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9-10-28T16:05:15.30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作者:陶丽徐凤姬
[导读] 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有效安抚婴幼儿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血管病区(广东广州)510623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拒绝饮食的次数与哭闹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是3.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的满意度75.00%比较,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98.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有效安抚婴幼儿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需要给予手术治疗,因为患儿的特殊性,围手术期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的护理在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并发症上的效果并不理想[1-2]。
本研究采用精细化护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纳入的标准是经心脏彩超等检查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的标准为合并肝肾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式,选入的患儿分成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中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为1-10个月,平均(5.6±1.2)个月,其中室间隔缺损32例,肺动脉瓣狭窄22例,法洛氏四联症20例,房间隔缺损26例,观察组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50例,年龄为2-11个月,平均(5.8±1.1)个月,其中室间隔缺损35例,肺动脉瓣狭窄20例,法洛氏四联症25例,房间隔缺损2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的常规护理,给患儿家属介绍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术前常规的进行静脉通道建立与肠道准备等,在手术中观察患儿的心率,血压等变化情况,在术后,定期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是否通畅,给予吸氧护理。
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的精细化护理干预,首先,在手术之前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与了解,患儿出现异常表现需要与主治医生沟通延缓手术,并做好术前的相应检查,为患者家属给予疾病治疗的方法的知识宣教,使患儿的家属的焦虑感减低,避免对患儿的情绪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其次,对术前患儿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估,需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保持平静的状态。
再次,患儿的手术中的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患儿出现着凉,做好保暖,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值的改变情况,发生异常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最后,在手术之后,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对患儿的家属的日常护理给予指导,以音乐护理的方式使患儿的情绪稳定,并且需要保证患儿的饮食营养供应,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儿需要给予按摩的方式进行舒缓,有便秘的患儿需要给予腹部按摩促进排便等,及时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提醒患儿家属出院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和复查的时间。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3 评价标准[3]
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选择拒绝饮食的次数与哭闹的次数,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和护理的满意度。
选用院内的调查问卷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内容等,满分为100分,得分为80-100分为满意,得分为60-79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
满意度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之和。
1.4 统计学的分析
以统计学的软件SPSS20.0对研究所得的数据做相应的统计学上的分析,计量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的差异用t 检验方式的比较;用百分比表示计数的资料,采取校验比较计数资料间的差异,当P<0.05时,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拒绝饮食与哭闹的次数比较
两组患儿出现拒绝饮食的次数与哭闹的次数比较结果见表1,结果可见,观察组患儿出现拒绝饮食的次数与哭闹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结果可见,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是3.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
有统计学的意义(意度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