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鹰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
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和水平结构
C.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
D.小叶锦鸡儿导致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2.下列关于健康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2调节呼吸频率时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B.影响肝脏细胞糖代谢途径的激素有多种
C.某些神经结构能释放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D.不同的神经中枢之间一般不会产生联系
3.绿叶海天牛(简称甲)吸食滨海无隔藻(简称乙)后,身体就逐渐变绿,这些“夺来”的叶绿体能够在甲体内长期稳定存在,有科学家推测其原因是在甲的染色体DNA 上可能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
为证实上述推测,以这种变绿的甲为材料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最能支持上述推测的是()
A.通过PCR 技术能从甲消化道内获得的DNA 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
B.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
C.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
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 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
4.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妇都表现正常,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孩子是男孩,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是1/8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5.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密度
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图中d点时的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6.如图表示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分别培育出不同品种的过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所以③可定向变异为④
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只能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不会影响细菌的数量
B.图示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C.若图中④为对照实验,则其中不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D.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
8.(10分)如图是3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二、非选择题
9.(10分)2018年4月,(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到2100 年,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诞生的人数可能将达到全球总入口的1.5%---约4 亿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技术________技术等人工助孕技术的俗称。
(2)体外受精首先需采集卵子,成熟的卵子能与____________ 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_____→囊胚→ _____→组织器官的分化。
(1)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
还需要提供_______以维持培养液的正常pH。
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____________,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借助于胚胎分割技术,理论上一次可以获得多个胎儿,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霄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将__________均等分裂。
(5)人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要维持地球的和谐有序发展,我们必须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下列结构示意图最能体现生态工程中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______________。
10.(14分)如今,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在遗传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引进了PGD/PGS技术。
PGD是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可以确定胚胎是否携带可能导致特定疾病的基因;PGS是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检测,可以查看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有缺失、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的培育需要经过精子的采集及_________、卵子的收集及培养、_________、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
(2)为了收集较多的卵细胞,需要用激素对母体进行_________处理;进行胚胎移植时,还需要对母体进行_________处理,从而为植入的胚胎提供发育所需的生理环境。
(3)利用上述技术中的_________技术可以筛查21三体综合征。
为了避免某些遗传病的发生,有时需要对胚胎进行性
别鉴定,通常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时,取_________的细胞提取DNA,并利用_________扩增相应基因,然后用SRY 特异性基因探针检测,出现阳性反应的胚胎为_________性。
11.(14分)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含铁量较高的转基因花生新品种,Ti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具体步骤如图:
(1)完整的Ti质粒除了图示结构外,还应该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其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___________,这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其次,利用______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1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2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3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回答与生物技术实践有关的问题:
(l)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食盐用量、____、温度等。
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是___法。
(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用于___(填“细菌”“酵母菌”或“霉菌”)培养。
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
(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____法进行鉴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B
【解析】
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互利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
A、小叶锦鸡儿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
B、小叶锦鸡儿灌木构成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
C、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小叶锦鸡儿在与禾草竞争中占优势,C正确;
D、小叶锦鸡儿的出现,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正确。
故选B。
2、D
【解析】
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肝糖原的水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
A、人体代谢产生的CO2可调节呼吸频率,这体现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
B、肝脏细胞中胰岛素可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肝细胞中糖代谢途径受多种激素影响,B正确;
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神经中枢之间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关知识,对神经调节过程、体液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识记和掌握,结合题干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3、D
【解析】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A、通过PCR技术从甲体内的DNA中克隆出属于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A错误;
B、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在甲体内检测到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转录出的RNA,这只能说明甲体内含有乙的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B错误;
C、给甲提供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其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出现放射性,这说明甲中含有叶绿体,但不能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C错误;
D、用乙编码叶绿体蛋白的核基因做探针与甲的染色体DNA杂交,结果显示出杂交带,这说明甲的染色体DNA上存在乙编码叶绿体部分蛋白的核基因,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用A、a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据题意“一对夫妇都表现正常,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孩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B Y、AaX B X b,该孩子的基因型为aaX b Y,其中X b肯定来自母亲,则不可能来自祖母,A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B Y、AaX B X b,他们再生男孩是一个白化病的概率是1/4,B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B Y、AaX B X b,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C正确;父亲的基因型为AaX B Y,其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D
【解析】
由图分析,当山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山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山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山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详解】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B、c~d时间内,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B错误;
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
D、图中d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维持稳定,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
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题意分析:由③→④为诱变育种过程;③→⑤×⑥→⑧为多倍体育种过程;①×②→③→⑤→⑩为杂交育种过程;
①×②→③→⑦→⑨为单倍体育种过程。
【详解】
A、由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③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从不定向的变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④品种,A错误;
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为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自然生长的⑤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该植株自交产生的⑩植株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C正确;
D、由③到⑨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典型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A。
7、A
【解析】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选择分离过程中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做到全程无菌操作。
常用的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详解】
A、②中不同浓度的碳源的培养基会影响细菌的数量,A错误;
B、②中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碳源,以增大降解苯酚细菌的浓度,B正确;
C、④与⑤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的培养基不加入苯酚作碳源,⑤的培养基加入苯酚作碳源,C正确;
D、分离单菌落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故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D正确;
故选A。
8、D
【解析】
图示显示3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由图可知,青霉素能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的抑制细菌的繁殖,其次抑菌效果较好的是链霉素,氯霉素的效果最差。
【详解】
A、本实验是研究三种抗生素对某种细菌繁殖的影响,自变量是抗生素的种类,因变量是某细菌的数量,为了防止其它微生物干扰实验结果,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A正确;
B、加入抗生素的量为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B正确;
C、为了说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实验中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C正确;
D、由于没有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所以不能说明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胚胎移植获能桑椹胚原肠胚CO2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内细胞团 D
【解析】
1、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
(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胚胎在早期母体中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1)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胚胎遗传性状不受受体任何影响。
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1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
(1)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
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详解】
(1)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人工助孕技术的俗称。
(2)体外受精首先需采集卵子,成熟的卵子能与获能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大致过程是受精卵→桑棋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1)动物细胞培养时,提供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正常pH。
母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母体内存活提供了可能。
(4)胚胎分割操作过程需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裂,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
(5)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可以改善功能,即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图中最能体现该原理的是D图所示。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试管婴儿技术的概念;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以及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识记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获能体外受精超数排卵同期发情PGS 滋养层PCR技术男(雄)
【解析】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囊胚时期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形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所以胚胎移植前常取滋养层的部分细胞进行性别鉴定。
【详解】
(1)试管婴儿的培育需要在体外受精,并在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后将其移至母体内继续发育,所以试管婴儿的培育需要经过精子的采集及获能、卵子的收集及培养、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
(2)为了收集较多的卵细胞,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对母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进行胚胎移植时,还需要对母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供体和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从而为植入的胚胎提供发育所需的生理环境。
(3)PGS是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检测,可以查看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有缺失、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等。
所以利用上述技术中的PGS技术可以筛查21三体综合征。
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通常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时,取滋养层的细胞提取DNA,并利用PCR技术在体外大量扩增相应基因,SRY基因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所以用SRY特异性基因进行探针检测时,出现阳性反应的胚胎为雄性。
【点睛】
本题考查试管婴儿的形成过程中的相关生物技术,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1、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花生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
基因分子杂交法植物组织培养潮霉素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
【解析】
据图分析,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称为目的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开花后未成熟的胚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细胞,最终培育形成转基因花生,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行调节。
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步骤有: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化学合成)。
【详解】
(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
(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转基因花生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其次,利用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1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2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潮霉素,培养基3的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培育转基因花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腌制时间比色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酵母菌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纸层析
【解析】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
在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时,要想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关键是要做到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微生物在培养时一般需要提供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特别的还需要满足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不同需求。
【详解】
(1)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因素有食盐用量、腌制时间和温度;亚硝酸盐的含量测定的方法为比色法;
(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一般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酵母菌;在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盐一般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无机营养,还有一部分由于其中含有H2PO4¯和HPO42¯,其作为一种缓冲物质也可以维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3)萃取法提取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鉴定胡萝卜素的时候常常使用
纸层析法。
【点睛】
该题的易错点为分析所加入的无机盐的功能,一般在培养基中都需要提供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所以加入无机盐可以提供无机营养,但该题中加入的无机盐中是具有缓冲作用的离子,因此还可以维持溶液中酸碱度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