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与模仿笔迹异同及鉴定要点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1.1 摹仿签名笔迹的概念摹仿签名笔迹是指书写人依据他人的签名笔迹特征形态,书写形成与他人签名笔迹相似的签名字迹。
摹仿签名笔迹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书写人自有的书写习惯与笔迹形态,隐藏自我,摹仿他人签名笔迹的目的也各有不同。
从案件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三类:(1)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摹仿他人的签名笔迹签订合同、协议或者书写收条、欠条、单据凭证等;(2)为掩饰自己违法行为而摹仿他人签名笔迹,如摹仿不相干人员的签名笔迹填写取款凭条冒领存款、摹仿被害人签名笔迹伪造遗书等;(3)以泄愤报复、嫁祸于人为目的,将政治性反动标语、传单或者诬陷信等摹仿他人签名署名的案件。
1.2 摹仿签名笔迹常见的手段及其特点分析1.2.1临摹签名笔迹及其特点临摹签名笔迹,是指摹仿人按照被摹仿人的签名笔迹样本,边看边写形成的相类似于被摹仿人签名的笔迹。
由于摹仿人在书写的同时又要关注签名样本的形态,所谓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常见临摹签名笔迹的特点会呈现出:(1)形快实慢。
摹仿签名笔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书写速度,特别是在连笔部分,会出现一些笔画上运笔迟滞,墨迹或普遍浓重、或轻描淡写、或浓淡不均的现象。
即在运笔的形态和书写速度之间呈不协调的关系。
(2)笔力平缓。
摹仿签名笔迹的整体运笔速度比较一致,运笔显得平缓无力,缺乏节奏感;在笔力上也无轻无重,笔画该粗不粗,该细不细,着墨无浓淡之分,特别在某些勾笔、挑笔的以及某些上下笔连接处,不是疾速轻提,而会出现拖、送而成,收笔无锋的现象。
(3)中途停顿。
摹仿签名笔迹难以协调连笔形式快与运笔速度迟滞的矛盾,常在较长的笔画或笔画转折,以及上下笔画间连接处出现停笔待摹或另起笔的现象。
有些笔画的上下笔之间的似连非连,缺乏照应关系。
停笔另起的地方在显微镜下常见局部笔画墨水洇散、笔画间断或叠合等现象。
(4)修饰重描。
发现摹仿签名笔迹的一些部位或笔画仿得不像或暴露自己的笔迹特征太明显,就可能采取添、改、描手法加以补救,以便同被摹仿签名笔迹更接近一些。
摹仿笔迹的特点及检验
摹仿笔迹的特点及检验一、摹仿笔迹的定义及其鉴定意义(一)摹仿笔迹的定义摹仿笔迹,是指摹仿书写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利益,以特定人的字迹作为范本,然后根据自己对特定人笔迹特征的认识,在伪造文书上进行描摹仿写形成的近似于特定人笔迹特征的伪装笔迹。
摹仿书写人摹仿书写主要是掩盖自己的书写习惯代之以他人的书写习惯表现形式,造成为他人书写的假象,达到栽赃嫁祸于他人、转移侦查视线、逃避打击的目的。
也有部分是试图在案情暴露后通过鉴定认定为摹仿书写并排除自己书写的可能性而故意摹仿自己的笔迹特征书写的。
无论摹仿书写的目的如何、摹仿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其结果均与其他伪装手法存在明显差异,后者仅为歪曲自己的书写习惯而改变固有书写动作,而前者是要造成书写假象。
由于摹仿书写人的书写行为具有仿真的特点,因此被西方笔迹学界称为伪造笔迹。
(二)鉴定摹仿笔迹的意义和作用在商品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部分人受利益驱动,采用摹仿书写方式从国家、集体或他人手中违法获取经济利益或者逃避债务或责任。
这种手法在经济犯罪案件或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经常被采用,且在整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贪污、挪用、侵占犯罪案件中的领款、收款票据上的摹仿笔迹,盗窃犯罪案件中的冒领他人存款的摹仿签名笔迹,继承纠纷案件中假遗嘱上的摹仿签名笔迹,债务纠纷案件中的各种字据上的摹仿笔迹等等。
更随着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普遍使用,文书中手写文字越来越少,往往表现在签署意见、姓名和日期等几个方面,书写少量字迹又为摹仿书写提供了方便。
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准确识别摹仿笔迹,认定摹仿笔迹书写人,对于打击经济类刑事犯罪、正确处理经济纠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改善社会治安状况、增强公民诚信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由于摹仿笔迹既反映摹仿书写人的书写习惯特点,也反映被摹仿人的书写习惯特点,尤其是书写水平高、摹仿能力强、具有笔迹鉴定知识的人进行摹仿书写,所造成的自身书写习惯特点反映极少,因此鉴定难度大。
如何鉴别伪装笔迹
如何鉴别伪装笔迹摘要:本文通过对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摹仿笔迹的区别、各自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描述,介绍了对伪装笔迹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正常笔迹、伪装笔迹、摹仿笔迹、笔迹特征伪装笔迹是笔迹鉴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非正常笔迹,例如在司法鉴定的实践中,我们文书鉴定人员在提取书写人的实验样本时,有的书写人故意放慢书写速度或故意改变书写模式书写笔迹样本,在没有同期或平时的书写笔迹样本时,给鉴定工作带来了难度。
因此,有必要分析伪装笔迹的手段特点,去伪存真,找出能够反映书写人的书写习惯的有价值特征,为伪装笔迹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的区别我们知道,正常笔迹是书写人在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下,在通常的书写条件和书写状态下书写形成的字迹。
正常书写的笔迹,是由大脑的动力定型自动的书写动作体系完成的。
书写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 前呼后应, 书写轻松自如,运笔动作连贯, 反映出习惯性的运笔趋势和内在联系;笔压力度轻重变化抑扬顿挫有节奏, 运笔过程笔画有间歇而不间断,笔画似断而行笔趋势意连,笔迹特征自成体系, 书写动作呈有规律地显现。
正常书写时,书写人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组织书面语言文章内容上,其书写活动是由长期学习训练培养出的书写动力定型自动化系统完成的, 书写人只需要用眼睛的视觉、手的动觉、书写工具的触压觉、视觉与动觉进行监视,调整书写字迹的视觉效果即可。
因此书写动力定型的成年人书写的正常笔迹,反映出书写字迹的运笔自然,笔画流畅的特点。
伪装笔迹是书写人试图改变自身书写习惯特点,采用故意放慢或强行加快书写速度、改变字体字形、用非习惯用手书写或借助特殊工具书写等非正常书写方式书写形成的非正常笔迹。
伪装笔迹通常采用的伪装手段具有以下特征:1.书写人故意放慢书写速度,有意降低其书写水平;2.书写人强行加快书写速度,有意提高其书写水平;3.书写人故意改变单字的写法、结构、字体、字形、笔顺、运笔等,以达到改变自己的书写笔迹细节特征,隐藏其真实笔迹特征为目的;4.书写人故意采用非习惯用手(常为左手)进行伪装书写,以达到降低自己的书写水平,隐藏其真实书写水平为目的;5.书写人故意采用其他特殊方法如采用直尺画写、喷涂等非常用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进行伪装书写,以达到隐藏其真实的书写习惯为目的。
浅谈常见仿写签名笔迹手法的识别及鉴定方法
浅谈常见仿写签名笔迹手法的识别及鉴定方法摘要:长期以来,仿写签名字迹辨认始终是字迹辨认的关键与难题。
本文从模仿技术签名笔迹的概念以及鉴别对象入手,归纳其特征原理。
通过编写本文,期望对模拟技术签名笔迹鉴别实践操作发挥一些影响。
关键词:手写识别;仿写签名;仿写特征不同的仿写手段,必然在字迹中显示出他们独具有的、特定量的特征。
检材字迹中有无仿写笔迹的特征,反映是判断其是否是由模仿技术写字而产生的最主要根据和办法。
而模仿技术签名字迹总的特征为:写字形快实慢;运写动作生涩,且笔划有明显抖动扭曲的印迹;其他单字之间、上下笔画之间并无对应关系或照应关系较弱;字笔力统一,墨迹颜色浓淡统一;有不适当停笔和另起笔画出现,和错误的修描、加注、涂改等印记;文字大小不一致,字体形状大小不一,字间排列布局不完整等。
一、摹仿签名笔迹的概念与鉴别含义(一)摹仿签名笔迹的定义签字,古称签字、写押等,是为行使特定权力并须履行有关义务的人,在有关文书中署名本人的名字,而产生的文字。
署名象征着承认,即发生效力,在法学上赋予了该文书的真实性。
而摹仿式签字笔迹则是指书写人按照他人的签署字迹形式,书写了与别人签字字迹相同的签名。
签字字迹通常是"少之又少"的少量文字类型,通常由2—4个单词组成,虽然结构上比较简单,但结构特征却相对固定且个性特征比较明显。
而同样的书写字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组成形式,这也就造成了书写人的写作习惯无法进行完整的表达,也因此不能全面了解该书写人完整的写作规律和书写特点。
由于每个人本身的历史、职业、社会经验、地位、个性、文字技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了每个人的姓名都有其特殊之处,而且基本和平时的同样文字都不大一样。
这就给仿技术者创造了既容易掌握,又难以在实质上掌握的摹仿条件,也就为摹仿者签名笔迹的鉴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摹仿签名笔迹的鉴定意义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部分人受经济效益驱使,通过模拟技术他人签名笔迹在国家、集体或他人身上,非法获得经济收益或规避欠款或民事责任。
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原理采撷与论析
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原理及论析左手伪装笔迹鉴定原理是笔迹鉴定中一种重要的鉴定原理,它指的是一个人利用右手拿笔书写的文字,却用左手伪装成右手书写的文字,以此来欺骗他人,这种行为被称为“左手伪装笔迹”。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左手伪装笔迹鉴定来判断是否存在伪装行为。
鉴定左手伪装笔迹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笔迹特征。
左手伪装笔迹时,由于右手拿笔书写,书写的笔迹一般会比同样是用左手拿笔书写的文字更加活泼、流畅,而且一般会有明显的左手拿笔书写的特征。
二是笔迹的连续性。
左手伪装笔迹时,笔迹的连续性会比同样是用左手拿笔书写的文字差,而且书写的速度也会比较慢。
三是笔迹的形态特征。
左手伪装笔迹时,书写的文字一般会比同样是用左手拿笔书写的文字更加粗糙,而且字形也会有明显的左手拿笔书写的特征。
四是笔迹的技巧特征。
左手伪装笔迹时,书写的文字一般会比同样是用左手拿笔书写的文字更加粗糙,而且书写的技巧也会有明显的左手拿笔书写的特征。
以上就是左手伪装笔迹鉴定的原理,下面举例说明:1、笔迹特征:比如一个人用右手书写的“大字”,可以看到笔迹比左手书写的“大字”更加活泼流畅,而且还有明显的右手拿笔书写的特征;2、笔迹的连续性:比如一个人用右手书写的“小字”,可以看到笔迹的连续性比左手书写的“小字”差,而且书写的速度也会比较慢;3、笔迹的形态特征:比如一个人用右手书写的“大字”,可以看到字形比左手书写的“大字”更加粗糙,而且还有明显的右手拿笔书写的特征;4、笔迹的技巧特征:比如一个人用右手书写的“小字”,可以看到书写的技巧比左手书写的“小字”粗糙,而且还有明显的右手拿笔书写的特征。
总之,左手伪装笔迹鉴定是通过对笔迹特征、笔迹的连续性、笔迹的形态特征和笔迹的技巧特征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来进行的。
只有全面、细致地分析了这些方面,才能准确地鉴别出是否发生了左手伪装笔迹的行为。
FBI必备三大知识【识别笔迹有无伪装、如何识别模仿笔迹、显现被消褪的字迹】柯南迷必须知道的
FBI必备三大知识一、识别笔迹有无伪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整篇文字是否违反常规上进行判断。
注意整篇字迹的书写水平、书写速度是否一致,运笔有无生涩、抖动、不适当停顿现象,以及有无添、改、涂、描等反常现象。
如有这些现象,很可能是伪装笔迹。
2.从相同字、相同偏旁部首的写法特点上进行判断。
如果写法前后不一,且无规律,则可能是伪装笔迹。
如何识别模仿笔迹?识别模仿笔迹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1.仔细观察笔迹有无模仿现象。
为此必须熟悉被检材料模仿的手段及其特点,要注意从运笔、字形、布局、标点符号等方面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如看运笔是否缓慢、弯曲抖动;看字形体、大小是否统一;看布局疏密和排列是否均匀等;另外还要注意发现有无异常痕迹,如压痕、复写纸痕、笔道划痕等。
2.在和嫌疑人样本的比较过程中发现模仿。
在检材与样本比较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考虑检材有可能是模仿笔迹。
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记在大的明显特征上相符合,而在细节特征上存在差异;检材上某些字与样本上的字或相同的词、数字等外形一模一样,甚至可以重叠;如发现嫌疑人笔迹上有抑压痕迹、墨水印染残迹或复写痕迹,要考虑是否有被套摩的可能性。
3.从案情分析中发现模仿。
这须在具体案例中仔细分析。
显现被消褪的字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荧光检验与照相法。
根据物质受激发光的原理,被消褪的原文潜影物质,在紫外线或蓝光照射下,会发出与其他部位不同颜色或强度的荧光。
因此,可选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灯或兰光灯做激发光源进行检验和照相。
2.化学试剂显现法。
如果被消褪的原文是用兰、黑墨水书写的,可以用任何一种与铁离子起显色反应的化学溶液进行显现。
3.硫氰酸气熏法。
这种方法只使用于显现被消褪的蓝黑墨水字迹。
4.粉末显现法。
如果被消褪的原文是油墨印刷的文字,或印油盖印的印文,则可以利用油墨和印油物质的粘着性,先将文件加温,然后将显现指纹用的铝粉末及石松子粉末混合刷在被消退的文字或引文上面,由于粉末能粘附在文字、印文的“潜影”上,从而达到显现的效果。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精选五篇)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精选五篇)第一篇: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摹仿签名笔迹鉴定方法1.1 摹仿签名笔迹的概念摹仿签名笔迹是指书写人依据他人的签名笔迹特征形态,书写形成与他人签名笔迹相似的签名字迹。
摹仿签名笔迹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书写人自有的书写习惯与笔迹形态,隐藏自我,摹仿他人签名笔迹的目的也各有不同。
从案件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三类:(1)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摹仿他人的签名笔迹签订合同、协议或者书写收条、欠条、单据凭证等;(2)为掩饰自己违法行为而摹仿他人签名笔迹,如摹仿不相干人员的签名笔迹填写取款凭条冒领存款、摹仿被害人签名笔迹伪造遗书等;(3)以泄愤报复、嫁祸于人为目的,将政治性反动标语、传单或者诬陷信等摹仿他人签名署名的案件。
1.2 摹仿签名笔迹常见的手段及其特点分析1.2.1临摹签名笔迹及其特点临摹签名笔迹,是指摹仿人按照被摹仿人的签名笔迹样本,边看边写形成的相类似于被摹仿人签名的笔迹。
由于摹仿人在书写的同时又要关注签名样本的形态,所谓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常见临摹签名笔迹的特点会呈现出:(1)形快实慢。
摹仿签名笔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书写速度,特别是在连笔部分,会出现一些笔画上运笔迟滞,墨迹或普遍浓重、或轻描淡写、或浓淡不均的现象。
即在运笔的形态和书写速度之间呈不协调的关系。
(2)笔力平缓。
摹仿签名笔迹的整体运笔速度比较一致,运笔显得平缓无力,缺乏节奏感;在笔力上也无轻无重,笔画该粗不粗,该细不细,着墨无浓淡之分,特别在某些勾笔、挑笔的以及某些上下笔连接处,不是疾速轻提,而会出现拖、送而成,收笔无锋的现象。
(3)中途停顿。
摹仿签名笔迹难以协调连笔形式快与运笔速度迟滞的矛盾,常在较长的笔画或笔画转折,以及上下笔画间连接处出现停笔待摹或另起笔的现象。
有些笔画的上下笔之间的似连非连,缺乏照应关系。
停笔另起的地方在显微镜下常见局部笔画墨水洇散、笔画间断或叠合等现象。
(4)修饰重描。
发现摹仿签名笔迹的一些部位或笔画仿得不像或暴露自己的笔迹特征太明显,就可能采取添、改、描手法加以补救,以便同被摹仿签名笔迹更接近一些。
论摹仿笔迹鉴定正文
摹仿笔迹是指书写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仿写他人的笔迹写成的字迹。
这是一种特殊的伪装手段。
摹仿笔迹在笔迹鉴定中屡见不鲜。
由于摹仿笔迹是故意改变和隐去自身的书写习惯,同时有目的地仿照他人的书写习惯进行书写,因而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给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
要提高摹仿笔迹鉴定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摹仿笔迹检验的研究。
一、摹仿笔迹的分类及其特点摹仿笔迹是摹写笔迹与仿写笔迹两种不同书写原理和书写方式的合称。
根据其书写原理和书写方式可分为:(一)仿写笔迹。
仿写笔迹是以被摹仿人的字迹作为样本,仿写人通过观察、练习等方法,根据字迹所能观察理解和记忆的笔迹特征进行脱手书写[1]。
仿写的方式有观察仿写(常称临摹)和记忆仿写(又叫练习仿写)两种。
因此仿写笔迹按照仿写方式可分为:1、临摹笔迹。
即以被摹仿的字迹为样本,按照摹仿人自己所能理解的笔迹特征,逐划逐字地比照仿写形成的一种仿写笔迹。
这种摹仿笔迹有以下特点:(1)形快实慢。
正常的笔迹不管其书法水平高低,其用笔比较流畅、自然,有轻重快慢的节奏,笔画形态、动作的连贯性与书写速度一致。
而临摹时,边看边仿,唯恐走样,必然降低其书写速度,以致运笔呆滞、笔力平缓,墨迹普遍浓重,或轻描淡写,或浓淡不均。
有连笔或照应关系的笔画,虽以拖送动作造成形似而在书写速度及笔力上却不和谐。
所以这种笔迹表面看其字形、笔形似乎正常,书写速度较快,而实际上运笔平缓,速度较慢。
(2)中途停顿。
正常运笔,特别是写楷书时,可在起笔、收笔或笔画转折处驻笔或顿压。
快写时很少有中途停笔现象。
而临摹笔迹则常在一些较长笔画、转折笔画赫尔和笔画间的连接处出现停笔待摹或另起笔。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局部墨水洇散、笔画间断、叠合等现象。
(3)修饰重描。
正常书写除因笔误可出现局部修改,一般很少有修饰重描现象。
但临摹时很难避免摹仿走样,于是就采取局部添、改、描等手法进行补救。
(4)抖动弯曲。
正常书写,除老年体衰或久病引起手的震颤之外,一般书写动作比较连贯,行笔平直圆滑,没有抖动和弯曲现象[2]。
笔迹鉴定揭露真伪真相的十一个差异点,你知道多少?
笔迹鉴定揭露真伪真相的十一个差异点,你知道多少?笔迹是书写人书写习惯的反映,是书写动作运动的产物。
笔迹鉴定是基于对检材与样本、检材与检材的笔迹特征的比较,从而发现和确定两者笔迹特征的异同(符合或差异)及其性质(本质的或非本质的),并进而作出是否同一人书写习惯反映的推论。
其中“差异点”是指检材与样本、检材与检材之间笔迹特征的不同方面。
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或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的笔迹,相互之间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笔迹特征间的差异点是必然存在,也就是说,笔迹特征中存在差异点并不能表明检材与样本不是同一人的笔迹。
那么如何来正确认识笔迹特征中的差异点就是笔迹检验鉴定中必须掌握的问题了。
一、差异点的归类既然差异点如此重要,那么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是确保正确认识的前提。
差异点在笔迹检验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科学的归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根据笔迹特征进行归类。
差异点归根结底是笔迹特征的差异点,因此差异点的归类可以笔迹特征的归类为归依。
汉字的笔迹特征主要有四种,据此笔迹特征的差异点如下:一是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差异。
所谓一般状况特征,是书写动作习惯的综合表现形式。
它虽不直接反映书写动作的具体特点,但它是书写动作产生的结果,能反映书写动作习惯的一般特点。
如笔迹的熟练程度、字体、书体特征、字形特征等,若在这些笔迹特征方面出现差异,则为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差异。
二是书写动作局部特征差异。
书写动作局部特征,是书写动作习惯的直接反映。
它是书写动作的空间位置特点、动作形态特点、动作顺序特点和若干书写动作所构成的文字整体结构特点的集中表现。
书写习惯的特定性,主要表现在书写动作局部特征方面,这也是笔迹鉴定的主要判断依据,它具体包含运笔特征,笔画交叉、搭配、连接特征,字的结构特征,笔顺特征等,若在这些笔迹特征方面出现差异,则为书写动作局部特征差异。
三是文字布局特征差异。
文字布局特征是手写文字符号在书写面上分布状况的特点,是汉字笔迹特征体系中较为稳定的一类特征。
司法鉴定文件中常见的伪装笔迹及鉴别方法
司法鉴定文件中常见的伪装笔迹及鉴别方法摘要:不管是公司、单位还是个人,都会有文件往来的情况;只要文件签署,便会留下特定的笔迹。
譬如书信内容或个人签名等。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以来,确保文件真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然而在文件往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纠纷”,会形成相应的民事纠纷问题。
因此,为探寻案件真相,需要鉴定机构对相应的文件笔迹进行鉴定,以此通过笔顺特征、搭配特征、错别字特征、写法特征及概貌特征等特征的分析,研究笔迹的相似性、统一性及一致性。
通常来讲,笔迹特征只有在稳定且重复出现时,才拥有基本的鉴定条件,不过在鉴定实践中,我们依旧会遇到不规范书写、文字结构破坏及形态改变等情况,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必须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鉴定鉴别方法。
关键词:司法鉴定文件;伪装笔迹;鉴别方法;引言笔迹鉴别技术是指利用手写的文字信息来判断书写者身份信息的一种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分子试图通过描摹笔迹等不法手段来获得不法收益,文物与纸质文件的表面特征是判别真假的重要依据。
人的书写习惯具有稳定性与特殊性,笔迹各部分凹陷程度与笔画的断连部分都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写字习惯。
1文件检验内容与准备工作文件检验主要指通过文件检验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方法,对涉案文件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明确当事人、嫌疑人与文件联系的侦查鉴定手段。
审判机关、公安机关为破解与文件相关的问题,通常委托拥有文件学技能和知识的人员,对物证文件进行相应的甄别,在司法领域,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文书检验,涉及物理学、化学、心理学、文字学、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在文件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通常要明确以下两类问题。
一是笔迹来源问题,即探究书写主体是谁,书写主体所拥有的书写特征、习惯是什么。
二是探究证据文件时,检验人需要明确文件是否经过伪造、是否属于原件等。
具体来讲文件检验的内容包含污损文件鉴定、言语识别、笔迹检验等基本内容。
其中笔迹检验主要检验涉案文件的笔迹物证,通过探究个人书写习惯的方式,明确两部分笔迹的异同点,从而确定几起案件中的笔迹书写人是否属于同一人。
摹仿笔迹的特点及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摹仿笔迹的特点及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杜文娟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摹仿笔迹是违法犯罪人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常见于司法实践中。
通过一起民事抗诉案件的改判,反映出文件检验鉴定工作在办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摹仿笔迹涉及的字数较少,特征不明显,检验难度较大。
本文主要分析常见摹仿笔迹的特点,并指出摹仿笔迹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摹仿笔迹;笔迹检验;伪造签名笔迹,指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一指手迹。
不同的人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笔迹,它能反映不同书写者的特征。
生理、心理因素甚至身体外表都会对笔迹有影响。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手写文字检验日益减少,少量的手写文字鉴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签名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程序,因而检验签名笔迹鉴定占很大比重。
近年来,受理的文书检验案件中,少量文字鉴定占93%以上,其中签名笔迹检验约占90.5%,而伪造或摹仿“签名”约占9.9%。
摹仿签名笔迹检验是笔迹检验中相对比较难的一类检验。
因为摹仿笔迹是由于书写人在临摹或练习摹仿时,欲使被摹仿的字迹的形象写得逼真,又使自己的笔迹特征尽可能地少流露,必须竭力抵制自己固有的书写动作,不断地调节运笔方法,这就容易推动书写运动的灵敏性和灵活性,由于摹仿人必然要受到自身注意力、控制力的局限和对被摹仿字迹基本特点不甚理解,很难把被摹仿字迹特点全部反映出来,因此在摹仿笔迹中,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连笔特征异常,形快实慢摹仿签名是以仿为目的伪造他人签名。
由于被摹仿的正常签名,多是运笔自如的快速签字(多为行草体字),摹仿的签名为了追求形态逼真,以假乱真的目的,必然都是有“形快实慢”的特点。
形快实慢,就是快笔的形态,慢笔的动作,或者连笔强,运笔慢。
尤其是连笔,既不同于正常的连笔,又不同于伪装的连笔,正常的连笔是快速的,属于自如型;伪装的连笔是慢速完成的,属于强化型。
而摹仿的连笔是形快实慢,具体形态,似连非连,断而不连,先断后连,不该连的硬连及方向与形态不一致。
伪装笔迹的检验.
二、伪装低水平与正常低水平笔迹的区别
伪装低水平笔迹的特点
部分字或笔画书写缓慢,运笔呆板、生涩或伴有停顿和
抖动现象,但有些单字、偏旁或笔画反映出较高的书写 水平。 字的大小不均,相同字的结构、搭配比例或运笔形态前 后不一,缺乏规律性,布局不规整。 在常用字上出现错字、别字,且有时时正时误;结构较 复杂的非常用字却能正确书写和运用,出现的错别字现 象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相矛盾。
二、改变字形笔迹的变化
根据改变的字形不同,变化的部位可能如下: 1、笔画的长短比例; 2、笔画的形态: 3、运笔的幅度和收笔的位置; 4、折笔的弧度和角度; 5、笔力的大小和分布。
§3 破坏字的结构笔迹的检验
汉字是由笔画和偏旁组成,而且在不同字 中都有各自的位置。所谓破坏字的结构,就只 能是破坏它们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 一是通过改变笔画长短达到; 二是通过移动偏旁之间的位置达到。
过程说明……
?左手字能检验
从左手字形成的 过程可以看出:促使 左手书写的神经冲动 来自于左半球,而且 以左半球储存的文字 符号信息为基础,因 此,左手字必然能反 映右手字的一些书写 特点,这说明左手字 是可以检验的。
?左手字劣于右手字
左手书写运动模式是 在左半球形成后传至右半 球的,这就决定了左手字 不能优于右手字,左手字 与右手字必然存在差别。
第六章 伪装笔迹的检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伪装书写水平笔迹的检验 改变字的形态的笔迹检验 破坏字的结构笔迹的检验 改变用笔方式笔迹的检验 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 摹仿笔迹的检验
§1 伪装低水平的笔迹
一、伪装低水平笔迹的特点 降低笔迹的书写速度和熟练程度, 减少笔迹的连贯性; 有意使部分字的运笔呆板、生涩, 改变字的正常搭配关系; 故意在一些常用字上写错别字; 写成类似初学写字人的笔迹,横平 竖直,结构拘谨。
随意伪装笔迹的分析与检验
随意伪装笔迹的分析与检验摘要:随意性伪装笔迹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欺骗性等特点。
因此,研究随意性伪装笔迹,有利于去伪存真、揭示假象,以便正确地发现和使用特征,科学辩证地分析、评价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确保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随意性伪装;笔迹;书写水平一、随意伪装笔迹形成机理与分析随意伪装笔迹是指书写人用着自己主观意识、不追求特定固定的书写方式,不借助某种特定手段,任意更变书写习惯信手而成的笔迹。
随意伪装笔迹是正常的写作条件下基于故意控制在书写人书写的习惯及固有的书写符号系统,变换而来的一种伪装笔迹。
(一)分析随意性伪装笔迹的形成机理1、随意伪装笔迹的基础是书写习惯。
书写技能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练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固的动力定型。
有了动力定型后的笔迹拥有重复再现、相对不变的特点。
因此人们在正常书写习惯基础上,为了随意变造笔画形态,故意把笔画写得生硬僵直;故意降低书写水平;故意把笔画写得过长过短,过圆过扁,以破坏字的正常结构;故意改变运笔方向等。
2、随意伪装笔迹的主观动机是掩人耳目、隐蔽自己,是故意的变造假造行为,往往会想尽办法改变自己固有的书写形式,变换成另外一种笔迹形式。
3、随意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由于随意伪装笔迹的主观动机是制造假象、掩人耳目,是故意伪装笔迹,因此形成的笔迹与正常笔迹之间当然存在着各种程度上的差异。
4、随意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自身同一。
无论随意伪装笔迹的伪装程度及其变化有多大,它都是在正常笔迹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只不过是正常笔迹的一种改造变态。
无论是正常笔迹还是随意伪装笔迹,在其书写过程中,都客观上难以摆脱书写人同一书写习惯的支配和制约,因此必然存在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
(二)分析随意性伪装笔迹形成机理的意义所在1、有利于去伪存真,为笔迹鉴定提供科学可靠的物质基础。
书写人利用文字作案,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隐蔽自己,随意伪装笔迹就是罪犯常用的一种作案手段。
伪装笔迹的形成机理及检验的一般要领
作者: 李迎春
作者机构: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刑技教研室 51610
出版物刊名: 刑事技术
页码: 36-38页
主题词: 伪装笔迹 形成机理 笔迹特征 笔迹现象 书写习惯 书写速度 演变规律 书写水平 笔迹样本 非本质差异
摘要: 1 伪装笔迹的机理——“再现”、“夸张”、“摹仿”.不同伪装手段形成的笔迹现象尽管各不相同,但在这些不同现象的后面总是蕴含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即不论何种伪装笔迹,都可以追本溯源,都能够归纳出一些共性特点.1.1 原有笔迹特征的重整再现.书写人在从事伪装书写活动时,不是以正常手法再现现有笔迹现象,而是逆书写习惯的发展演变规律而动,通过挖空心思地回忆或不加思索地梳理,将其历史上(几年前、十。
笔迹鉴定的差异点,人人都可以轻松分析笔迹!
笔迹鉴定的差异点,人人都可以轻松分析笔迹!所谓差异点是指笔迹鉴定中的一些不同特征而言,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检验案件中,这是因为笔迹的形成过程总是要受到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同一人在同一时间,同样条件下所写的同一个字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两个人的笔迹特征更会有根本的差异了。
一.分析差异点的性质1.认识分析差异点性质的任务分析差异点的任务,就是认识分析检材和样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什么性质的差异,即是两种不同书写习惯的本质差异,还是同一书写习惯的非本质差异。
因此,必须认真掌握和运用科学地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地归纳、推理。
二.分析差异点性质的方法1.推断法就是根据差异点现象,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透过表现形式,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症结,由此而推断出准确结论。
具体说,如果检材没有伪装,发现检材和样本在书法水平上差别甚大,而且在字的写法,笔顺,带有规律的搭配比例和运笔特征等方面显著不同,则可能属于本质差异的表现。
相反,如果两者在书法水平上相近或者相似,只是在个别字的写法,笔顺,搭配比例和运笔上出现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又是一般性的,是在人们正常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这种差异就是非本质差异。
2.排除法就是用非本质差异形成的各种原因与差异点一一对照,如果能说明是由于这些原因形成的,就可以视为非本质差异,反之则属本质差异。
检材和样本之间非本质差异的形成原因较多,主要的表现有:人为和自然的因素,人为因素对笔迹特征的影响甚大,笔迹一般特征受到严重破坏,字迹极不规范。
自然因素对笔迹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有时只是自然或人为的单独影响,有时是两者结合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形,两种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小,这对于判断特征中的异同,对分析与解释差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3.鉴定实验法在认识分析差异点成因的过程中,为了证实某种原因能否影响检材上的笔迹,必要时可以在现场或实验室选择与作案时间相同的条件,或者假设各种条件进行模拟实验,这也是科学解释差异点的成因和性质的一条正确途径。
笔迹鉴定的原理及鉴定方法
笔迹鉴定的原理及鉴定方法笔迹是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和识别系统。
它的本质取决于人们相对稳定的书写习惯。
笔迹分为正常笔迹、伪装笔迹、模仿笔迹、条件变化笔迹和绘画笔迹等。
笔迹鉴定是文件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两部分笔迹之间的比较鉴别,确定是否同一人笔迹的一项专门技术。
笔迹检验的原理可概述为:1、书写动力定型决定书写习惯。
书写动力定型,是指自动支配和调节书写活动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的效应活动体系。
人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大脑皮层接受一定顺序出现的复合刺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暂时联系条件反射系统。
经过反复的书写练习刺激,即可形成书写动力定型。
书写习惯的生理机制就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的书写动力定型。
2、书写习惯受人的生理结构、教育程度、书写练习情况、气质个性等综合影响,每个人的书写习惯均不相同。
3、笔迹的反映性是笔迹检验的物质基础。
书写习惯必然要在书写的笔迹材料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它不仅在长篇的、正常书写的笔迹材料中能反映出来,而且能在笔迹数量少和非正常的笔迹材料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就是有故意伪装也不会彻底改变。
4、笔迹的相对稳定性是笔迹检验的基本条件。
一个人的笔迹在长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由于人的书写动力定性的守常性,语言文字社会规范与规则变化的缓慢性等,决定了一个人不同时期形成的笔迹虽有差别,但其本质特征不变。
5、笔迹的总体特殊性是笔迹检验的鉴别依据。
这是由于个人的书写习惯具有共同性与特殊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不同人的笔迹特征既有符合又有差异,而特征总和则各不相同。
在实际工作中送检人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笔迹鉴定到底是凭仪器还是凭眼睛经验笔迹鉴定是怎样进行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大前篇的笔迹鉴定原理中已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实,笔迹鉴定主要就是凭眼睛即鉴定人的水平及经验 ,仪器只用到辅助观察的显微镜。
笔迹鉴定主要依靠对笔迹特征的判断。
凡是与标准写法印刷体不一样,或与大多数人写法不一样的都是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伪装 书写改变笔迹特征范围的规律 二) 书写人伪装笔迹 ,总有其 主客观基础 ,伪装 书 写 改 变笔 迹 特 征 的范 围不 可 能超 出其 想 象 力 和 书 写
能力 。
假象共存。如 “ 慢与快” “ , 楷与草” “ , 断与连” , “ 繁与简” ,前者往往是假象 ,后者则经常是书写习
一
一
画的书写动作 。这种抑制与反抑制 的相互作用 ,
就会导致连续的书写运动间断,使笔迹现象反映出
真实 和虚假 两种不 同的 “ 特征 ” 。
伪 装 书写 ,由 于强行 改 变 正常 的书写 运 动 ,必
、
然要抑制书写习惯动作 ,间断书写活动的连续性及 其 内在联系 ,导致运笔无规律 ,笔力起伏无节奏 , 笔断意也断 ,笔迹特征支离破碎 ,相 同笔画和字的 相 同组成 部份 的形 态 出现相互矛 盾 的现 象 。
惯 的真 实反 映 。
二 、摹仿 书写机理决定其笔迹特征与伪装书写
不 同
任意性伪装 书写的笔迹 ,书写人随意拉长 、倾 斜一些笔画 ,改变字的搭配 比例 ,使其 变得奇形怪 状 。但更 多 时候 ,书写 人 是 以其 见 过他 人 的笔 迹 特 征或 印刷字迹 特征 作为 伪装 的模式 ,或者 以其 现 实 、突 出 的 笔 迹 特 征 作 为 虚 拟 模 式 进 行 伪 装 书 写 。 使笔迹 表现得 接近 正常 ,并 能够掩饰 部份 书写 习 惯。在寻找改变其笔迹特征的模式时 ,有时书写人 常由现实 回到历史 以其历史笔迹特征代替现实 的笔 迹特征作为 伪装模 式 ;或者在其 书写技能范 围内 , 以其不稳定 、不突出的笔迹特征代替其稳定 的突 出 的笔迹特征作为伪装模式 ;或者将特定部位的笔迹 特 征加 以泛 化 ,企 图达 到 “ 已” 的 目的 。汉 字 书 异 法讲究美观 ,同样 的组成部份在单字不 同的部位有 不 同的书写要求 ,书写人为了伪装笔迹 ,有时将这
《 青海捡 察》 2 0 年第 3 09 期
青海i察 险
检察技术
出现 。尤 其 在 同 一 份笔 迹 检 材 中多 次 出现 同一 类 型 伪 装现 象 时 ,对 判定 伪 装 笔 迹 和确 定 笔 迹 特 征极 具
但其 中又必然有正常笔迹存在。如 书写水平时高时 低 ,字体 时楷时草 、时繁时简 ,字形忽长忽扁 ,字
由于伪装 书 写 时书 写人 的注 意力 集 中在 运 笔动 作上 ,倾力筹划如何改变笔迹特征 ,因此 ,其所形
异 同
伪 装笔 迹 是 书写人 在 主观 意 志 的支 配下 ,故 意
改变 书写动力定 型 ,干扰 自动书写动作锁链体系 , 歪 曲 自己的笔 迹 特征 ,妄 图达 到笔 迹 鉴定 难 以认 定
特 征 ,时常要 用 “ ” “ ” “ ” “ ”的方 涂 、 改 、 添 、 描
特征 的书 写方 式 。书 写时 ,书 写人 必然 要 抑 制 自己
的书写动作 习惯 ,干扰正常的书写活动 ,在其能力 所 能控 制 的范 围 内 ,不 同程 度地 改 变正 常 的 书写 运
动 ,使笔迹呈现 出某些异常现象 。但书写动力定型 具有很强的能动性 ,在书写活动 中,会顽强地抵抗 对其 施加 的改变 ,表 现 出稳定 的书写 动作 痕 迹 。书 写人 要改 变 自己的笔 迹形 象 ,必须 由意 志控 制一 笔
的一类笔迹 。
( 伪装笔迹与正常笔迹不同特点及其依据 一) 成 的笔 迹必然 出现 运笔 缓慢 ,笔 画粗重 ,行笔呆 滞 , 正常书写 , 由自动的书写动作锁链体系完成 笔力轻飘 ,笔画转折生硬 ,笔画弯 曲、断续等。即 是
的。书写活 动 的各个 环节是 环环相 扣 ,首尾 相随 的 ,
伪装 书写是 通 过抑 制 书写 习惯 ,歪 曲 自己笔 迹
“ 、 “ 、 “ ” “ 慢” 重” 直 、 断”现象。这些都由于伪 装 书写人 注意力 定 向强制集 中造成 的。 伪装 书 写时 ,书写人要 考 虑伪装 的模 式 ,在思
索 运 笔 过程 中 ,必 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现 短 暂 顿笔 、 中途 停 笔 、
书写轻松 自如 ,运笔动作连贯,反映出习惯性的运 行趋 势 和 内在联 系 ;笔力 轻重 变 化有 节 奏 ,运 笔有
间歇 而不 间 断 ,笔 断 而意 连 ;笔迹 特 征成 体 系 ,书 写动作呈 规律地显 现 。 正 常书 写时 ,注 意力 主 要集 中在 如何 组织 文 章 内容上 ,书写 活动 是 由书 写动力 定 型 自动 化 系统完 成 的 ,书写 人 只需用 视 觉 、动 觉 、触 压 觉 、动 觉监 视 ,调 整书 写 的效果 即可 。因 而书写 动 力定 型 的成 年人正 常笔迹 ,反映 出运 笔 自然 ,笔 画流畅 的特 点 。
检察技术
青海梭察
伪装与模仿笔迹异同及鉴定要点
青海 ・ 海东分院 刘存 国 ●
在笔迹鉴定 实践 中,将正 常笔迹与伪装笔迹 、 伪装笔迹与摹仿笔迹或正常笔迹与摹仿笔迹相混淆 , 从 而 导致 鉴定 结论 出现 差错 是 常有 的。那 么 如何 使 这种常有的错误降到最低呢? 伪装 书 写与正 常书 写不 同 机理 及 笔迹 特 征
的大 小不 一 ,字 行 和单 字 倾 斜方 向时 左 时 右 ,字 行 字 间 间 隔时 紧 时松 ,运 笔 时 快时 慢 ,笔 画时 断 时续 等等 现象 。这 些相 互对 立 的 “ 特征 ” ,常 常是真 象 与
价值。笔迹鉴定实践证 明,偶尔出现异常现象的那 类 “ 征” 特 ,很 可 能 是 假 象 ,多 次 出 现 异 常 的那 些
断笔 和另起 笔 现象 。这 是 书写 活动 由正 常到 伪装 的
过渡。由于书写活动的间断 , “ 、 “ 、 “ 顿” 停” 断” 之前 的特征一般是真实的 ,在其之 中和之后的特征 般是虚假 的。
一
伪装书写时 ,由于意志的制约机制 ,当注意力 减弱时,原有书写习惯必然顽强地表现 出来 ,使笔 迹 表 现 出 固有 的特 征 。 书写人 为 了掩 盖 自己的笔 迹
式加 以掩饰。即把暴露书写习惯 的字迹或笔画涂掉 重写 ,或改动笔画、添加笔画 、重描修饰笔 画等 , 以掩饰 真实 的笔迹 特 征 。一般 来说 ,修 改 之前 的特 征是真实的,修改之后 的特征是虚假 的。这些都是 书写 习惯抑 制与暴 露 的规 律性反 映 。 这些异常现象 ,在伪装笔迹中必然不 同程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