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安康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共4题;共16分)
1. (3分)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夜泊秦淮进酒家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隔江尤唱后庭花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8.0分) (2011·太原) 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
②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
④毕业在即,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 , ________ ,”可作为送给朋友的临别赠言,祝福友人的理想能够实现。
⑤《出师表》中,“________ ,咨臣以当世之事”让我们联想到“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
⑥诗歌中,我们常常能读出诗人的眼泪。
“夕阳西下,”是马致远笔下的羁旅之愁;“白头搔更短,________”是杜甫笔下的忧国之痛;“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________(填作者名)笔下的相思之苦。
3. (3分) (2017八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轼诣武卫营________
④卒全其城________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4)【甲】文表现了苏轼作怎样的心境?【乙】文中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苏轼,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简·爱》中的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舅舅约翰发生冲突,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
B . 《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是杰出的,作者的讽刺手法也多种多样。
如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讽刺评议自己的国家。
C . 《水浒》作者施耐庵对于“梁山好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不仅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D .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乌一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二、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5. (9分)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1)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
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
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A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
党来了。
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A领着解放军来啦!”
B听见一阵狂热的欢呼与呐喊。
禁不住满脸须眉颤动,无限喜悦地倾听着胜利的枪声指向山下溃散的魔影……探照灯骤然熄灭了。
可是B仍然双手叉腰,张开两腿挺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一动也不动。
他的目光,仿佛犹自俯瞰着脚下的魔窟。
①文段选自《红岩》这本书,文中的A是B是。
②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
(2)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
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
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和追求?
6. (11.0分)阅读理解
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儿,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他,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
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
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
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
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
“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
,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
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儿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
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章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3)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②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4)
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7. (14.0分) (2016九上·南京期末) 2014年南京青奥会前夕,明城墙向市民开放,小清同学作为志愿者带
领外国友人参观了明城墙,她事先搜集到了下面两则资料。
【资料1】百度百科: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始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0年。
它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
它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它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墙。
明城墙根据南京的地形设计,依山据水,转而合拢,所谓“东尽钟山,北控后湖,西据石头,南临秦淮”,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资料2】明城墙向市民开放示意图(右图)
注:目前向市民开放的城墙共6段,总长约23公里,其中免费开放的长度为6公里。
(1)请你用正楷字把【资料1】中画线的短语抄录一遍。
(2)为让外国朋友有更清晰的印象,请你根据【资料1】用四字主谓短语概括南京明城墙遗址的另外两个特点,填入下面的空格。
历史悠久、________、________、价值众多。
(3)小清同学计划带领几个外国友人游览南京明城墙中免费开放的几段,请你根据【资料2】,帮他设计一下游览的路线。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共2题;共16分)
8. (4分) (2017七上·新乡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 . 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C . 颈联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D . 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9.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 ,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 ,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 ,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
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衣襟。
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唐睢不辱使命》)
B .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 .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 .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 .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D .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________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________
(4)
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语言运用(50分) (共1题;共54分)
10. (54分) (2019九上·天河月考) 请以“这样其实更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16分) (共4题;共16分)
1-1、
2-1、
3-1、
3-2、
3-3、
3-4、
4-1、
二、阅读(34分) (共3题;共34分)
5-1、
5-2、
6-1、
6-2、
6-3、
6-4、
7-1、
7-2、
7-3、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共2题;共16分)
8-1、
8-2、
9-1、
9-2、
9-3、
9-4、
四、语言运用(50分) (共1题;共54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