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株洲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有帮助
B.生物分类完全按照生物的外形来划分
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
D.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上
【答案】A
【解析】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A正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B错误;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因此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C错误;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由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因此,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不处于同一个等级上,D错误。
2.下列属于内分泌腺的一项是()
A.睾丸、汗腺、胃腺、唾液腺
B.睾丸、胰岛、垂体、甲状腺
C.垂体、汗腺、皮脂腺、唾液腺
D.胰岛、胃腺、甲状腺、垂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详解】
A.睾丸属于内分泌腺,汗腺、胃腺、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A不符合题意。
B.睾丸、胰岛、垂体、甲状腺都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属于内分泌腺。
B符合题意。
C.垂体属于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C不符合题意。
D.胰岛、甲状腺、垂体属于内分泌腺,胃腺属于外分泌腺,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内分泌腺的判断可结合着其概念理解掌握。
3.如图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图,其中属于组织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A.A中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细胞群,属于是组织,故A正确;
B.B是神经细胞,属于细胞这个结构层次,故B错误;
C.C是脑,属于器官,故C错误;
D.D是呼吸系统,属于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故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结构层次。
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鸟类飞行时,牵动翅膀扇动的结构是()
A.羽毛B.骨骼C.皮肤D.骨骼肌
【答案】D
【解析】
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
鸟类飞行时,牵动翅膀扇动的结构是骨骼肌。
5.一粒种子萌发,并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与此相关的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裂和生长
【答案】D
【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与D、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
6.如图为一面相互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玻片,将B处滴入食盐时,草履虫将()
A.从A向B处移动
B.保持不动
C.从B向A处移动
D.在B之间
【答案】C
【解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右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B向A处移动。
7.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调节光圈大小--转动转换器
B.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C.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换用低倍镜
D.将视野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一一向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调节物像的清晰。
【详解】
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的明暗,不能调节物像大小,而转动转换器上安装有物镜,故A符合题意。
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B不符合题意。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所以换有低倍镜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更多,故C不符合题意。
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上方移动装片,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8.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常用的工具。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直接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观察
C.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D.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或把遮光器的小光圈换成大光圈,A 错误。
B. 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还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视野暗的话还要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使视野变亮,B错误。
C. 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C正确。
D. 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右下方移,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9.对图所示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
A.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还缺少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A正确;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鼠→蛇,B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
中,如大量捕食蛇,则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维持动态平衡,C正确;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D正确。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名师点睛】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0.小王同学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请你推测其血液中可能明显增多的是()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不能吞噬病菌,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A不正确;
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B不正确;
C、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人体内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可能明显增多的是白细胞,C正确;
D、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患上感冒并出现发烧症状,其血液中不可能明显增多,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难度一般。
11.我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在塞拉利昂启动Ⅱ期临床试验.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产生的这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D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能正确答题。
1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是()
A.鱼类的天然饵料B.都对人类有益
C.形成石油D.形成煤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
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海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造成赤潮,简单地说,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危害健康,造成赤潮等.但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很微小,不可能埋在地层中变化出石油或煤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理解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 由明处到暗处.2由小变大
C.若3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D.4是视觉感受器
【答案】C
【解析】3是晶状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时,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视网膜上的物
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14.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
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过敏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的()
A.免疫功能过弱B.免疫功能过强C.身体过于强壮D.身体过于孱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得类风湿性疾病,当免疫监视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防御机能过强,而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过敏反应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过强。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免疫的功能。
15.研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与基因有关;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B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那么()
A.该事例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
B.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C.喝酒易脸红的人的子女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基因b
D.若某人喝酒易脸红,则其父母必有一方喝酒易脸红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
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B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
由此可见: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
A.该事例不能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错误。
B.喝酒不易脸红的人的基因是BB或Bb,可见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一种配子或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只能够产生一种的配子,B错误。
C.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其子女体细胞中至少有一个基因b,C正确。
D.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其父母的基因可能都是Bb、Bb,都表现为喝酒不易脸红,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6.黑尾胡蜂遭受到袭击时,群蜂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分析,其行为分别属于() A.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C.摄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D.防御行为和领域行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
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黑尾胡蜂遭受到袭击时,群蜂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A正确。
【点睛】
掌握各种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感冒B.肝炎C.近视眼D.甲型流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由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详解】
ABD.流行感冒、肝炎、甲型流感,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ABD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是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的疾病不具备传染病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18.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气管B.喉C.肺D.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C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19.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水肥充足处的水稻植株高大B.长在暗处的月季花小
C.人类的红绿色盲D.举重运动员肌肉发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变异类型。
解答时可以从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变异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详解】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水肥充足处的水稻植株高大、长在暗处的月季花小、举重运动员粗壮的手臂都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人类的红绿色盲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变异,因
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概念及原因。
20.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答案】A
【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缺乏能遗传的有利变异。
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亡了,原因是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21.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得已广泛应用,下列不属于此应用的是()
A.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B.延长光照时间
C.对农作物的土壤中肥料进行筛选D.对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
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
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蔬菜的呼吸作用。
【详解】
ABD、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延长光照时间,延长了光合作用的时间,对农作物进行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光能,都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C、对农作物的土壤中肥料进行筛选,是为了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与光合作用无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熟练掌握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2.以下消化液中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①唾液②肠液③胃液④胰液⑤胆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⑤
【答案】C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详解】
①睡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
②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③胃液里面含有昌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
④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都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③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胰液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和蛋白质、脂肪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注意胆汁的作用,因它不含消化酶,只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进行物理消化。
23.小明同学在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某种气体时,做了如下实验:将鱼醒藻放入有水的大烧杯中,用大漏斗罩住,置于阳光下。
当有气泡冒出时,用试管进行排水法收集。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气体。
你认为该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D.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气的检验方法就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或试管内)来检验,如果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而氧气的验满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来验满,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解答即可。
【详解】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所以将鱼醒藻放入有水的大烧杯中,用大漏斗罩住,置于阳光下。
当有气泡冒出时,用试管进行排水法收集。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气体。
据此则可以认为该气体是氧气。
【点睛】
掌握氧气具有助燃性是解题的关键。
24.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所有的器官是()
A.口腔B.咽C.喉D.食道
【答案】B
【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详解】
可见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因而吞咽食物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
25.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A.人体:受精卵→胎盘→脐带→婴儿B.家鸽: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
C.青蛙: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D.家蚕: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2)家鸽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
(3)青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详解】
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A错误。
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
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B错误。
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
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错误。
D、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考查了四种动物的发育过程,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6.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