变,体现了智慧课堂的理念,平板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帮助,如投屏功能,把学生的实际演示,全方位的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通过答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哪组学生哪个问题有情况;学生还可以对整个教学中用到的学习内容,反复查看。
学生独立完成,与课对照自查。
2、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对称之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课件演示剪纸、花边、建筑中的轴对称美)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生活中很多图形具有对称美,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欣赏部分旨在让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陶冶性情,激发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意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在这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课题
第82页《轴对称(1)》
单元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
课时安排
1
课堂类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巩固拓展
三、实践操作,巩固提高
1、画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对称轴,剩下的三个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1),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课件出示)
1、小组探究画出准确对称轴的方法,找到图形中对称的点,并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总结发现。
3、选择本组喜欢的方法交流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结果。
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来画对称轴。通过一层一层探究活动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课件、白板
平板
问题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探索发现:
1、小组探究画对称轴的方法。
小组探究要求:
1、小组探究画出准确对称轴的方法,找到图形中对称的点,并标出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组总结发现。
3、选择本组喜欢的方法交流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结果。
1)、对折,画痕法。A4纸,动手折纸。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交流点拨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美丽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勾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回忆,复习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接着将“想想做做1”的前半部分内容调整到这一阶段,既复习了旧知,又提前完成了这一部分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折纸判断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微课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每个小组的观看顺序是不同的,通过自主探究找到数方格的方法,并且可以反复查看。更加体现了微课使用的自主性。检测第1题让学生通过将一些基本图形对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意义。第2题在认识对称轴的基础上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直观判断,必要时再通过操作验证。3、像下面这样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对折4次呢?意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在这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享受人文与情感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数方格法。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探究问题: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找中点,中点法
(二)、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