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获奖公开课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庭月午,摇荡春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不似春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受夫人的启发,苏轼生发联想,吟出的果然是一首好词。
三、文题背景
1.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 即熙宁八年。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 沉的思念。词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随 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亡故,先葬于 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这首词即为怀 念亡妻王弗而作。
专题九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 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苏轼被召入京,任 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 酬和,传为文坛佳话。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 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 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答案
文本赏读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
△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
△
△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凄婉哀伤的悼亡词。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 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四十岁就白了 头;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 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流露出词人怀念亡 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答案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反复诵读 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答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 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本词题为“记梦”,其实只有下片前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诉悲怀的。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构思?请试作分析。
答案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 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 这三句话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即使夫妻能够相见, 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 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 其重逢,“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一层, 相逢而不相识却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虽是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形 象,却表现出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诗词故事
善于捕捉诗意的苏东坡
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任颖州知
府时,一天傍晚,他与王夫人散步,当时月亮刚刚升起,院中梅花盛开。
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令人欢悦,
何人招赵德璘辈(指老朋友们)来饮花下?”王夫人的话触动了苏轼,他
沉吟片刻,做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记载此事:
答案
3.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 手法作简析。 答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生, 难舍亲人,柔肠寸断; 作者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 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作者也不免肝肠寸断。这种表现手法, 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意味更蕴蓄。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为了找寻一条船,一条能为我摆渡思念的船, 我整整找寻了十年。只见白浪滔天,迷雾茫茫, 遮断了我三千六百个望眼欲穿的日子。一定是 你也无法抗拒思念。为了赴一次以十年为期的 约会,我看见你分明乘着夜的翅膀,如一只黑 夜的蝴蝶轻展着羽翼,栖于故乡你我曾经共同 伫立过的窗口。在梦中,朦胧地看见你在窗前梳妆,还以为又回到了以 前那段幸福的时光,一下子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打湿了枕头,醒来时枕 头已湿了一大半。抬头,明月。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一幕幕。猜想着, 你坟头我亲手栽种的松树应该是满眼葱绿了吧!
注 述古:原名陈述古,是作者的挚友,曾和作者一起在杭州为官, 离任时,作者追到临平为他送行。
(1)请联系全词,分析“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所蕴含的思 想感情。 答案 作者送别归来,一夜难眠; 残灯斜照,泪水涟涟。表达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友人离别后自己 内心的孤寂。
答案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答案 ①“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使用了拟人、 衬托(以塔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手法;“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 衬托泪不停。 ②情景交融也是全词的表现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