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门诊西药房中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药物与临床·123
有1例,发生腹痛的产妇有1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

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3]。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有80%左右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是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发生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病症,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

缩宫素属于多肽类药物,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

该药具有进行静脉滴注后即时生效的特点,但其药物半衰期较短,在一般情况下需对产妇进行8~16 h的持续静脉滴注才能维持药效[4]。

有研究表明,当产妇体内缩宫素的受体呈饱和状态(缩宫素的用药量超过60 IU后即呈饱和状态)时,继续为其用药的效果并不明显。

卡贝缩宫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缩宫素,其能够与子宫平滑肌受体结合,增强子宫的张力,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抑制血红蛋白的流失。

该药具有起效快、药物半衰期较长等特点[5]。

有研究表明,与缩宫素相比,卡贝缩宫素在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方面的作用更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产后的30 min、2 h和24 h,observation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reference组产妇,P<0.05。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

这说明,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李小贤,范冬青,马娟.卡贝缩宫素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
作用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8,30(3):188-189.
[2] 余燕琼.卡贝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临床
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100-101.
[3] 林娟.缩宫素与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
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80-81.
[4] 倪宇锦,李爱红.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63-65.
[5] 管秀娟,陈小段.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120,122.
对我院门诊西药房中抗菌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蒋 红
(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便为该院建立抗菌药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从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中随机抽取65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6500张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

然后,观察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结果:在这65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有1577张(占24.26%)。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占80.72%,联合用药处方占19.28%;其中口服给药处方占94.04%,肌内注射给药处方占3.11%,静脉滴注给药处方占2.85%;其中用药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品依次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和头孢尼西钠。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有37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其不合理用药率为2.35%。

在不合理用药的37张处方中,抗菌药的用量用法不适宜处方的占比(占35.14%)最高,无指征用药处方的占比(占18.92)次之。

结论: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抗菌药;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123-02
抗菌药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类抗菌药。

我国是抗菌药的生产及使用大国。

按照化学结构、抗菌谱、抗病原体谱、作用机制等进行综合分类可将我国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分为250种,占全球抗菌药品种的9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中收录的45种抗菌药基本可以满足我国临床上对各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病原菌已对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不少患者在使用抗菌药时出现了不良反应。

这两个方面已经成为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提高抗菌药的临床合理利用率就成为各级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

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中的6500张处方。

这6500张处方均是由门诊各科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涵盖了我院的多个科室并涉及多种疾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6500张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点评。

点评的方法是:1)采用Excel表格对处方中是否使用抗菌药及使用抗菌药的种类、用法、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及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对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进行点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些处方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对这65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
这65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有1577张,其抗菌药的使用率为24.26%。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单一用药处方的占比为80.72%(1273/1577),联合用药处方的占比为19.28%(304/1577);其中口服给药处方的占比为94.04%(1483/1577),肌内注射给药处方的占比为3.11%(49/1577),静脉滴注给药处方的占比为2.85%(45/1577)。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共计使用抗菌药1889例次,每张处方使用抗菌药的平均种类为1.2种;其中用药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品依次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和头孢尼西钠。

详见表1。

表1 在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中使用频率排名前五的抗菌药排序药品种类处方数(张)占比(%)
1头孢丙烯33721.4
2头孢克肟27617.5
3头孢唑肟24115.3
4阿奇霉素18611.8
5头孢尼西钠1499.4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23 期 ·药物与临床·124
2.2 对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进行点评的结果
对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进行点评的结果显示,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35%(37∕1577)。

在37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中,用药不规范的处方占21.62%,用药不适宜的处方占56.76%,超常规用药的处方占21.62%。

详见表2。

表2 对使用抗菌药的1577张处方进行点评的结果
不合理处方数(n)占比(%)不规范处方
处方的前记错误2 5.41
处方的内容缺项2 5.41
患者病情诊断的书写不全38.11
无特殊情况使用抗菌药的天数超过7天1 2.70
用药不适宜处方
患者的病情与用药的种类不符2 5.41
所用药品的种类不适当2 5.41
抗菌药的用法用量不适宜1335.14
联合用药的种类不当410.81
超常处方
无指征用药718.92
未按照说明书用药1 2.7
合计37100
3 讨论
合理、规范地为患者使用抗菌药是保证医院门诊医疗质量与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卫生管理部门提出的医院门诊抗菌药的合理使用率应低于门诊用药率的20%,门诊抗菌药的使用强度应控制在40DDD以下[3-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1)我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使用率为24.26%,高于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

2)我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口服给药率为94.04%,肌内注射给药率为3.11%,静脉滴注给药率为2.85%。

这说明,口服给药是我院门诊抗菌药的主要给药途径,符合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的规定。

3)我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用药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品依次为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和头孢尼西钠。

这说明,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时以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

4)我院门诊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率为2.35%。

这说明,我院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处于较低的水平,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管理。

5)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37张处方中,不规范处方的占比为21.62%,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占比为56.76%,超常处方的占比为21.62%;其中抗菌药用量用法不适宜处方的占比(35.14%)最高,无指征用药处方的占比(18.92)次之。

抗菌药的用法用量不适宜是指在为患者使用抗菌药时单次给药的剂量过大或过小、给药间隔的时间过长或过短[5]。

因此,临床医生需根据抗菌药的药理、药性及患者的病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为患者选择抗菌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抗菌药的合理使用率[6-7]。

无指征用药是指为无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抗菌药或在患者所感染病原菌的类型未明确的情况下为其使用抗菌药。

因此,临床医生需在明确患者有使用抗菌药的指征后,再确定是否为其使用抗菌药。

综上所述,在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泰兴市中医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参考文献
[1] 毛疆民,冒群,毛全高,等.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其不合理用
药处方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5,12(1):50-54.
[2] 周蓉.我院门诊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调查[J].医药前
沿,2018,8(2):373-374.
[3] 蔡小华.药房头孢类抗菌药的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7,15(18):129-130.
[4] 沈丽花,刘楚基,陈秋隆.某院2011年7月—2016年6月
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的成效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2):284-286.
[5] 师春苗,翟润菊.对西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J].当代
医药论丛,2016,14(18):95-96.
[6] 李晓玲.某院15000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其不合理用药原
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2):223-225.
[7] 缪旭敏,曹童.医院开展专项处方点评对门诊药房抗菌药物处方
质量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2):3807-3808.
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凌光明
(江苏省涟水县妇幼保健所,江苏 淮安 223400)
[摘要]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月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涟水县妇幼保健所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

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各项肺功能指标。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1 s内用力呼气容积在用力肺活量中的占比(FEV1/ FVC)均更高,P<0.05。

结论: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肺功能。

[关键词]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支气管哮喘患儿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19)23-0124-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主要与患者存在免疫因素、精神与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变应原等因素有关。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主要病理表现是非特异性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如气促、突发性喘息、咳嗽或胸闷等 [1]。

过敏体质人群与抵抗力不足的儿童是罹患支气管哮喘的高发人群。

支气管哮喘具有难治疗、病程长、病情易复发等特点,可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小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月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涟水县妇幼保健所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

将这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

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5例,女25例;其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8.17±0.85岁);其病程为1~10个月,平均病程为(6.45±2.31)个月。

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24例;其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8.16±0.82)岁;
作者简介:凌光明(197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慢性咳嗽及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