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前:独立的封建国家 独立——主权独立 完整——领土完整 纯粹——生产关系纯粹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 主权不独立 完整—— 领土不完整 纯粹—— 经济上不纯粹(封建的、资本主义的)
文化不纯粹(封建儒家、资本主义的)
•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 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 、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 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 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男耕女织,典型地 反映了这种小农经济的特征。《天仙配》在民间流传数百年而不衰,因 为我们的社会基础就是小农经济。
• 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40200 箱
35445
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 发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激增。(危害视频)
20331 12576
4000多 1799
重点难点
1、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 3、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
资产阶级来领导而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 导 4、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道路 5、必须把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首位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 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条件
战后签订的《马关条 约》,使中国遭到了割 地赔款的极大耻辱。
台湾与澎湖列岛被日本 霸占,中国还向日本交 付了2.3亿两白银的战 争赔款(其中包括赎回 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 赎金)。中国被迫向西 方列强大举借款,由此 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恶浪。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毫不手软, 但面对列强?
蒋介石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不同面貌
• 鸦片战争前:
•
独立---主权
•
完整---领土
•
纯粹---生产关系
•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 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英)保罗.肯尼迪
资料链接:
•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 久的文明古国。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 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自周秦以来到唐宋 元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了2000年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同时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 ——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历史地落 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肩上
美国支持蒋介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 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 的社会基础。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 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
八国联军军事行动,清政府签订《辛 丑条约》以后,慈禧厚颜无耻地说: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 在形式上虽然保持独立,但实际上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过是帝国主义 的“守土乡官”而已。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
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乃是认 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从1840年起,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 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有3个条 约对中国伤害最深,这就是《南京条约》《马 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
最主 要的 矛盾
封建主义与 人民大众矛盾
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推翻帝国主 义统治,求 得民族的独 立和解放
根本任务
推翻封建主 义的反动统 治,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 民富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 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 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 逐步形成的。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 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 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 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 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 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 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 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 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 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 丧失完整的主权和政治上完 全独立的地位。
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
转折点: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 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十月革命以后)
列宁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 辛比尔斯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 系学习,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 除。1892年,他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 《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1895年,列宁在 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 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 放到西伯利亚,时间长达三年。1900年2月,列 宁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 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5年11月,俄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 导革命,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 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1917年3月, 沙皇政府被推翻。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 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 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 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列宁在晚年 患了脑溢血症,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 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
•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李达、李汉 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 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 海。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会议的 还有陈独秀的私人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派马 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 国人)出席了会议。
宗、武则天、宋太祖、成吉思汗、康熙等,都是 曾经影响中国历史的一代君王。)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政治家、 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例如 孔子、老子、祖冲之等曾经影响了中国数 千年。
小农业和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的自 然经济,是鸦片 战争前中国社会 的主要经济形式。
•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 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 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 芽。
•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把法国各大教堂 的财富集中在一起,也抵不上一座圆明园 。圆明园的“一个宫殿就需要金法郎四百 万,而这样的宫殿圆明园就有两百座”。 壮丽的世界奇观圆明园经侵略者的掠夺和 焚烧,化为一片废墟,显示了侵略者的贪 婪与残暴。所以,我们常常说,圆明园是 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的缩影。
甲午战争
根据清末民初
的《海关题名 录》统计,海 关内外人员中, 总税务司、副 总税务司、
各关税务司共 六十九人,全 • 部都是洋人充 任。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 春园组成,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从康熙年间开始 兴建,一直到咸丰,历经六帝一百五十多年时间, 集中了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 成一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 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 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清朝国力强盛, 大规模扩建圆明园。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 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
•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 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 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历史任务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 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一是提出了
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是对中国民 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
如果鸦片不禁,几十年后, 国家没有御敌的军队,也
没有军饷了
说明鸦片危害严重, 严禁的必要性。
鸦片战争 • 清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被鸦片战争打破,签订
了《南京条约》,独立的中国逐步地沦为半殖 民地的中国。
中英《南京条约》
总共签订一千 多个不平等条 约,其中
南南南 京京京 条条条 约约约
鸦片战争
辛辛辛 丑丑丑 条条条 八国约约联约军侵华战争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实践基础
• 理论来源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来源 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是对中国革命斗争 实践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新民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是对新民民主主 义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北伐战争、十年内战、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等。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我们深入了解什么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怎样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革谁的命、 靠谁来革命、谁来领导这一革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的前途也就是目标是什么? 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来进行革命以及要采取什 么样的策略和方式来进行革命?
三大不平等 条约
马 关 条 约 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起点:鸦片第战一争次鸦片战争 加快: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加深:(完全沦为中)中日日甲午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基本形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 政府战败而结束。一位爱 国志士画了一幅中国疆域 的《时局图》。 图上那虎踞朔方的北极熊, 横扑在长江流域的猛虎, 蹲坐在西南边陲的毒蛙, 曲盘在山东半岛的一圈肥 肠似的怪物,以及升自东 瀛列岛的太阳和来自太平 洋的秃鹰,分别代表了俄 国、英国、法国、德国、 日本和美国,把列强瓜分 中国的态势描绘得赤裸裸 活脱脱,令人猛醒!
7889
年
1820 1824 1829 1830 1835 1838 1839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弛 禁鸦片的危害(节录)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 之银。……”
思考:上面的话是什么意 思?说明了什么?
林则徐(1785—1850年),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 英 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座皇家花园,前后营建了 151年,园中有200多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每一座宫殿里都 珍藏着从全国各地收罗的奇珍异玩。侵略者在被称为“万园 之园”的圆明园疯狂抢劫3天,最后又将她付之一炬。熊熊 大火烧了3天3夜,滚滚的浓烟遮天蔽日。
• 党的一大,提出奋斗目标(无产阶级军队暴力推翻资产 、基本是来自《共产党 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宣言》中的论述。
• 党的二大,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纲领。(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 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 线的思想。(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提出与当时最大的
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