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循环小数》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循环小数》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本次循环小数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掌握阶段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
有限小数和循环无限小数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2.拓展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推导出循
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3.拓展目标:学生能够用循环小数的概念,解决与之相关的
实际问题,如利用循环小数对货币进行计算、对工程测距等。
二、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的概念
循环小数是指小数的某一位及其以后的所有位,出现某一固定的数字不断重复,这个数字就叫做循环节,记做a。
循环节的长度记做m。
如:
$2.7\overline{89}=2.78\overline{9}=2.789\overline{89}$
此处其循环节为89,长度为2。
循环有限小数与循环无限小数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1.循环有限小数:在小数后面有限多位数字出现的数字,则称这种小数为有限小数。
如$0.75$,$0.2$等。
2.循环无限小数:若在小数后面,某一位数字重复出现(也就是有限个数字组成循环节),小数点后无限地重复下去,则称这种小数为无限循环小数。
如$1.666666...=1.\overline{6}$。
3.判定方法:计算小数的除数与被除数是否有公共因子,没有则为循环小数,且循环节的长度为除数的因子个数。
加减乘除循环小数的运算方法
1.加减循环小数的方法:先按位对齐,对于循环位相同的数字,直接相加或相减,其余的数似乎和小学加减法的复杂些,但对于小学学过加减法的学生来说,应该不会遇到哪怕是一点问题的。
2.乘法的方法:按普通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的无限小数部分找出相同的循环节,比如
$0.8\overline{3}×0.2\overline{5}$= ?
3.除法的方法:将被除数一位一位往下写,然后除以除数,把商写在下面,再将商与除数相乘即得余数,于是,将余数往下写,并重复刚才的步骤,直到余数为0或余数开始重复(由于是除
数,余数只能小于除数)。
例如 $4.3\share{1}{9}\div
0.7\overline{3} = 6.\overline{1}$。
三、教学过程
人机互动模式:结合教材中的例题,用人机互动的方式展开一些实际小组活动。
比如,让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分别选择一个循环小数的例子,并形成一份小组作业,以分享给全班同学。
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赛,看谁能把自己选定的循环小数问题最快解决。
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基础知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循环小数的应用问题。
例如,根据循环小数的概念,结合使用,让学生发现如何利用循环小数,对货币进行计算、对工程测距等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反思
1.循环小数教学案例注重结合实际问题解题,充分挖掘循环
小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支持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该教学案例的难点在于教师怎样能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
的过程中,探究循环小数的本质,并揭示循环小数重要的应用实践价值。
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及丰富的学习资源。
3.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结构,从
而开启更多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们发现解题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应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相应的应用问题。
5.教学总结
经过本次循环小数的教学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更是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启发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行动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既加强了知识的拓展,又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