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一次模拟考试岳麓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2.“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由下而上推举官吏。

我国古代比较符合上述选拔官吏的方法和结果的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3.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总体艰难,政府对其限制非常严格,但下列现象中并没能体现这一限制的是
A.商鞅变法规定,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B.汉武帝规定盐铁官办
C.唐朝赋税加征户调 D.明清规定苏州织机规模
14.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15.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影响B.民族危亡的影响C.民族工业的影响D.西洋风尚的影响
16.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

”由此可知当时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17.“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18.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

在这一运动中建立的学院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生,招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

下列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D.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19.在人类跨人近代门槛的时候,英国人不仅抢占了步入近代快车道的先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傲视全球。

近代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由英国首先开始,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社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的过程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下的革命 D.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
20.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
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②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③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
④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④D.①②③④
21.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学者认为:“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是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
B.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
C.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
D.在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下,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22.“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

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

”“这项事业”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运动23.右图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睡眠》,这幅作品与下列哪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相似?
A.毕加索B.莫奈C.达•芬奇D.凡•高
38.(26分)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女主人孩子帮工学徒女仆
1 1 3 4
2 2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4分)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

(4分)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

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6分)
(评分标准说明:主观题评分标准按照“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原则评分)
38.答案要点:(共26分)
(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或具体描述小农经济的形态);(2分)经济条件有限。

(2分)制度根源:西周实行宗法制,(2分)将血缘和政治权力相结合,形成宗族(家族)观念(2分)。

(考生答“封建制度”给1分)
(2)功能:生产单位(或经济功能);(1分)技能培训(1分)。

衰退原因:工业革命(3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手工作坊;学校教育发展。

(考生答出后三点任意1点给1分)
(3)指:新教徒(2分)。

(或清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或路德教徒同等给2分,若答新兴资产阶级只给1分)原因:宗教改革(或亨利八世改革)(2分);形成人文主义宗教观(或宣扬“因信称义”)(2分)。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趋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口自由流动加快。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

如只写改革开放给1分)
39.(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

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

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

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

“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6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8分)(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

(4分)
39.(26分)
(1)因素: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现象:闭关锁国政策;官僚腐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形象: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

(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按以下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是不断变化的。

(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第二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变化的原因不主要取决于中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现实需要。

(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层次:对美国人的中国观进行简要评价。

比如,美国人的中国观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