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团聚体水稳性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团聚体水稳性测定方法
微团聚体水稳性测定
1 原理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先是机械分析法测定各组分,再用水浸泡测定稳定性团聚体。

2 试剂及仪器
5%六偏磷酸钠:50克六偏磷酸钠溶于1升水中,定容;
6%过氧化氢溶液:20ml 的30%过氧化氢(化学纯),再加80ml 蒸馏水定容;
500ml三角瓶
250ml塑料瓶
1000ml量筒
0.25mm筛
50ml烧杯
漏斗
温度计
搅拌棒(有孔)
土壤颗粒分析吸管仪
摇床
3 机械组成分析
3.1 样品处理
称取过2mm筛的风干土10克,放入500ml三角瓶中,加250ml 蒸馏水浸泡并加几滴6%过氧化氢溶液,过夜。

3.2 悬液制备
3.2.1 在三角瓶中加5%的六偏磷酸钠10ml,盖上小漏斗,在电热板或电炉上文火煮沸1小时,使样品充分分散;
3.2.2 冷却后将悬液通过0.25mm的筛子,用蒸馏水洗入1000ml 沉降筒中,洗时沉降筒上放一漏斗,漏斗上放0.25mm筛,用橡皮头玻璃棒轻轻将土粒洗擦,用蒸馏水冲洗,小于0.25mm 的土粒全部洗
入沉降筒中,直至筛下流出的水澄清为止,洗水量不能超过1000ml;
3.2.3 将大于0.25mm的砂粒移入己知重量的铝盒(或烧杯)中,烘干称重。

3.3 样品悬液的吸取
3.3.1将己洗入沉降筒内的悬液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放在平稳的台面上,用另一只1000ml 沉降筒,盛水至刻度,插入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根据此温度按司托克斯公式计算各粒级在水中沉降25cm、10cm、7cm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吸液时间(选取一个深度即可);
3.3.2 用搅拌棒搅拌悬液1分钟,上下各30次,搅拌停止立即计时,为开始沉降时间;
3.3.3 在规定时间到达前30秒将吸管放在沉降筒的液面下规定深度,在规定时间前10秒开始吸液25ml,吸液在20秒内完成,不可太快;
3.3.4 将吸取的悬液洗入有编号的已称重小烧杯中,并用蒸馏水洗尽吸管内壁附着的土粒,全部移入小烧杯中;
3.3.5 小烧杯放在电热板或水浴锅上蒸干,然后在105—110度下烘干6小时,冷却,称重。

3.4 结果计算
3.4.1 小于某粒径土壤颗粒含量百分数的计算
x%=g v×1000×100/(g×v)
x-----小于某颗粒径土壤颗粒重量(%)
g v-------25ml悬液中含有小于某粒径土壤颗粒的重量(克)
g--------烘干样品重(克)
v--------吸管容积(常用的为25毫升)
3.4.2 2—0.25mm粒径颗粒含量百分数的计算
百分比%=2—0.25mm粒径颗粒烘干重(克)×100/烘干土重(克)
3.4.3 分散剂重量校正:只在最小一级校正即可,最小一级颗粒所占百分比减去分散剂占烘干样品重的百分数(如10ml 5%的六偏磷酸钠点烘干土重的百分比)
4 土壤微团聚体测定
4.1 样品处理
称取风干并通过2mm筛孔的土样10克,放入250ml塑料瓶中,加150蒸馏水,浸泡24小时;
4.2 悬液制备
4.2.1用塞子将瓶子拧紧,安装在水平振荡机上,200rpm振荡2小时;
4.2.2 将孔径为0.25mm的筛子放在漏斗上,又将漏斗放在1000ml量筒上,把瓶中己分散的土壤悬液通过筛子洗入量筒中,直至筛下流出的水澄清为止,切不可用橡皮头玻璃棒去摩擦土粒;
4.2.3将大于0.25mm的砂粒移入己知重量的铝盒(或烧杯)中,烘干称重;
4.3 样品悬液的吸取
同上3.3机械分析吸管法相同的步骤吸取悬液,烘干称重;
4.4 结果计算
同上3.4,只是最小级别不需进行分散剂重量校正。

5 注意
5.1 按机械组成国际制分类时,过2mm筛风干土,其它制式则用过1mm筛风干土;
5.2 有机质含量高时,在机械组成测定时则要先加双氧水去除有机质;
5.3 要计算微团聚体稳定性,则要两部分取相同的分类标准。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78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978,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