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编冲刺组合练:组合练15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练15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
(分值:52分时间: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模拟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 zài)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
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解析A项,“蕃篱”应为“藩篱”。
C项,“逊”应读xùn。
D项,“纷烦”应为“纷繁”。
答案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邹立颖人物画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把素描灵活地运用到水墨人物画上,[甲]他采用这种满构图的表现形式,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更加鲜活多变,情真
意切。
可喜的是邹立颖打破了这样一种常规的界线
..,在这种涂抹勾勒的传统人物画创作上开辟出了一种新的作画方式,[乙]他重视人物的造型能力,体现人物形体的立体感,美术感,给中国人物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这一点上讲,邹立颖对笔墨语言的探索与创新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丙]邹立颖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能够脱胎换骨,革故鼎新
....,将素描介入水墨人
物画创作中,用墨浑厚,用笔深尖,把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突显
..出来了,可见
是下了不少功夫
..的。
其实邹立颖在表现水墨人物画上取材很广:京剧人物的生旦
净末丑、现代人物的老妇少幼男、民族人物的情真仪善美等,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界线
B.革故鼎新
C.突显
D.功夫
解析A项,“界线”用于具体事物,此处应用“界限”。
B项,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
正确。
C项,突显,突出地显露。
正确。
D项,功夫,①本领、造诣;②武术;③(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句中指③,正确。
答案 A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乙句,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答案 B
4.(2018·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30多位来自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专业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将汇聚一堂,探讨我市经济开发区未来发展模式,为开发区发展献计献策。
B.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研制正处在攻关阶段,已开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预计2020年左右将完成首飞,并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C.闲鱼不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一个基于新生活方式的社区,人们在这个社区里,不仅可以分享二手的物品、自己的私人时间,还可以是空间,如房屋和场地的出租。
D.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创作灵感。
解析B项,语意重复,去掉“将”;“首飞”缺主语。
C项,搭配不当,“空间”与“房屋和场地的出租”不搭配。
D项,成分残缺,“寻觅到”后加“与”。
答案 A
5.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②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3
分)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
因此解决道路标识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现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
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
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必然导致交通事故。
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
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需要交通部门认真规划、治理。
③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
解析①处,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不当,应该是“原因之一”。
③处,“必然”说法绝对,前面因素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两者之间不是必然关系。
答案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③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6.(2018·浙江诸暨高考适应性考试)根据下面诗歌中画横线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答:
解析注意符合诗中清新、朦胧的意境,有绿山、白川、子规、烟雨的描绘,色彩突出,动静结合。
答案(示例)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
天空
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二、古诗文默写(6分)
7.(2018·浙江温州二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 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4)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越中览古》)
答案(1)知者不惑勇者不惧(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夙兴夜寐靡有朝矣(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2018·浙江嘉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寄欧阳舍人书①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
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则世之魁闳④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
巩再拜。
【注】①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
碑铭写好后,曾巩于庆历七年写此信致谢。
②衋(xì)然:伤心痛苦的样子。
③屯蹶否塞:困苦挫折,时运不通。
④魁闳:高大,俊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致其严.严:尊敬。
B.则足为后法.法:效法。
C.有名侈.于实侈:夸大。
D.愧甚,不宣
..不宣:不尽,不一一细说。
解析 B 项,法:楷模。
答案 B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而亦有与史异者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以勇气闻于诸侯 D.⎩⎪⎨⎪⎧且敢进其所以然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析 A 项,转折连词“但是”;假设连词“如果”。
B 项,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D 项,连词“并且”;连词“尚且”。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铭志”与“史传”的内容侧重不同,前者表现人的美善言行,后者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因此二者在警世劝诫上的作用完全不同。
B.作者在信中剖析了今铭“不实”的原因:一是请铭的人一味想要美誉显扬其亲长而不根据事理原貌撰铭,二是撰铭之人碍于人情不得不做溢美之词。
C.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和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D.本文重章法,结构谨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曲径通幽,层层递进,正是这种“纡徐”之笔,把作者的感谢与敬佩,表达得酣畅淋漓。
解析 A 项,“二者在警世劝诫上的作用完全不同”错,二者的作用应该是相近的。
答案 A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解析 标志性的词语有“者、亦、之、其、若、固”,其中“者、之、者也”往
往是放句末,“亦、虽、其、若、固”往往放句中。
再依据“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结构相似来断。
答案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4分)
译文:
(2)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4分) 译文:
解析(1)苟,如果,假使;托之非人,托的人不得当;非公与是,不公正和不正确;行世,流行于世;传后,传之后代。
(2)为,动词,可意译为“作、当”;父祖,父亲、祖父;孰,谁;宠荣,使动用法,使……荣耀显扬。
答案(1)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
(2)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
【参考译文】
曾巩叩头两次拜上,舍人先生: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来,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我反复读诵,真是感愧交并。
说到铭志能够著称后世的原因,是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
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
如果那是个恶人,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
铭文的撰写,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
行善之人喜欢
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就积极建立功业;恶人没有什么可记,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
至于博学多才、见识通达的人,忠义英烈、节操高尚之士,他们的美善言行,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
铭文警世劝诫的作用,不与史传相近,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为人子孙的,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
所以即使是恶人,都一定要立碑刻铭,用来向后人夸耀。
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
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
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不正确,就不能流行于世,传之后代。
所以千百年来,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但流传于世的很少。
这里没有别的原因,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撰写的铭文不公正、不正确的缘故。
照这样说来,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
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
而人们的品行,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有实际大于名望的,有名过其实的。
好比用人,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能不受迷惑,不徇私情,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
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
难道不是如此吗!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
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
像先生的道德文章,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
我先祖的言行高尚,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
世上的学者,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看到感人之处,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又何况是我曾巩呢!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能传之后世的原因,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
这感激与报答之情,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
我又进一步想到像我这样学识浅薄、才能庸陋的人,先生还提拔鼓励我,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世不经见之士,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那些潜居山林、穷居退隐之士,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好事谁不想做,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当父亲、祖父的,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子孙的,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这种种美德,应当全归于先生。
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
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
荣幸之至,书不尽怀,曾巩两次拜上。
四、作文立意(6分)
13.(2018·浙江宁波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审题立意。
对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艺术必须为生活服务,如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也有人认为“艺术至上”,它启迪了生活,如王尔德就曾说过:“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就你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解,确定文章的立意。
我的立意:
【立意提示】
白居易的话可以理解为:艺术是从生活中获得启迪,它是用来反映生活的。
这一观念强调生活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水准高低取决于它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现实。
由此立意:真实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我们从艺术中找到自我;等等。
而王尔德则认为艺术高于生活,引领生活,而人们为了让生活更具美感,反而参照艺术的美感在不断改进日常生活。
由此立意:艺术让我们的生活不再庸俗;艺术启迪生活的智慧,让生命焕发光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