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
文化名城不能没有大剧院,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将改变广
州广大观众与世界一流高雅艺术无缘的局面,创建与北京、上海媲美
的中国三大歌剧院。据广州市规划局介绍,将崛起于珠江新城南部的
广州歌剧院,被列为2002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预备项目。这座濒临珠江,
坐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总用地面积约4.2万
2 丰富都市景观 广场设计中,通过自然形态与人工几何形态的交叠,自然环境与建
筑环境的渗透,强调了状观的自然尺度与亲切的人文尺度的对话。
在时间上,博物馆是日间的艺术容器,歌剧院是夜色的舞台,中心 的文化艺术广场则成为公共生活的“均衡器”,持续地充满着活力。 它们在时间演进上共同构成动态平衡的都市景观,提供公众艺术活动
使建筑不再是用来界定广场的边界,而成为广场及园景的延伸。
建筑造型
• 建筑造型力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 容华贵。其形态上,是由一个舒展的弯月形的体 形、围绕着由5个花瓣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主体。 钻石形屋面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 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夜晚大 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和金色的格栅,把歌 剧院高雅而热烈的气氛传达给城市的人们,与珠 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
内部构造
建筑设计特点
• 外形采用非几何形体 • 与周边环境协调 • 先关注形式再关注功能
外形采用非几何形体
功能、形式与可行性俱佳,整体建筑保持水泥粗糙面不予 磨光,外部地形呈沙漠形状。原来“圆润双砾”设计方案 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冷峻双砾”,这是由于观赏者 根据自己的观感而确定。据了解,该方案的后现代性特征 非常突出,以灰黑色调的双砾构成的自然、粗野的原始造 型,具有伸手可及的质感,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的 形象构成显著的对比,该方案是一个功能、形式与可行性 三者俱佳的优秀方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以变幻的场景。
3 引入公共活动文化艺术广场是市民公共活动的载体。广州是有着浓 厚市民传统的都市,在大规模、大尺度的新城建设中,如何延续传统 并将市民生活与高雅艺术相结合为新城带来活力,是设计中所关注的。
本案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尺度,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以及 人的可达性。同时,围绕公共艺术这一都市话题,提供的不是一般观 赏性休闲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一个公众触摸艺术的 界面。艺术广场设计力图延伸、叠合传统的建筑、广场、园林概念,
与周边环境协调
• 现在评价一个建筑虽然不能再沿用过去通用的“艺术法 则”,但两个方面的评价却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建筑要有 地域性,这是基础;其次,建筑应该是时代的,要记录时 代的轨迹。而“当两者不能兼备的时候,我们则要时代的 建筑”,这是国家大剧院的启示。
先关注形式再关注功能
• 广州歌剧院作为百年一遇的文化建筑,体现的是广州的文 化底蕴,“不妨把所有广州的精神、广州的智慧都在歌剧 院的建筑形式上表现出来,因此,形式是最重要的。
简介
• 广州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主持设 计,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润双 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 边显得十分特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合结构,预 计用钢量将超过12000吨(未考虑深化设计时增 加的各类节点板、支座板及辅助构件),相当于 中国国家大剧院穹顶用钢量6750吨个歌剧院,学到了很多东 西,懂得如何去思考,如果把设计融入生活,虽然现在还 不能够设计出一个大的建筑,但是启发了对于做设计的想 法,懂得思考,才会有好的设计。
骑楼
传统建筑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 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 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 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 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歌剧院包括1800座的大剧 场,4000平方米的前厅及休息厅,2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及其它辅 助设施与配套设施,工程总造价(不含地价)约8.5亿元。
建筑特点
• 1 整合都市界面 位于纵轴线两侧的新城建筑群,以强烈的几何秩序、人工形态突出
纵轴垂直向度的起伏与纵深感。在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处,歌剧院与博 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展的体量,形成都市界面戏剧性的收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