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资源短缺及对策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环境保护复习学案02资源短缺及对策
一、基础知识巩固
(一)、水资源短缺
1.原因分析
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注意:解决对策要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2.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
(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等国家面积过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
3、水资源短缺危害:
①工业上制约经济发展;②农业上阻碍农业发展,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③生活用水短缺,引发社会动荡;④导致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二)、土地退化的防治
1.次生盐渍化
河水、地下水、湿地咸化,盐度上升,水质恶化,影响生产生活用水,影响人类身体健康;附近表土盐碱化,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腐蚀各种建筑设备。
治理措施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拦水、防渗等。
①科学灌溉;②引淡淋盐;③井灌井排—旱季利用井水灌溉,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分降低;同时可增加地下水蓄水容量,有利于缓解夏季洪涝灾害;④严禁过度开采地下水,合理进行围垦养殖。
(2)农业改良措施:改良耕作,轮作、间种套种、等高播种;地膜覆盖。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碱耐盐植物和牧草,植树种草。
2.石漠化治理措施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禁陡坡开垦和过度砍伐;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生态移民;
土壤移置搬迁(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三)、耕地日益减少
1、耕地资源面临压力的原因
(1)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不少耕地
(2)由于人口增加,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强度(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土地退化加重。
(3)不合理的灌溉和使用农药,使耕地受到严重污染,加剧耕地不足。
(4)生态退耕,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1)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3)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环境;(3)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壤污染,防止土壤退化。
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记住!!!!!)
(五)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1.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长短)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能越强
(2)地势因素: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太阳辐射能强
(3)天气因素:同一地区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能强.
(4)昼长因素: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
例如: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太阳辐射的低值中心的原因:①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②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2.太阳能发电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①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太阳能资源随处可得,可就近供电,不必长距离输送③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能到电能的转换
缺点①能量密度低。
②占地面积大。
③转换效率低。
④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大。
3、核能:优点:发电量巨大,不会排放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发电如果一切处理正常,有害物质被人控制) 缺点:核废料处理难,技术要求高,安全度要求高。
4、风能:优点:利用自然风取之不尽,且不污染环境;缺点:发电不稳定,受地理位置影响大,前期投入高,风机技术要求高。
5、氢能:优点:热值最高,燃烧不产生有害物质,反应原料充足廉价
缺点:不易从水中分解,多采用电解水造价高,推广难度大。
6.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
(1)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2)环境:治理污染;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
(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4)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风能等新能源
二、【典型例题】
(2020年江苏卷)D.[环境保护]图25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图25
(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3分)
(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
________(2分)
(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4分)
(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
_____(1分)D.【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
(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变化,考查图表的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难度一般。
(1)从图可看出,相同点:我国GDP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而GDP的增长速度加快。
(2)从图可知,2006年前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
(3)2006年SO2排放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有: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
(4)2006年以前,我国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排放的染污物量大,后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的实施,能耗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人地的协调,谋求人地协调发展。
夏威夷州提出到2045年让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达到100%的目标。
下图为夏威夷州某岛上的一处“太阳能农场”照片及位置,它是一种“太阳能+牧业”
的新经济模式。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夏威夷州力争到2045年让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
例达到100%的原因是
①缺乏化石燃料②可再生能源丰富③减排温室气体④经济结构多元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与传统的人工或割草机除草相比,“太阳能+牧业”模式的优点有
①节省除草成本②减少噪音污染③产出牧业产品④减少风力侵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一般温度恒定。
地源热泵采用热泵原理,冬季把浅层地能
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
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
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浅
层地能中去,给室内降温。
读
地源热泵技术示意图,完成下列2小题。
3. 浅层地能()。
A、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能量密度高,提供的能量较稳定
D、主要来自地心物质聚变释放的热能
4. 下列地区冬夏季均可使用地源热泵的是()。
A、南欧
B、西欧
C、青藏高原
D、美国中部平原
5、在帕斯塔萨河上,由太阳能驱动的独木舟被当地人
称为“水上公交车”,他们认为这是解决当地交通问题
最理想的选择。
该独木舟采用全薄膜太阳能驱动,薄
膜电池具有厚度薄、易于大面积铺展、弱光性好(光线
较弱时也能发电)等优点,但要转化出等量的电能所
需要的面积巨大。
如图为厄瓜多尔地形和城市分布图。
(1)分析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成为解决当地交通问题
最理想选择的原因。
(2)简述在帕斯塔萨河上推广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的不利条件。
(3)薄膜电池优点众多,缺点也很明显。
请列举薄膜电池的缺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棕地是指城市中存在开发障碍的闲置土地。
这些土地大多
存在土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其成因多为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工业开发。
棕地更新是城市化进程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课题。
马家沟河穿过哈尔滨核心城区,临近哈尔滨高校园区,曾经是哈尔滨最重要的
城市河流,后来河道常年干涸(如下图),三条废弃铁路将河道割裂,打断了周边道路和空间的联系。
马家沟河中部、南部土壤呈碱性,生态受损严重,植被种类较少。
从生态、社会、文化角度,简述马家沟棕地改造的可行措施。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滇池泥沙含量不断增多,透明度不断下降。
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
推断滇池湖底淤泥物的来源,提出防治滇池淤泥增多的合理措施。
8.由于人类干扰活动,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等已超出生态系统自恢复能力,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显著增加。
下图示意2013年及2017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空间分布状况。
据图说出2013—2017年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9.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河蟹、毛蟹、清水
蟹、大闸蟹,喜食小鱼小虾、昆虫及幼虫等,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
就是这种美食,在国外居然泛滥成灾,已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了,尤其是在西欧和北美。
简要分析大闸蟹在西欧、北美五大湖泛滥成灾的原因。
10.莱州湾是渤海三大湾之一,海岸线长319千米,海湾总面积6400平方千米,生物资源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莱州湾沿岸城市和工业发晨,排污量显著增加;无序养殖增多,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
的污染物质加大了莱州湾的污染负荷,海水污染严重成为渤海河口海湾合整治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把莱州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作为不可逾越的生态底线,陆海统筹,多措并举,努力让莱州湾更蓝。
莱州市在莱州湾畔近海陆地湿地,栽植了芦苇、蒲草等,不仅保护了近6万公顷自然湿地,还着力建设约1.35万公顷人工湿地,充分发挥了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图9示意莱州湾位置。
说明20世纪80年代之后莱州湾污染严重的原因,并阐述保护和建设近海陆地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11. “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使山区生态要素合理配置。
贵州省政府扶持贫困山区农民,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
下图示意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
分析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及其主要作用。
高三一轮环境保护复习学案02资源短缺及对策答案
参考答案:1.A 2. A 3.A 4.D
5(1)雨林地区河网密布,适合使用独木舟;薄膜电池弱光性好,可在降水较多的热带雨林地区使用;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独木舟利于环境保护;减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既减少投资又保护雨林环境;雨林地区河网密布,森林广布,陆路运输不便。
(2)热带雨林气候区,云量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地广人稀,对航运需求量少;当地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3)光电转化效率低;薄膜铺展面积巨大;受太阳辐射强度与时间影响,稳定性差。
6.【答案解析】
通过土壤排盐、耐碱性植物种植等方法,恢复植被生态;疏导水流,在河道中恢复湿地景观;将干涸河道改造成周边居民的休闲空间;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传播哈尔滨铁路文化。
解析:从生态角度,区域内生态受损严重,土壤沙化,植被种类较少。
可行措施是通过土壤排盐、耐碱性植物种植等方法,恢复植被生态。
河道常年干涸,措施是疏导水流,在河道中恢复湿地景观。
从社会角度分析,可以将干涸河道改造成周边居民的休闲空间。
从文化角度分析,可以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传播哈尔滨铁路文化。
7.【答案解析】
淤泥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入湖泥沙;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加强对湖岸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规划与监管;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引水工程,促进水循环。
(任答3点即可)
整体分析:该题出题视角新颖,以著名的云南滇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交换、湖泊淤泥的防治措施等。
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从材料可知,滇池湖底淤泥沉积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回答时应从这两个维度入手,从河流搬运、湖中生物遗体堆积、大气中的灰尘和堆积物、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分析。
回答措施时应有针对性,结合淤泥沉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8.【答案解析】
变化特征:极度及重度脆弱区范围缩小,生态环境脆弱度总体有所减轻;局部地区(上海东部及南部海域)生态环境脆弱度不变或加重;原因: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入得到控制;长江输沙量减少;河口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服务功能增强;上海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加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详解】长江流域污染物输入得到控制;长江输沙量减少;河口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服务功能增强;上海快速发展,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加,所以出现极度及重度脆弱区范围缩小,生态环境脆弱度总体有所减轻;局部地区(上海东部及南部海域)生态环境脆弱度不变或加重。
9.【答案解析】
食物饵料丰富,有利于大闸蟹的大量繁殖;缺乏自然天敌的制约;当地人不喜欢食用;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闸蟹迁移扩张迅速;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较为严格。
“泛滥成灾”说明当地有适宜生长的环境、缺少天敌、人类捕捞量小、扩散条件好。
西欧、北美五大湖等地水域辽阔,为大闸蟹生存提供广阔空间;陆地径流将营养物质带至河、湖,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大闸蟹的饵料丰富;大闸蟹为外来物种,当地缺乏天敌,当地人不喜欢食用,而且当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较为严格;当地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大闸蟹迁移扩张迅速。
10.【答案解析】
原因:莱州湾是半封闭型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沿海城市和工业发展,海洋及滩涂水产养殖,排放大量污染物,加重海水污染。
作用:保护和建设近海陆地湿地可以通过湿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提高入海的淡水水质;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蓄淡排咸功能,降低土壤盐碱度,改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详解】莱州湾污染严重的原因要从人类活动及海湾形状进行分析。
保护和建设近海陆地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主要从湿地的功能方面分析,包括水质、治理污染、生物多样性等角度。
莱州湾是半封闭型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沿海城市和工业发展,海洋及滩涂水产养殖,排放大量污染物,加重海水污染,所以污染严重。
保护和建设近海陆地湿地可以通过湿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提高入海的淡水水质;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蓄淡排咸功能,降低土壤盐碱度,改善生态环境;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11.【答案解析】
原因:①喀斯特山区地下溶洞多,河流上游地区涵养水源能力差;②喀斯特山区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常摧毁农田;③喀斯特山区石头材料较多,石坎梯田可以就地取材。
作用:①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增加水源,缓解旱情;②石坎梯田可以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力,减轻水土流失;③“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解析:该题以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田为切入点,考查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威宁县建设石坎梯田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角度考虑,包括地形、降水等方面,主要作用主要结合修建背景进行考虑,修建梯田可以增加地下径流,缓解应地表水流失导致的旱情,同时,修建梯田,延缓了地表径流,缓解了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