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试2020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1.C(A项“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概括有误。

B项“首要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文中无据。

D项概括有误,文中指“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并没有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2.B(A项文中无据。

C项“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文中无据。

D项偷换概念,
“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的是“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而非“新媒体”)
3.A(“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概括有误)
4.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4分)
5.(1)首先须考虑文化符号内涵本身因素(如:情感内涵深情真挚;风格通俗质朴;堪称艺术精品等),挑选这样的文化符号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1分)
(2)借助外力助推流行:借助媒体的制作、策划、传播,吸引人们关注并进行传播;(1分)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主题活动,快闪活动),加强与大众互动,推广这种文化符号;(1分)通过电影、歌曲、广告等独特的诉说方式(或建构与大众互动的场景),打破各种圈层,激发大众强烈的共鸣。

(1分)(3)融入时代元素和普通元素:融入时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热度,助推流行。

(1分)注意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或普遍情感),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便于大众接受和体认。

(1分)
(6分,“本身因素”1分,“借外力助推”3分,“融入元素”2分。

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二)
6.B
7.C
8.“瑞雨”吉祥,一切安好。

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南曲、南音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间世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

(6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答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写出引起联想的实物及联想到的事物,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由此获得的感悟。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10.A
11.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是指和尚,而本文中是指佛寺)
12.B(文中“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后善其言”。

“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不合文意)
13.(1)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4分,“叱”“忝””体”“过”各1分)
(2)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

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敖,皇帝仍旧犹豫。

(4分,“治”“争”“依违”各1分,“廷”名词作状语1分)
14.①心胸狭窄,打击报复;②武后帮凶,冤狱无数;③贪淫无度,卑劣无耻。

(3分,答出一点给1分)
(二)
15.C(“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有误,原诗意为“不如像叔度般一醉方休”,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明净,如东汉黄宪的怀抱)
16.(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

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

(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6分,每点3分,其中“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1分。

意思对即可)(三)
17.①俯察品类之盛②俨骖騑于上路③哀吾生之须臾④羡长江之无穷
⑤舞榭歌台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共6分,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A(第一组,深沉,沉着持重;深邃,深奥,多形容道理。

语境是说灰色具有“沉着持重”的品格,故选“深沉”。

第二组,辉煌,强调光辉灿烂;恢宏,强调宽阔,广大。

根据语境,修饰气魄用“恢宏壮丽”更好。

第三组,根据前文“庭院深深深几许”,又与后文“草坪上的建筑”形成对比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四合院的“私密性”。

第四组,调和,①形容词,配合得适当;②动词,掺和并搅拌。

协调,形容词,配合得适当。

语境需要动词,故选调和)
19.C(前半句承接前文,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应以“这种色彩属性”为主语;后半句亦应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为主语,不用被动句式)
20.答案示例1:我认为第一种更好。

“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子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

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答案示例2:我认为第二种更好。

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

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4分,结合语段内容,从语法、语意顺畅、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

言之成理即可)
21.图一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能够摆脱社会底层繁重劳动,让自己过得更好(或答“图一利己”);图二家长则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为了让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过得更好(或答“图二利人”)。

(4分,每点2分)
22.图2家长的教育更好。

利己思想是自私的表现,虽然推动人类进步,但一味地追求利己,会限制人们的视野,显得过于功利,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从收获走向奉献。

说明理由围绕收获与奉献来谈。

(6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建议参照2019年全国高考卷评分标准,以45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苏瑰,字昌容,是雅州武功人,隋朝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

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

母丧期间极度悲哀。

左庶子张大安上表荐举他孝梯,提拔为豫王府录事参军,历任朗、敛二州刺史。

那时,来俊臣因贪淫罪贬为同州参军。

人们担心来俊臣会再被起用,很多人写信给苏瑰,苏瑰将这些使者叱退说:“不才我任职州官,高下自然遵照一定规格,怎会错待一个小人呢?”于是没有打开那些书信。

来俊臣还未到达所贬州就被召回,对苏瑰心中怀恨。

因此,苏瑰连连外徒,不得入京。

很久以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理位置很重要,且多产珠翠珍怪。

前任长史张潜、于辩机都收取了好多万,而苏瑰只单身及简单行装,自我约束很严。

武后建佛寺、立庙塔,没一年不派劳役。

苏瑰进谏说:“浪费严重,虽然不要国库拿钱出来,但重要的是百姓的生产日见困难。

百姓不足,君王怎能富足?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

恳请合并寺庙,定出僧人尼姑的数目,缺了再补。

”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好。

神龙初年,入京任尚书右丞,封爵怀县男。

苏瑰明晓法令,十分了解台省的旧章。

当时的律、令、格、式均特命他删正。

中宗复位,郑普思以妖幻之术任秘书员外监。

他的党羽分布在歧州与陇州之间,到处煽动诱骗作乱。

苏瑰将郑普思逮捕入狱,穷追到底。

郑普思的妻子以鬼道为韦后所宠,能随意出入禁中。

因此中宗特下令要苏瑰不要再追究。

苏瑰在朝廷力争郑普思不可救,皇帝仍旧犹豫。

司直范献忠,是苏瑰让他审讯郑普思的人,他进言:“苏瑰身为大臣不能诛杀叛逆小人而报答天子,犯了大罪,请让臣先诛杀苏瑰。

”那时,仆射魏元忠叩头说:“苏瑰是忠厚长者,用刑不会错,郑普思依法该当死罪。

”皇帝不得已,将郑普思流放到修州,其余党徒都处死。

苏瑰后来连续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爵许国公。

那时,公卿大臣初次为官者,照例要献食天子,称之为“烧尾”,苏瑰独不进献。

到侍实时,宗晋卿嘲讽苏瑰,皇帝听了默不做声。

苏瑰对皇帝解释说:“字相一职,主管调和阴阳,代天治理万物。

现在粮价暴涨,百姓穷困,宿卫兵中还有三天都没吃饭的,臣实在不称职,所以不敢烧尾。

”皇帝驾崩,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任太尉辅政。

韦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及苏瑰等人在禁中议事。

宗楚客讨好说:“太后临朝,皇太后与相王有叔嫂不通问之礼,应该停止相王辅政。

”苏瑰严肃地说:“遗制,是先帝的意思,怎能更改?”宗楚客等人生气了,最终削除相王辅政的制度。

苏瑰称病不入朝。

景云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赐溢为“文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