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受封在周天子那里得到()
A、耕牛和奴隶
B、土地和人口
C、铁犁和耕牛
D、归附的部落首领【答案】B
【解析】考查古代的分封制。
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建立诸侯国。
受封分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同时对周天子也要尽义务,如缴纳贡赋、派兵随周王打仗等。
当时山东境内的主要封国有齐国和鲁国,故山东被称之为齐鲁大地。
所以应选B。
2、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分封制的规定,鲁国当时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长子 A
三子 B
二子 C
四子 D
【答案】C
【解析】考查宗法制。
依据所学,宗法制下,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析选项,二子由资格继承诸侯的位置,故应选C。
3、老师在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时引用了柳宗元的一句话:“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选官制度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答案】A
【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
周代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这种制度在初期起到了巩固周王朝统治的作用,但随着后期王室的衰微,诸侯做大,直接威胁到周王朝的统治。
秦统一全
国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但由于暴政,秦王朝短命而亡。
故题干材料中的“制”分别指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
故应选A。
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法令出一”中的“一”是一个人的意思,也就是皇帝。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中的“上”就是皇上的意思,也就是皇帝。
故体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所以应选A。
5、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
解题时注意题干时期“隋唐时期”。
废分封,置郡县是在秦朝;组成决策机构“中朝”是在汉朝;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
故应选D。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依据所学,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收精兵、削实权和制钱谷,其主要内容即包括①②③④四项,故应选B。
7、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解析】考查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清代的时候,为加强君主权力,设立军机处。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无决策之权。
故应选D。
8、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地
方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A B C D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
但有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势力做大,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如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等。
故应选C。
9、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
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远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部落中选取【答案】C
【解析】考查对古希腊民主的理解。
由“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并不享有民主权利。
故C项符合题意。
10、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
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
建立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里克利时期的改革使
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所以三次改革共同方向是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故应选C。
11、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结构
A.问题形成环节
B.史料收集环节
C.史料整理环节
D.历史解释环节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已经形成结构表可看出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史料的
归纳整理属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故应选C。
12、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 )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是极力维护奴隶制度
C.都强调维护所有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任何政治权利和法律保障
【答案】B
【解析】考查希腊民主制与罗马法。
依据所学,不管雅典的民主政治还是罗马的法律都是维
护统治的工具。
当时希腊和罗马都是处在奴隶制时代,因此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维护奴隶制
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故B符合题意。
A项错误,只是适用罗马法;C项错误,应该说公
民的权益;D项说法过于绝对。
所以应选B。
1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答案】D
【解析】考查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依据所学,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立法权是国家
最高权力的体现,而这一权力掌握在议会的手中,故代议制的核心是议会。
所以应选D。
14、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
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你认为该说法()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起源于中国的史实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总统特权之下妥协的产物
【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美国政体,三权(部门)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而中国儿童的游戏仅是单向制约。
故应选C。
15、李雷同学在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节内容时,他的下列听课记录中,你认为哪
一句话存在谬误()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英国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答案】D
【解析】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立法权掌握在议会的手中,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故应选D。
16、“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
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
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
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答案】C
【解析】考查了美国民主的局限性。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值30个美元”,有30个美元就可以当议员,如果没有30个美元就不可以当议员?由此可以看到,如果没有钱是不可能当选为议员的,说明美国独立后忽视了穷人的利益。
其本质是美国的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故应选C。
【答案】D
【解析】考查对西方资产阶级政体的认识。
不管是美法等国的共和制,还是英德等国的君主立宪制,都是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对本国历史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析选项,ABC都正确;D表述错误,符合题目分要求,所以应选D。
18、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
案应该是①英国国王②美国国会议员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④德意志帝国宰相(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的国王是世袭的,德国的宰相是由德皇任命的,故①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②③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19、大部分历史学家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依据所学可知,A、B、C、D四项都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它们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正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引起了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革命任务的变化又引起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故应选C。
20、太平天国政权曾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认识。
分析选项,A项明显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C 不符合《资政新篇》;D与《天朝田亩制度》不符。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和产品分配的规定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资政新篇》颁布时,中国尚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故二者“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所以应选B。
21、2014年又是甲午年,120年前甲午中日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
最严重的卖国条约()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③使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尤其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是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大片领土的丧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故
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22、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
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解析】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
依据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 符合题意。
2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也有人认
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走革命道路 D.反对外来侵略
【答案】D
【解析】考查近代先进人物的探索。
依据所学,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错误;C项不符林则徐与洪秀全;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故应选D。
24、某中学高一•十班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讨论,下列发言不
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C
【解析】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不是封建制度,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其他表述均正确。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
A.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真正的完全独立的民主共和国
D.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
【答案】B
【解析】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符合题意。
ACD说法都错误,与史实不符。
26、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二十一条”签订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答案】D
【解析】考查五四运动的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五四运动爆发,故D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27、1923年12月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
法,你以为那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
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统一
C、发动土地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对国民革命的理解。
解答此题注意时间“1923年12月”,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是“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的统一”。
其它与题意不符,故应选B。
2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标志是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故C项符合题意要求。
A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B是国共合作的高潮,D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故应选C。
29、1894年12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
怪兽。
”作者列举佐证其观念的有力史实是 ( )
A.日本二战后拒不反省二战罪行
B.日本年发动甲午战争野蛮侵略中国
C.日本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大片国土
D.日本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此题注意时间“1894年12月”,正是甲午中日战争后。
依据所学,ACD三项都是在20世纪,故直接排除。
所以应选B。
30、“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
砾场中奋争以经历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全面内战
【答案】C
【解析】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材料“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由此可以判断是指抗日战争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所进行的全民族抗战。
故应选C。
31、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3年12月热播的电视剧《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
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答案】C
【解析】考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依据所学,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154万多兵力,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故应选C。
32、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其“科学”,主要在于它()
A. 批判的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B.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
C.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答案】C
【解析】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在于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故应选C。
33、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已危机四伏
B.巴黎公社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突发事件
【答案】D
【解析】考查巴黎公社。
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不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统治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还没有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能正确执行马克思主义方针路线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没有团结广大农民共同斗争。
故ABC均是错误的, D符合题意。
34. 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到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
原因之一是()
A. 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 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 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D. 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考查中俄革命的比较。
十月革命前,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基本特征,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并不大,仍以小农经济为主。
并且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让俄国保留了大土地所有制。
十月革命后,俄国一些大城市中的反动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有所削弱;这些城市中工人、革命士兵力量较强,有工农苏维埃政权和布尔什维克的领导等,诸多因素使其在城市中得以取得革命成功。
而中国反动势力控制着大城市,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革命必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保存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实现全国革命胜利。
故应选C。
35、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
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那么,新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解析】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故应选D。
36、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民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有()
①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确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建立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④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再加上新时期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37、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和加强始于()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制定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D.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答案】A
【解析】考查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民主发展建设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故应选A。
38、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第一次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
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材料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第一次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可知,这次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项与题干中的代表会议主旨无关;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应选C。
39、美国权威杂志《财富》曾在1995年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
而13年后《时代》周刊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
这主要得益于()
A.港人的爱港精神
B.香港英国殖民的遗留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港人治港的高度的自治权
【答案】C
【解析】考查“一国两制”。
依据所学可知,1997年,中国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将香港收回,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为香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应选C。
40、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
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C
【解析】考查两岸关系。
分析选项,A项题意没有体现;B与史实不符,“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得以成功实践;C符合题意;D项题干没有体现。
故应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