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成为画家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冕成为画家的故事
出身清贫农家的王冕自幼对文学及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念书,他甚至屡次趁着
放牛之机,跑到学堂外偷听老师讲课,为此没有少挨父亲的棍棒教训。
母亲见他好学不倦,几近痴迷,于是允许他离家居住到僧寺,专心读书。
善良的母亲
最懂儿子的心思,她的成全,无疑是王冕日后成为画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说道王冕成为画家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其自身的努力奋进。
搬进僧寺之后,王冕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每到夜间便坐在
佛像膝盖上,手捧书卷挑灯夜读,常常是通宵达旦不知疲倦。
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前人著作,随着知识面的增光,他的诗歌创作水平及绘画
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寒来暑往,靠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一位贫苦的少年居然自学成才,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上门求取丹青者络绎不绝。
王冕勤勉好学的精神与资质过人的天赋很快被安阳诗画名家韩性得知,遂收王冕为徒,在艺术创作上给予他无私的指导。
有了名师的指点,王冕日后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王冕本为浙江诸暨人氏,出身寒门,却自幼勤奋好学,常趁帮父亲放牛之际跑到学堂
躲在窗下倾听学生读书,久而久之,老师讲课的内容被他尽数记在心中,但因忘记放牛这
回事,幼小的王冕没有少挨父亲的责打。
母亲见儿子如此痴迷念书,索性准许他寄宿到佛
寺之中安心学习。
于是,每晚上王冕都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微弱的烛光彻夜苦读,直
至天明,这便是大画家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
少年王冕靠着天资聪颖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诗书和绘画方面都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尤其是他的画工,极为出色。
在王冕的诸多画作之中,以画梅花与荷花的技艺最为高超。
相传为了力求将荷花画得逼真,王冕可以整日趴在池塘边细心观察荷花的造型神韵,丝毫
不知疲倦。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江南水边多有蚊虫出没,然而满心系在画作之上的王冕
却浑然不觉,依旧手持画笔细细揣摩如何进一步捕捉水中荷花柔美高雅的姿态,路过之人
目睹这少年如痴如醉的作画神态,无不啧啧称奇。
多年后,王冕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画家,前来向他求取字画的文人络绎不绝,功成名就
的他依旧保持着虚怀若谷的品性,并将孝心奉养老母作为行事准则,由此,大画家王冕孝
心侍母的故事终成千古美谈。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讲述的是元代大画家,著名诗人王冕少年时期寄宿佛寺,刻苦攻
读诗书的故事。
该故事最早记载于明朝散文作家宋濂的《王冕传》,作品通过生动的笔触
描写了一代书画名家王冕僧寺夜读的清苦经历。
文中有关王冕“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
读之”的字句描写,使人们对勤学刻苦的少年王冕油然升起一股敬意,他的求知精神,即
使在现代社会,对年轻的莘莘学子们也是一种鞭策。
童年的王冕家境贫寒,不仅上不起学,而且还时常要替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
七八岁上,父亲让他放牛,王冕却独自跑到附近学堂的窗下,偷听学子念书,以至于忘记了放牛
的“正事”而惨遭父亲责打。
几次三番“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母亲萌生了让孩子自学成
才的念头,遂准许他离家搬到佛寺暂住,这才有了后人所熟知的王冕僧寺夜读的小故事。
寄居佛寺期间,王冕常常坐在佛像膝盖上,手捧书卷,挑灯诵读,往往一读读到天明。
靠着这种手不释卷的精神,王冕在诗画方面的才学进步神速,不但能出口成章,且每每作
画亦是下笔如有神助,笔下的花卉景物无不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传开后,安阳名士韩性被他的苦学精神所感动,于是收他为徒。
从哪以后,得益于名师指点的王冕在诗画领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