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茵陈五苓散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出处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茵陈30g,泽泻15g,茯苓、猪苓、白术各10g,桂枝5g。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退黄。
治湿重于热之阳黄疽证。
症见身、面、目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食欲减退,苔厚腻,脉濡缓。
方解:本方治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之阳黄疸症。
治宜清热利湿退黄。
方中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则祛水湿之力增强,使湿热从小便而去,邪有出路,黄疽自退。
药理研究: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利尿退黄,降低转氨酶。
其中茵陈抗菌,抗病毒、尤其抗肝炎病毒,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酸、胆红素排出量,收缩胆囊,利胆保肝;五苓散具有显著的利尿效果,利尿以消黄疽。
临床应用:本方为湿热黄疸,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
若往来寒热,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以和解退热;胁痛、脘腹胀满者,加郁金、枳实、川楝子;恶呕食少者,加竹茹、半夏、神曲;疲乏无力者,加党参、薏苡仁;心烦者,加栀子。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心源性黄疸,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去桂枝),慢性荨麻疹等属湿热阳黄,湿重于热者。
、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茵陈五苓丸。
水丸,每20粒重1go用量用法:口服,水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汤剂,水煎,一日一剂,于饭前分3次服。
使用注意:寒湿阴黄痕忌用。
本方歌诀:茵陈五苓重茵陈,术苓猪泽轻桂亨,湿重于热阳黄用,
身黄尿涩头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