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五单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概念 判一判
陈述 轮船、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产生的主要因素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近代航 运史上的里程碑
判断 两次工业革命 轮船招商局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古代水陆交通建设
情境探究
视角1古代的陆路交通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 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 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 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 主导地位;后来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 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 定通道。 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应用体验
【例1】(2021·福建高三期中考试)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命天下府州县 修治桥梁道路”,从而使京师到各行省都有陆路交通干道。水运费用较陆 运更少。明朝《大学衍义补》中说:“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 运之费,省什七八。”由此可知,朱元璋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流动 B.表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C.基于维护市场秩序的考量 D.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第五单元
历史
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标要求 1.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 (1)产生: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 住地 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 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方法突破
1.中国古代交通的主要特点
2.全面认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和影响 (1)条件 ①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②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③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2)作用 ①巩固了全国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 ③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 ④征用大量民众,加重人民的负担。
标志着中国古代海上航行顶峰
(4)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 “ 海上丝绸之路 ”。
2.其他国家对海洋的探索 (1)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腓尼基人 首次横渡 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 海上贸易。 (2)近代——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①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表现: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哥伦布 到达美 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③意义: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环 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古代的人工道路
道路把罗马和各 行省 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 罗马 况
秦朝 修筑的 驰道 、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 全国性道路网
汉代 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中国
张骞通西域
唐朝 驿道以 长安 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 大都 为 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铁路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 蒸汽机车
西方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人类步入 铁路时代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中国 1909年, 京张 铁路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结论要语辨一辨 (1)航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让人们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 全球航路得以建立。( √ ) (2)宋元采取罗盘针定位传入欧洲,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准备。
( √) (3)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大大增加了海外贸易收入,标志着中国古代海上航 行达到顶峰。( × ) 提示 郑和下西洋厚往薄来,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开支。 (4)新航路开辟后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 )
提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 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沟通西域的线路有所不同。 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 居于主导地位。
视角2古代的水路交通
材料
时期
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 开凿邗沟、鸿沟 战国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的原因。 提示 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视角2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发展的影响 材料 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诞生。 189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 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1900年,西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 总里程达上万千米。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
答案 D 解析 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得到极大提高,尤其是航海图和天文 定位技术的使用,为远洋航行和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故D项正确。
3.(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元世祖时期,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 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 隋代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 是由于当时( ) 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B.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C.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隋朝
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 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
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 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 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 时期 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 提示 特点:形成时间长;沟通水域多,运输量大;近代被铁路运输所取代。
程碑
3.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如秦朝“车同轨”政 策和道路建设的深远影响。 2.影响了 城市 的发展 (1) 清江浦 因京杭大运河疏通而崛起,后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 的开通而衰落。 (2)郑州因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发展态势超越洛阳和开封。 (3)美国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 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的建成使 曼彻斯特 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水路交通
春秋 中国已有运河 时期
秦朝 中国
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 两大水系
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
隋朝 隋朝的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 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首次实现京杭直通水道
法国 17世纪开通的 米迪 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
西方
荷兰
3.运河的开通 (1)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 地中海 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 的航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史料阅读”《梦梁录》,从材料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历 史信息? 提示 宋代造船业水平提高;宋代对外贸易相对发达。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相关举措有利于西域政治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故 B项正确;西域都护府并不属于郡国体系,属于中央政府直辖的军政机构,排 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 西汉政府的目的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巩固统治,排除 D项。
2.(2021·福建泉州调研)日本有关于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 方文书)的资料中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 有生绢、白绫及大量瓷器。宋代海上贸易发达的条件是(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宋朝国家实现统一,国力强盛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使用
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 繁荣的重要体现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秦朝道路示意图”,指出秦朝交通有何新发展。 提示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 路网。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答案 A 解析 元代将大运河的河道改直,缩短了南北的航道,这主要是因为经济重 心南移,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北方对南方经济依赖性增强,故选A项;“开始” 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突出航线变短,开辟长途航线,是为输送南 方物资至北方,与沿岸发展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侧重元代将大运河的 河道改直,与航海关系不大,排除D项。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 影响。
干线,由 詹天佑 主持修建
2.轮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 汽船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 西方 船试航成功
19世纪60年代中期,蒸汽动力轮船“ 黄鹄号 ”试航成功,揭开
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中国
打破外国公司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
3.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古代的 邮驿 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到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 局。 (2)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3)1897年创办的大清 邮政官局 ,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4)电报、电话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旁栏边角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图片“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轨上”,从图 中你能获取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么? 提示 中国修建铁路技术的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主题二 近代交通的变迁
情境探究
视角1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变革的原因 材料 早在1800年以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 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9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 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 的董事们认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 年底,议会通过了五十多项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达五千英 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考题点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朱元璋下令修道路连通各地,这有利于社会经济 资源流动,故选A项;材料与全国统一市场无关,排除B项;朱元璋下令修建道 路连通各地的原因是维护统治,并非维护市场秩序,排除C项;明清时期重农 抑商政策强化,排除D项。
针对训练 1.(2021·重庆璧山中学月考)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 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袭 扰。这些举措( ) A.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B.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 C.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D.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结论要语辨一辨 (1)古代的道路铺设和运河开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开始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直道网。 (×) 提示 驰道通向全国,直道由咸阳向北延伸。 (3)元朝京杭大运河首次实现了连接杭州和北京两地的南北直通水道。
( √)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 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在亚非两大洲,规模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