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带答案)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画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原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 ),逐渐( ),( ),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
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2.以上两段文字,是作者通过由而地观察,描写的是(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请用“√”划出来)
3.快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__________)抖动(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飞跑
(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具体形象地描述了近看钱塘江大潮
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三、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陀螺(片段)
①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xuán xuàn)转起来。
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guì ku ì)败了。
②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③我的冰尖儿,木工随便旋.(xuán xuàn)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zhōng chōng)的自豪。
④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选文第②段中的“荣誉”一词中,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强调
3.请用波浪线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一旁就你的感受作批注。
4.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
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各种塑料制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
瞧,一刮风,马路上随处可见像风筝一样到处飘飞的塑料袋。
风停以后,这些飘飞的塑料袋就挂在树枝上,停在屋顶上,落在草坪上,或是聚在墙角处,成了影响环境卫生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垃圾常给人们带来不便。
有一次,我们镇上的一条地沟不通了,污水外溢,臭气熏天。
人们花了很大气力才疏通了地沟,从地沟中掏出了造成堵塞的“坏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有塑料瓶,有塑料盒,当然还有很多塑料袋……
怎样处理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呢?有人主张焚烧,但塑料燃烧时会放出难闻的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危害人的健康。
有人主张埋掉塑料垃圾,但事实证明,塑料垃圾很难在地下腐烂。
照这样下去,工厂不断生产塑料产品,塑料垃圾又难以处理,我们将要被塑料垃圾包围了!塑料垃圾这个魔鬼将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有些发达国家已停止生产塑料袋,用一次性纸袋代替。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用一次性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呢?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
2.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一说塑料垃圾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
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B.总领全文C.承上启下
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
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
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
(用文中的词句概括)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巫峡赏雾
巫山多雾。
因而有人叫它雾峡。
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巫峡赏雾,如同欣赏一幅幅绘画珍品,人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那种如梦如幻的境界。
山帽子雾,大而圆。
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
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
太阳出来了,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这时,不由得让人想到《昭君出塞》那幅画:头戴绒帽、身穿绒衣的王昭君,骑着马一步步朝草原深处走去。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
一座座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
唯有山前的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下子让人想起贺敬之先生写的那首诗:“半山的云彩,半山的雾。
深山里的人家,云雾里的路……”此情此景,真是活画出来了。
一阵铃铛声传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
那是地道的巴山牛,盘着绳子的牛角上,似乎还粘着许多雾絮。
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轻纱雾,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窗帘。
如此珍品,非织女那一双巧手不能完成。
微风轻拂,轻纱雾慢慢走动起来。
于是,雾中的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牛群羊群也跟着走动。
神女峰上的“神女”也苏醒了,拖着长裙,一步一步……
跑马雾,气势好生了得!初夏雨后放晴,峡谷中涨满了雾。
那雾看上去如同关在圈栏中的马群,你挤我,我挤你,显得浮躁不安。
这时,从峡口子吹来一阵风,浮躁不安的马群便借助风力,冲破圈栏,撒蹄在巫峡中狂奔起来……
巫峡的雾,迷人的雾。
每次赏雾前,我都一再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被那雾所迷惑,却每次都不争气,一赏便痴迷在雾中。
1.本文是按照()的结构形式具体描写巫峡迷人的雾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句子。
这样写的好处是()
A.提醒读者不要被雾所迷惑。
B.不仅强调巫峡的雾美得迷人,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强调雾太美了,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作者在描写山帽子雾和轻纱雾时抓住了哪些特点?请写一写。
山帽子雾:____________________。
轻纱雾: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诗句描绘的情境,哪一句与“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声吆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相近?()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纳米卫星
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
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
目前,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6亿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600万元。
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
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
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
纳米卫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
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2.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仅仅”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出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司马迁的名言。
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
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
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
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
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________)重于泰山(________)站有站相(________)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
_________,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九、阅读短文。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
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有删改)
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A.马铃薯B.柳树
C.仙人掌D.玫瑰花
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B.列数字
C.打比方D.分类别
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A.总述作用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D.总结作用
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克隆技术一定能给人带来好处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内阅读。
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
金奎叔
是个结实的汉子,他伸出胳臂来比我的腿还粗。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wò( )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金奎叔给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
的!会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鹅,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他小呀!”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pínɡ( )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qiā( )住它的脖子,把它shuǎi( )到池塘里去。
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
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以后一直不怕鹅了。
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
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便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根据拼音把生字写在括号里。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束缚()答应()欺负()
3.无缘无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金奎叔说的话,并说说你的理解。
6.理解句子含义。
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
十一、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
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阅读批注:画线句子中的“”字用得非常妙,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表达了作者之情。
1.这段有三句话,每句话都是一幅画。
请你照样子给画面取名字。
________________ 翠竹浓荫图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按空间顺序先写_________(地点)的“花”,再写_________(地点)的“竹”。
3.请你根据阅读批注里的提示,补充上面的阅读批注。
4.文中“朴素”的意思是________,“华丽”的意思是__________,两个词是______词,放在一起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
( )和飘动的( );他发出的(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 ),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照样子改写选段中画“——”的句子。
例: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汗水变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请列举出其中的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提升。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来到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xiāo),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石块色彩斑斓(lán)。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línɡ)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jū)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jǔ)嚼鲜嫩的竹叶。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填空。
(1)文章第3自然段依次介绍了九寨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原始的自然风光图。
(2)第4自然段写的是九寨沟的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自然段与第5自然段的关系是()。
A.前因后果B.前后照应
5.作者在感受九寨沟的美景时,不仅用眼睛看,还用心来想象。
请一边想象第4自然段中作者所描绘的与动物有关的四幅画面,一边给这几幅画取名。
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
6.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英雄战败大力神
①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上的人们过着穿树叶、吃野果的苦日子。
②天上有位好心眼儿的阿番神,他非常同情地上的人们,于是背着天王,
偷偷地打开天门,把天上五谷的种子,悄悄地撒到了人们生活的大地上。
③由于得到了阿番神的帮助,因此人们种出的庄稼茎秆粗壮,颗粒饱满。
每到庄稼扬花的季节,远远望去,庄稼就像成群的绵羊,白花花地铺满了山坡,盖满了平坝。
到了收获的时候,打谷场上一片繁忙,一堆堆的粮食被运进了仓里。
从此,地上的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④这件事后来被天王知道了,非常生气,召来大力神,命他到人间,把人们丰收在望的庄稼全部毁掉。
这个大力神非常忠于天王。
月黑风高的时候,他降落到人间,来到庄稼地里施展威风,手拔脚踏把庄稼毁了个一塌糊涂。
⑤当大力神正在那里发威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质问大力神。
大力神依仗着自己一身的力气,蛮横地说:“我是天上的大力神,浑身都是力气。
你们地上这些可怜的人们,谁敢和我比摔跤?”
⑥大力神正威吓着人们,忽听一声大喊:“慢着,别逞凶!”这一声喊把大力神吓了一跳。
人们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裸露着上身、腰间扎着一根腰带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他浑身上下黑油油的,一块一块的肌肉凸着,简直如半截黑铁塔。
原来他是英雄朵阿惹恣。
“要摔跤,我们找块宽敞的地方去。
”说完,朵阿慈恣头也不回地朝深深的老圭山走去。
接着,大力神和众人也跟着他来到圭山头上。
⑦大力神和朵阿惹恣在圭山头上展开了较量。
他们整整扭摔了三天三夜,突然,朵阿惹恣一下失了手——膝盖着了地。
大力神瞅准机会拼命压下来,想把朵阿惹恣压翻在地。
朵阿惹恣单腿跪在地上,在地上压出了一个深深的坑。
⑧眼看大力神就要胜利了,只见朵阿惹恣收腰,吸气,双手卡住大力神的腰腿,猛一用力站了起来,乘势将大力神举过头顶,并远远甩了出去,直甩到十几里外的独石山边,在平地上挤出一条长长的深沟来。
⑨这一下大力神可丢尽了脸,再也不敢耍威风,只好灰溜溜地回天上去了。
⑩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摔跤仪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1.这是一个彝族神话故事,故事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主人公_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英雄。
2.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填写短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