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郑州极端降水过程机理初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0”郑州极端降⽔过程机理初步分析2021年7⽉17⽇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7⽉20⽇08时⾄21⽇08时(北京时),郑州市内24
⼩时降⾬量达到624.1毫⽶,远超2019年全年的降⽔量(509.5毫⽶),郑州此次极端强降⾬过程最⼤降⽔强度为201.9毫⽶/⼩时,已超过1975年的“758特⼤暴⾬”(198.5毫⽶/⼩时),这相当于有150个单位的西湖⽔于⼀⼩时内倾倒在郑州⼤地上,导致城市内涝,灾情严重(图1)。
图1 2021年河南郑州“7.20”暴⾬灾情严重(来⾃⽹络图⽚)
此次极端降⽔事件,是在怎样的天⽓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呢?中国科学院云降⽔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对此进⾏了全⾯解读。
1、南亚⾼压东伸
从⾼空环流场来看(图2),此次河南极端降⽔事件发⽣于南亚⾼压东伸的过程中,同时河南东侧200hPa⾼度处存在⼀⼩⾼压,两⾼压之间挤压形成狭窄的⾼空槽深⼊中原腹地,河南郑州恰好位于槽前,这种⾼空槽脊配置,导致来⾃⾼纬的⼲冷⽓流向南侵⼊到中纬度地区,为暴⾬的发⽣提供了良好的⾼空辐散条件,有利于低层辐合抬升对流发展。
图2 2021年7⽉20⽇20时200hPa位势⾼度场(蓝⾊线)和风场红⾊三⾓形为郑州位置
2、西太平洋副热带⾼压(副⾼)西伸北抬
500hPa⽓压⾯上(图3),华北地区是典型的“西低东⾼”暴⾬环流形势,同时副⾼西伸,位置偏北,强度偏强,河南正好位于⼤陆⾼压和西太副⾼之间的低压区,很容易形成低层辐合,⾼空辐散的配置。
⾼层辐散风与低层旋转风的分布(图4)也明显反映出这种动⼒结构。
这种经典⾼低空配置促使对流层中上升运动增强,为暴⾬的发⽣创造了有利的动⼒条件。
图3 2021年7⽉20⽇20时500hPa位势⾼度场(蓝⾊线),其中红⾊三⾓形代表郑州位置图4 2021年7⽉20⽇20时(a)200hPa辐散风和(b)925hPa旋转风,其中填⾊为1h降⽔量
3、⽔汽通道稳定维持
此外,恰逢副⾼南侧有台风“烟花”相伴,华南地区有台风“查帕卡”登陆。
从图5⽔汽通量分布可明显体看出,台风“烟花”北侧和“查帕卡”东侧⽓旋性暖湿⽓流西进北上,合并后携带⼤量⽔汽西北向输送⾄内陆,恰好在河南郑州附近形成强烈⽔汽辐合区(蓝⾊阴影)。
稳定维持的副⾼(图3)阻挡了台风北上,使得⽔汽供给稳定维持。
早在暴⾬发⽣前,副⾼外围的⽓流就与双台风环流共同作⽤,形成的东南暖湿⽓流中携带了⼤量⽔汽,这⽀暖湿低空急流⼀路北上,将⽔汽源源不断的从洋⾯输送到河南地区,为后续暴⾬的发⽣打开了⽔汽通道。
图5 2021年7⽉20⽇20时1000hPa-500hPa积分⽔汽通量(⽮量)及其散度(填⾊区代表负值),其中红⾊三⾓形为郑州位置
4、地形作⽤
受伏⽜⼭和太⾏上地形的抬升和阻挡作⽤(图6),边界层东南急流携带⽔汽输送⾄郑州北侧时,风向发⽣偏转,并与来⾃南⽅的⽓流汇聚在郑州上空及其西侧,形成了明显的切变线,这种变化导致降⽔区域不再北移,⽽是⽔汽堆积在此,为后续的极端降⽔提供了充⾜的⽔汽来源。
图6 华北地形(灰度)和近地⾯风场,其中红⾊三⾓形代表郑州位置
5、⾼低空、⾼低纬相互作⽤
此次暴⾬过程中贯穿着⾼低空、⾼低纬之间天⽓系统的相互作⽤,以图7中位涡的输送为
例,200hPa⾼度上河南西侧有明显的⾼纬、⾼空位涡沿狭窄的⾼空槽(图2)向低纬、低层输送的现象,加强了河南郑州附近的⽓旋性环流(表现为旋转风和涡度增长,图4b)。
⾼纬和对流层顶的⾼位涡⼲冷空⽓⼊侵到对流层中层和低纬度地区,在启动对流触发暴⾬的同时,也加剧了⼤⽓的不稳定性,使降⽔⾜以达到相当⼤的强度和规模。
图7 2021年7⽉20⽇20时(a)200hPa位涡(填⾊),位势⾼度场(蓝⾊线),其中,红⾊三⾓形代表郑州位置,(b)沿郑州的位涡(填⾊)垂直剖⾯图
由此可见,这次极端强降⾬事件集合了南亚⾼压东伸、副热带⾼压西伸北抬、强台风打开⽔汽通道、低空急流发展及地形抬升和阻挡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从⾼空到低层,⾼纬到低纬,多尺度系统协同作⽤,共同导致了郑州特⼤暴⾬事件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