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着重写出南宋朝廷、权贵们不务正业,整天花天酒地、歌舞升平奢侈生活用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辛辣地讽刺中蕴含着对南宋朝廷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3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首诗,默写《出塞》。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首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1)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2)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
(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3)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
2.有感情读首古诗。
(1)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首古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有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题林安邸忧国
忧民
南宋权贵醉生梦死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