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第三阶段 线式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 线式阅读(三)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 ,我们已经掌握了比较熟练的线式阅读,每分钟已经能阅读1800字左右,理解和记忆也能达到 60%--70%以上,但是由于视读野还不够开阔,所以,还只能阅读版而较窄的书籍或报刊。

现在,我们要继续把视读野在横向上扩大,在一次注视中看清并理解和记忆13—14个字,这样,继续用一行只看两眼的方法,就可以阅读32开或大于32开的书籍了。

同时,再把阅读时眼跳的速度加快些,达到每分钟读5页,就可以在1分钟阅读3200---4000字,相当于没有经过训练时的10---12倍。

本阶段的训练,要先使用32开书籍,待比较熟练之后再改用大32开书籍。

注意书籍仍然要选内容浅显、趣味性较强的记叙类作品。

下面,分别介绍本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程序。

1、 调息训练
在本阶段,要求大家把吸气时间延长为6秒钟,呼气时间延长为12秒钟。

请大家把以前录制的呼吸口令按这个要求重录,时间长度仍然是3分钟。

2、 基本功训练
(一)、本阶段仍然使用A、B、C、D、E、F、G等7个图表,来进行视觉机能训练,其中E、F两个图表的视读法有新的要求,其余图表不变。

(二)、视觉机能训练图表E,本阶段的要求是:两手持图,距眼睛40厘米左右,让图表全部进入视野,保持着整体性的视觉意识,尽量扩大中止视点时的视野,也就是说,移动视点时不是转动眼球,而是使视觉意识的注意力由1到8,再由8到1,反复顺次移动。

需要注意的是,由一个O到另一个O移动视点时,不是让视线沿着纸面上的虚线滑行,而是如下图所示,作迅速的飞跃,可以无视O与O之间的部分(包括虚线)。

要求所有的O都应能同样清楚地浮现在眼前,印在脑海中。

(三)、视觉机能训练图表F,本阶段的要求除了图距眼睛仍保持15厘米之外,与图表E相同。

也就是说,让整个图表都进入视野,只让视觉意识的注意力作中止和移动的交替运动,让所有的O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并印在脑海中。

3、 开发右脑的记忆指标训练
(一)、阅读过程分析
阅读学认为,阅读是用视觉收容文字群---书、报刊、文件、手稿及其附带的图表、符号所包涵的信息并将其内化的过程。

这一内化过程基本包括收容人、解析、整合、表现四个阶段。

其中,收容是视觉接受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神经中枢的过程;解析是大脑神经中枢对所接受堆放睥内在关系的分解和剖析;整合是把经过解析的信息与大脑记忆库中原有的 知识进行整理、归并和存储使其有机结合(整合过程其实就是理解过程);表现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处理后的信息变成能力,再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行为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阅读绝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消极的吸收过程,而是复杂的、积极的、主动性的创造过程。

在阅读的全过程 中,大脑的记忆功能由始至终地参与从收容、解析、整合到表现的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首先,视觉接收到的信息必须由记忆来进行保存;其次,在解析时,阅读者必须把文字、图表、符号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蓄积起来;再次,在整合阶段,新旧信息相比较,整合的结果也必须保存到记忆仓库里;最后,表现则是对记忆仓库里存储的内容进行检索和提取。

可见,离开了记忆,阅读过程是无法进行的。

记忆,在阅读中并不是简单的容纳多少信息的消极的、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任造性的过程。

因此,收容、解析时的图形感知能力越准确和越详细,传输、保存和记忆功能也就越确实和越有交往。

反之,记忆能力提高后,收容、解析的速度和精度也会提高,能够一下子处理大量的信息。

所以,提高记忆能力是同提高速读能力密切相关的。

一般的记忆术是把新的信息转换成一种自己最熟悉的、最容易联想的编码程序,不仅这种记忆术很繁琐,难掌握,即使熟练掌握之后也必须经过一个程序编制过程,所以,它很难被普通人所掌握,只能成为少数天资聪颖者的专利。

但是,快速阅读时的记忆,由于充分发挥了右脑特有的图形识别和记忆能力,没有特殊的程序编制过程,并将其和左脑擅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获得了1+1>2的整体效应,所以,它更简便、快捷,更容易被普通人所掌握。

(二)、速读过程中的记忆指标
在速读过程中,视读野内的文字是以集群的方式被映入视觉并传输到大脑的。

在中止视点的瞬间,首先进行的解析是确立词汇同词汇之间的关系,在一个视读野内不能完全解析的部分,可以在记忆中保留已有的程度,留待下一个视读野的解析结果出来后,作第二次的解析。

这时,记忆中除了保存一个个词汇的视觉印象外,也渐渐地保存这些词汇形成的综合性很高的有意义的印象,这就是理解的过程。

信息不断增多,有意义的印象的综合性也越强,理解的效果也越好。

我们把阅读过程中通过解析、理解而形成的综合性的、有意义的印象,叫作记忆指标。

记忆指标在阅读过程中是从小单位的词汇开始,向句、节、段、篇过渡,随着理解的加深和全面,逐渐向综合性更高前进,形成一种积累性的构造。

在速读训练时,对于以指标记忆法保存下来的信息,在阅读完毕而进行回想过,是很容易做到的。

由于读毕时大脑中的信息已经在积累构造中得到整合,这就使读者能从中获得综合性很高的指标。

然后,可以依据这些综合性高的指标,逆向联想出综合性低的指标,再加上以右脑的图形识别和记忆形成的指标,最后甚至能清清楚楚地回想出一个一个的词汇。

所以,掌握了快速阅读记忆法的人读完一篇文章后,几乎能完整地默写出原文,这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过目成诵的能力。

(三)、开发右脑的记忆指标训练
在快速阅读记忆法中进行开发右脑的记忆训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确认右脑在适当视读野范围内的图形识别和记忆能力,以及在一定速度下的精确度合格与否;二是为了确认记忆指标的积累性构造形成与否。

具体的训练是相当简单的,选用浅一级的视读法进行1分钟的速读,然后以词汇为单位回想,并写出保存在记忆中的内容。

这项训练中最重要一点就是以词汇为单位来确认自己的记忆,探寻记忆指标的积累构造作逆向运行,并借助视觉性的印象,看看能否回想到以词汇为单位的程度。

如果由记忆指标再现的信息单位能达到词汇的程度,则说明速读的各个过程(收容、解析、整合、表现以及记忆)的机能是很好的;同时也说明,快速阅读过程中的图形识别和记忆也达到了充分的精度。

所以,记忆训练中以词汇为单位写出理解、记忆内容,并对照原文检验这些写出的词汇分布是否均匀,就是核实速读时大脑功能的重要方法,而检验的结果则是下一次训练时集中注意力和改善理解、记忆状况的重要参考。

现在,借用下面这段文章作为记忆指标训练的具体例子,来看一看记忆指标的形成。

由于爹娘传下来的鲁莽,从小就老是 吃亏。

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从学校的二楼上跳下来,挫伤了腰,病了一星期。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这样乱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只因为从新造的二楼上面探头出来望望,就有一个同班同学随口打趣喊着:“你狠什么,敢从上面跳下来吗?胆小鬼!”我就跳下来了。

校工把我背回到家里,爹鼓起眼睛说:“哪有从二楼跳下来跌伤腰的笨东西!”我就回答他说:“那么下次跳一个不伤腰的给你看看”
亲戚送给我一把西洋货的小刀,我把雪亮的刀锋闪烁在太阳光里给朋友们看。

其中有一个人说:“亮是亮,可惜切不了什么东西。

”我就保证:“切不了?什么都能切给你看。

”那人说:“那就把你的手指头切来看看!”“手指头算得什么!瞧,就这么一刀”!我照准右手大拇指的指甲斜着跺了下去。

幸亏九小,大拇指的骨头很硬,现在还有这么个大拇指连在手掌上,但是疤痕却到死也不会消了。

院子里往东走二十步就到尽头,靠南有个很小的菜园,园中有一棵栗子树。

这是比我的命还重要的树哪。

栗子一熟,每天起床后就溜出后门去,拾取落在地上的栗子,带到学校里去吃。

菜园的西面是跟一家叫山城屋的当铺的院子相邻接着的。

当铺里有一个名叫勘大郎的十三四岁的孩子。

不必说,勘大郎是个胆小鬼。

胆小鬼虽然胆小,却会跳过格子竹篱来偷栗子。

有一天黄昏时候,我躲在腰门后面,到底把勘太郎拿住了。

那里,勘太郎逃跑无路,就拼命向我冲来。

他年纪比我大两岁,虽是胆小鬼,力气倒不小。

他挺起螳螂头朝我胸口没命地撞。

不知怎的,头一滑就钻进了我的夹衣的大袖筒里。

这一来,我不好动手,就把手臂乱挥,勘大郎的头在我的大袖筒里咬我的胳膊,痛得我把勘大郎推到竹篱边,使一个绊脚把他摔向对面。

速读上面的文章后,如能形成下面这种记忆指标,就是相当有成绩的了。

当然,记忆指标的构造形成不会完全相同,而是因人而异的。

从二楼上跳下来……同班同学
喊着 胆小鬼 伤了腰
用刀切手指……亲戚 西洋货
送我 一个朋友 切给你看
拇指甲 连在手掌上
大栗树……院子里 菜园一棵
比我的命还重要
勘太郎……山城屋 当铺 十三四岁的儿子
胆小鬼 偷栗子 一天
拿住……逃跑无路 冲来
(打架)……大两岁 大袖筒 一头钻进
两条胳膊 咬住 绊倒
开始时,许多人不大可能达到上面的标准,也许只有下面这种水平从二楼跳下来……挫伤了腰
小刀……西洋货 雪亮 手指 切
打架……勘太郎 当铺
但是,有了这一简单的记忆指标,在作第二次速读和检查考核时,溯源而上的进行思考,那些有过记忆却写不出来的词汇以及词汇的分布位置等,就会重新清晰地涌出脑海。

开发右脑的记忆训练分4个环节进行,其要领如下:
1、 视读(1分钟)。

用比实际训练阶段浅一级的视读法
来进行。

比如,我们现在是进行第三阶段的训练,就
应该用第二阶段的视读来进行;等以后进行第四阶段
的训练时,就用第三阶段的视读法来进行;以后依此
类推。

2、 以词汇为单位,写出记忆内容。

视读完毕,以词汇为
单位写出自己记忆的内容,一定要竭尽全力来写,即
使觉得已经写不出时,也不要轻易放弃。

要知道,任
何能力的发挥或奇迹的创造,都是在“再坚持一
下”的努力之中取得的。

3、 重复视读。

当确定已经把脑海中的印象掏空之后,用
第一次视读同样的方法和速度再视读一遍。

这时,要
边读边检验自己的头脑,注意第一次视读时忽略的地
方以及记忆中漏掉的或差错的地方。

4、 检查写出的词汇。

把自己所写的记忆指标和原文对
照,仔细检查细小的差错和疏漏。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我们在快速阅读时的记忆状况就会稳步提高。

许多人会惊奇地感到,读完书一闭眼,就象刚才读过的内容以一次在眼前展现,哪些内容在哪页书的哪个部位都能清清楚楚地回想出来,过目成诵简直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了。

4、 本阶段训练程序
(1) 调息训练
用吸气6秒钟,呼气12秒钟的频率进行,每分钟呼吸3次多一点,持续3分钟。

请大家把录口令的磁带按这个要求重录。

(二)、基本功训练
保持丹田呼吸,视读视觉机能训练图表A、B、C、D、E(横、竖)、
F、G各1分钟。

注意视觉机能训练图表E、F的新要求。

(三)开发右脑的记忆训练
1、用上个阶段的方法和速度(即每行两个视点,每分钟读1800字),来视读自备的窄32开书上的文章。

2、读完后,以词汇为单位写出记忆内容,写出的词汇数应达到20个以上。

3、再作第二次速读,边读边检查自己头脑中的记忆状况,注意第一次速读时忽略的地方和重大差错。

虽然要边读边思考,但决不能降低速度。

4、对照原文,仔细检查核对自己写的记忆指标,注意查出细小的差错和疏漏,并找出原因。

(四)节奏训练
1、用两个视点来读本节奏训练图①,每分钟5页,反复进行,要用读E、F图的新方法来进行节奏图的视读,认真体会眼球运动的节奏感。

完成定额后再往下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上一阶段的节奏图的每一行都是按每行22个字设计的,而现在我们是在练习每行26个字的速度节奏,因此,两个视点都应在横向上扩大2个字以上的范围。

本阶段的节奏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它将关系到以后各阶段的节奏,如果能达到要求,以后各阶段将不会再存在节奏问题。

注意练习翻页的技巧,应在不影响眼睛和大脑活动的前提下进行。

2、用刚才视读节奏训练图①所体会到的节奏和速度,来视读本阶段节奏训练图②的文章。

注意不要被文字内容将目光吸引住,一定要保持住就有的节奏和速度,而不考虑能否理解和记忆。

3、不再需要长框框的辅助,按前面训练所体会到的节奏速度,自行确定每个视读野的大小来视读本阶段节奏训练图③前5页的文章。

(五)综合速读训练
1、用节奏训练图③前5页后面文章按规定的节奏进行视读;
2、读毕合上书,闭目回想1分钟;
3、默写;
4、考核评价自己速读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大32开书籍的训练,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详细介绍,请按照以上程序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横向视读野一定要拉开,否则影响效果。

当用此法阅读大32开书籍,理解和记忆程度达到60%---70%,并能稳定保持后,可向下一阶段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