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教学反思牛郎织女一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稀罕、监狱、酿酒”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要素】
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语文要素】
4.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了解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积累本课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
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重点)
一、诗句导入
1.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的。
2.通过《乞巧》《鹊桥仙》《迢迢牵牛星》等诗句,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运用上一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自由读文章,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交流,揭示讲故事要讲清楚故事的人物和情节。
3.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重点强调:“筛”读shāi;“酿”读niàng。
(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嫂”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竖底部出头。
三、理清脉络,详细复述课文
1.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故事的主体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那么人物有哪些?具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人物关系图:事件:哥嫂赶走牛郎,老牛报恩,牛郎织女喜结良缘。
2.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进一步梳理故事的叙事情节。
3.指导学生详细叙述牛郎织女相见相爱的过程。
(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牛郎翻山过林来到湖边见到织女——牛郎借拿走织女纱衣留下织女,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他们回到牛郎的草屋)
4.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完成故事复述。
5.小结:我们可以利用人物关系图和关键词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主要情节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了。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难点)
一、复习生字新词,感受口语化表达
1.听写生字,重点指导“嫂、妻”两个生字的书写以及学生书写有误的生字。
2.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口语化的表达特点。
(1)课件出示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爹娘周到笑嘻嘻怪有意思好歹稀罕安了家衣裳一五一十
(2)进一步体会上面所出示的词语的特点: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具有口语化特点,像说话聊天。
)
二、回顾主要情节,简要复述
1.引导学生简要复述: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了,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我们还要讲得再详细、生动一点。
三、学习实践,自由创编
1.教师示例创编故事。
(1)提问:要想把故事讲得吸引人,可以进行合理创编。
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有哪些是你想知道的,却写得不详细的地方呢?
预设:想知道在“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这句话中,牛郎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和老牛商量事情的。
(2)教师创编举例,学生评价教师讲述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添加情节。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情节。
故事中有些地方已经讲得很详细了,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说详细了。
但还有些地方写得并不详细,比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
像这样不
详细的地方还有没有?找一找,在书上画出来。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本节课要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情节。
预设:
(1)老牛真会说话了!
(2)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4.小组合作,自由创编。
(1)出示活动主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节,来创造性复述故事。
可以增加人物对话,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还可以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既可以讲一讲,还可以演一演。
(2)教师巡视,从想象角度、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活动给予指导。
①“老牛真会说话了”部分可以大胆想象老牛的身份来历,或模仿老牛说话。
②牛郎告诉织女自己身世的部分,可以以牛郎的口吻介绍。
5.总结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四、交流不可思议的地方,体会民间文学想象奇特的特点
1.阅读课文说说你发现了故事中哪些地方不可思议。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老牛真会说话了!”(民间故事常常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就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预设2:王母娘娘用织女织的彩锦装饰天空。
2.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
(神奇、浪漫的幻想、故事充满悬念)
3.拓展延伸:课下自主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找出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
10牛郎织女(一)
创造性复述:设想成故事的人物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加入动
作、表情
[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学生学习本课之前通过种种渠道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快速入题,以人物带动情节,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牛郎的勤劳善良,才得老牛相助,才会有织女的倾心相许。
而织女也因有了对天宫缺少人性、没有自由的生活的厌烦心理,才有了到人间这一举动。
学生学完后,不仅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而且还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色写法和精神内涵,懂得了人们崇尚自由、追求
幸福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变的。
10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稀罕、监狱、酿酒”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要素】
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语文要素】
4.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了解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积累本课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
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重点)
一、诗句导入
1.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的。
2.通过《乞巧》《鹊桥仙》《迢迢牵牛星》等诗句,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运用上一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自由读文章,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交流,揭示讲故事要讲清楚故事的人物和情节。
3.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重点强调:“筛”读shāi;“酿”读niàng。
(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嫂”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竖底部出头。
三、理清脉络,详细复述课文
1.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故事的主体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那么人物有哪些?具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人物关系图:事件:哥嫂赶走牛郎,老牛报恩,牛郎织女喜结良缘。
2.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进一步梳理故事的叙事情节。
3.指导学生详细叙述牛郎织女相见相爱的过程。
(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牛郎翻山过林来到湖边见到织女——牛郎借拿走织女纱衣留下织女,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他们回到牛郎的草屋)
4.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完成故事复述。
5.小结:我们可以利用人物关系图和关键词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主要情节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了。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创编动作演一演。
(难点)
一、复习生字新词,感受口语化表达
1.听写生字,重点指导“嫂、妻”两个生字的书写以及学生书写有误的生字。
2.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口语化的表达特点。
(1)课件出示具有口语化色彩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爹娘周到笑嘻嘻怪有意思好歹稀罕安了家衣裳一五一十
(3)进一步体会上面所出示的词语的特点: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具有口语化特点,像说话聊天。
)
二、回顾主要情节,简要复述
1.引导学生简要复述: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了,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我们还要讲得再详细、生动一点。
三、学习实践,自由创编
1.教师示例创编故事。
(1)提问:要想把故事讲得吸引人,可以进行合理创编。
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有哪些是你想知道的,却写得不详细的地方呢?
预设:想知道在“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这句话中,牛郎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和老牛商量事情的。
(2)教师创编举例,学生评价教师讲述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添加情节。
2.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情节。
故事中有些地方已经讲得很详细了,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说详细了。
但还有些地方写得并不详细,比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
像这样不
详细的地方还有没有?找一找,在书上画出来。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本节课要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情节。
预设:
(1)老牛真会说话了!
(2)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4.小组合作,自由创编。
(1)出示活动主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情节,来创造性复述故事。
可以增加人物对话,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还可以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既可以讲一讲,还可以演一演。
(2)教师巡视,从想象角度、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活动给予指导。
①“老牛真会说话了”部分可以大胆想象老牛的身份来历,或模仿老牛说话。
②牛郎告诉织女自己身世的部分,可以以牛郎的口吻介绍。
6.总结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四、交流不可思议的地方,体会民间文学想象奇特的特点
1.阅读课文说说你发现了故事中哪些地方不可思议。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老牛真会说话了!”(民间故事常常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老牛做媒就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预设2:王母娘娘用织女织的彩锦装饰天空。
2.说说民间故事的特点。
(神奇、浪漫的幻想、故事充满悬念)
3.拓展延伸:课下自主阅读其他民间故事,找出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教学板书]
10牛郎织女(一)
创造性复述:设想成故事的人物大胆想象,补充合理情节加入动
作、表情
[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学生学习本课之前通过种种渠道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快速入题,以人物带动情节,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牛郎的勤劳善良,才得老牛相助,才会有织女的倾心相许。
而织女也因有了对天宫缺少人性、没有自由的生活的厌烦心理,才有了到人间这一举动。
学生学完后,不仅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而且还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色写法和精神内涵,懂得了人们崇尚自由、追求
幸福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变的。
11*牛郎织女(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托的深切同情和对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课文朗读磁带、投影片。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文,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2.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问题导入)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的认读。
2.朗读课文。
3.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2.第一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的”?
(1)师生讨论。
(2)教师板书。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思考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五、讲读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1)衰老的牛又讲话,老牛讲了什么?
(2)老牛讲话时的神态怎样?
2.小组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讲的话。
4.老牛死了,牛郎织女的性情怎样?
5.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埋下了伏笔。
六、讲读课文第三段。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是怎样的反应?
3.读课文3-5节,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
6.默读3-5节,画出描写织女与牛郎的句子。
(1)朗读“只能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织女说不出话来……”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2)“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第3-5节。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1)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2)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3)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让学生根据上述三个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七、讲读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6—8节,思考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1)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2)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2.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八、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牛郎织女(二)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
忍痛剥皮—王母知情
发誓追回—闯入家里
抓走织女—心急如焚
携子追赶—划出天河
牛郎被拦—隔河相望
化作星辰—喜鹊搭桥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
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
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
民间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有些民间故事,学生多有接触。
只是故事内容中的细节描述有所不同。
学生大多都十分喜欢。
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主要难在创造性
复述上,很多学生会将“复述”变成背课文。
此外对于“缩写”,学生能“长话短说”,但用什么方式“长话短说”,哪些文字“长话短说”,是有难度的。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
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
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
10 牛郎织女(一)(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3.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重点)
4.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关键能力
(1)学生朗读,交流诗中提到了一个什么民间故事。
教师提示:诗意: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二、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牛郎织女》是叶圣陶先生写的吗?(再次关注“整理”,了解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时代久远,流传下来的,一般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爹妈嫂子床铺一辆车稀罕习惯妻子托着勤勤恳恳上游筛土好歹纱衣监狱酿酒一辈子来一趟挨挨无拘无束瞌睡(重点指导生字“恳、罕”为前鼻音音,“酿”为后鼻音;“筛”为翘舌音,“嫂”为平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看(kān kà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②读一读:他是一位狱警,看(kān)守犯人是他的职责,如果看(kàn)
见犯人有异样举动,就要及时处理。
练①选字填空
狼郎廊朗(2)
(3)(4)(5)
(7)(8)
(17-29)
(9-12)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嫂、郎、辆、纱、托、泳、婚、挨”左右结构。
“爹、罕、妻、辈”上;下结构。
“趟”半包围结构。
)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嫂”和上下结构的字“爹、妻”,嫂:右上边是臼不是白、注意写法,中间一竖贯穿臼字,又字的捺收笔要重。
爹:父字要扁宽、下边的撇和捺舒展,多字要紧凑、下边的夕字稍大一些。
妻:中间扁框朝左、一横右边出头、一竖贯穿上横,女字要扁宽,一横最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积累:(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kěn)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2.练习运用:
(1)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用反问句式说一句话(同桌两人互相配合,一人说反问句,一人改陈述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七、当堂检测(17-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