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新课标):word电子题库 1-2-2即学即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文言翻译
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太祖①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②,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
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
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注】①太祖:指曹操,“太祖”是庙号。
②嵩:指曹嵩,曹操的父亲。
(1)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太祖口貌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礼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
(1)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
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
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乾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
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敬玄以曹事委之。
仁祎
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
敬玄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铨综有序。
自永徽以后,选人转多,当.其任者,罕闻称职,及敬玄掌选,天下称其能。
预选者岁有万余人,每于街衢见之,莫不知其姓名。
其被放有诉者,即口陈其书判失错及身负殿累,略无差殊.时人咸服其强记,莫之敢欺。
选人有杭州参军徐太玄者,初在任时,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
惠赃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余年.敬玄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为时所重。
敬玄赏鉴,多此类也.成亨二年,授中书侍郎,余并如故.
敬玄久居选部,人多附之。
前后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
高宗知而不悦,然犹不彰其过。
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
调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
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
高宗谓曰:“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辞也。
”竟以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
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
敬玄闻贼至,狼狈却走。
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
俄有诏留敬玄于鄯州防御,敬玄累表称疾,乞还医疗.许之。
既入见,验疾不重,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贬授衡州刺史。
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八。
(选自《旧唐书·李敬玄传》,有删改)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
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
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
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
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①,诏留光远为京兆尹.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
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
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
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
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
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
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
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
自是,贼常避.其锋。
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②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
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
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
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
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
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
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
既而沉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
复使节度剑南。
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
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注】①西狩:西行。
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反叛,唐玄宗西行避难于蜀地一事。
②繇:同“由".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1)注意“数”“于”等关键词语的理解。
(2)注意比喻修辞的翻译。
(3)注意“但"“见”“罔”等关键词语的翻译,后半句是被动句式,翻译时需特别注意.
答案(1)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说他游荡好闲的事.
(2)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3)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冤枉啊!
【参考译文】
曹操少年时,喜欢飞鹰走狗,游手好闲而毫无节制,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说他游荡好闲的事。
曹操很担心这事。
后来有一次在路上遇见叔父,他就假装倒在地上嘴巴歪斜,脸色难看。
叔父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曹操说:“我中风了,很严重啊。
”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他父亲曹嵩,他父亲非常惊恐,赶来大呼曹操,曹操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他父亲问:“叔父说你中风了,有这回事吗?"曹操说:“我从来就没有中过风啊,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冤枉啊!。
”曹嵩于是很怀疑这件事。
从此以后,叔父再告诉他父亲有关曹操的坏事,曹嵩终究都不相信了。
曹操于是更加放纵自己了.
2.解析(1)实词“越”的理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整个句子还是个谓语倒装句。
(2)句子是一个判断句,注意“典”“宜”的理解.
答案(1)臧氏施政,超越了礼数啊!
(2)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参考译文】
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展禽却说,臧孙施政超越了礼数啊,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
现在无缘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3.(1)李敬玄的秉性虽然端庄严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见权要,不避寒暑,马周和许敬宗等人都极力推荐并称赞他。
(2)同僚张惠犯了贪赃罪应当处死,徐太玄可怜他母亲年老,就到监狱自首说和张惠同时接受赃物。
(3)刘仁轨原先与李敬玄不和,这时便上奏皇帝请求派李敬玄镇守西部边境.李敬玄认为自己不是边将之才,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
李敬玄,是亳州谯人.李敬玄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五礼。
贞观末年,高宗在东宫,马周上奏举荐了他,召进崇贤馆,兼参与侍读之事,依旧借御书学习。
李敬玄的秉性虽然端庄严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见权要,不避寒暑,马周和许敬宗等人都极力推荐并称赞他.乾封初年,历任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多次转官担任西台侍郎,兼任太子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并检校司列少常伯。
当时员外郎张仁祎很有处理事务的才干,李敬玄就把本曹事务交他办理。
张仁祎开始编制姓历,修改状样、铨历等规程,办事勤劳,最后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
李敬玄沿袭张仁祎的方法,主持考选多年,诠选录用有条不紊.自永徽年以后,候补官员逐渐增多,主持考选的人很少听说有称职的,等李敬玄主
持考选,天下都称赞他能胜任。
参加考选的官员每年有一万多人,李敬玄每次在街道上遇见他们,没有叫不出姓名的.有人没被选上前来投诉,他可以当场口述他们书判中的错误以及依法对本人的处罚,毫无差错。
当时人们都佩服他的记忆力强,没人敢欺瞒他。
有个候补官员是杭州参军叫徐太玄,刚到任时,同僚张惠犯了贪赃罪应当处死,徐太玄可怜他母亲年老,就到监狱自首说和张惠同时接受赃物。
张惠贪赃的数目减少后,就得以免去死罪,徐太玄也因此免官,十多年不得调官。
李敬玄了解这件事后大为赞赏,提升徐太玄做了郑州司功参军,徐太玄因此而知名,后来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因为品德高尚受到时人推重.李敬玄所赏识的大多是这种人。
咸亨二年,授任中书侍郎,其余官职依旧。
李敬玄在考选部门任职很久,许多人都依附他。
前后三次娶妻,都是山东的士族。
他又和赵郡的李氏联宗,所以台省的要职,大多是他的同族和姻亲之家。
高宗知道以后很不高兴,但依然没有公开批评他的过错.仪凤元年,接替刘仁轨任中书令。
调露二年,吐蕃入侵,刘仁轨原先与李敬玄不和,这时便上奏皇帝请求派李敬玄镇守西部边境。
李敬玄认为自己不是边将之才,坚决推辞.高宗对他说:“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
”最终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任安抚大使,并检校鄯州都督,率领军队抵御吐蕃.等到将要作战时,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做先锋首先进攻吐蕃.李敬玄听说贼兵到来,狼狈逃走。
刘审礼因为没有后援,便战死阵上。
不久下诏书留李敬玄在鄯州防御,李敬玄多次上表声称有病,请求回京治疗。
皇帝同意。
入朝拜见皇帝后,检查
他的疾病并不重,高宗责怪他谎言欺诈,再加上前面的过失,贬授衡州刺史。
不久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永淳元年死去,终年六十八岁。
4.(1)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
(2)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3)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
【参考译文】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迁到灵昌。
他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
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逐步升迁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
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
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县长官,稽查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才算安定下来。
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
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
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他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
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
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
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
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
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
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
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
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
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
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
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
又任命他为剑南节度使。
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
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
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
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