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压力导丝测定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压力导丝测定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左 维 (廊坊爱德堡医院心内科,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 目的:评价使用压力导丝测量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应用于冠心病(CHD)弥漫性长病中,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78例CHD弥漫性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利用压力导丝测定得出的FFR的结果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经皮状动脉介入(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或者药物治疗,跟踪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绞痛发生情况差异,同时对比两组手术花费和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支架植入数量情况㊂结果:两组植入支架数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㊁对照组分别为16个㊁27个;冠状动脉病变数没有差异;研究组住院天数㊁总费用分别为(12.5±3.7)d㊁(4.17±0.57)万元,对照组分别为(15.7±4.1)d㊁(7.1±0.89)万元;研究组心绞痛㊁MACE发生率分别为3例(7.69%)㊁4例(10.26%),对照组分别为8例(20.51%)㊁6例(15.38%),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FFR作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参照指标,可以有效减少支架的植入数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1年内MACE结果更良好,值得推广应用㊂
[关键词] 压力导丝;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心脏不良事件
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心血管系统类型疾病困扰着当代中老年人,作为常见心血管慢性疾病,因体内脂类物质代谢发生紊乱,脂类物质附着管壁,随着时间的增加,冠状动脉变得越来越狭窄㊂由于自身血液流动不流畅,患者会因为(此)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前来就诊㊂随着科技的发展㊁社会的进步,影像技术逐渐成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技术越发广泛,一个最为敏感准确诊断指标对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1-2]㊂本研究通过分析评价压力导丝测定FFR和常规治疗下,对CHD患者支架植入数量差异,以及统计术后预后和医院花费㊁住院天数,对该技术可靠性进行评价,对病程发展的判定掌握有效数据提供临床依据,为CHD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借鉴,现报告如下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CHD弥漫性长病(变)患者78例,并分为两组㊂入选标准:研究组列入研究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定义和分类标准㊂排除有严重心㊁肺㊁脑疾病等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有出血倾向者或处于妊娠期㊁哺乳期等无法进行手术者;排除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史者㊂临床资料如下,研究组为压力导丝测量FFR治疗组:年龄48~68岁,平均(53.7±4.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11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年龄46~71岁,平均(54.9±4.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稳定型13例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要求,并经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通过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判断是否植入支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判断标准,狭窄程度>70%为界限值,进行PCI治疗或者是药物治疗㊂动脉支架及造影技术均参照(冠状)动脉造影指南,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标准㊂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经压力导丝回撤测定FFR,曲线变化明显的患者实施PCI治疗,变化不明显者实施保守药物治疗㊂冠状动脉造影:使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注射造影剂,记录影像数据,在感兴趣区进行检测,并选取质量最佳影像进行后续评估㊂FFR检测:首先用硝酸甘油对血管进行扩张,等待完全扩张后,将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口处进行校正调整,使用规格为0.014英寸,推至病变处,静脉快速注射三磷酸腺苷,在血管最充盈的时候撤出压力导丝,记录FFR曲线㊂围术期所有患者严格遵守冠心病治疗指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㊂
1.3 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植入支架数量㊁冠状动脉病变数差异;并统计住院期间总费用㊁住院天数,以及随访期间心绞痛和MACE(事件)发生数量差异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数据,统计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植入支架数量差异明显,P< 0.05,研究组㊁对照组分别为16个㊁27个;冠状动脉病变数没有差异㊂见表1㊂
2.2 两组治疗结果评价:研究组住院天数㊁总费用分别为(12.5±
3.7)d㊁(
4.17±0.57)万元,对照组分别为(1
5.7±4.1)d㊁(7.1±0.89)万元;研究组心绞痛㊁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例(7.69%)㊁4例(10.26%),对照组分别为8例(20.51%)㊁6例(15.38%),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㊂见表2㊂
表1 两组支架数量和病变情况
组别例数植入支架数量冠状动脉病变数研究组3916①53
对照组392759
χ25.8293.294
P值0.0090.12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 两组住院时间㊁费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
(x±s,d)
住院总费用
(x±s,万元)
心绞痛
[例(%)]
MACE
[例(%)]
研究组3912.5±3.7①4.17±0.57①3(7.69)①4(10.26)对照组3915.7±4.17.1±0.898(20.51)6(15.38)χ25.9187.3605.8216.283 P值0.0300.0020.0040.007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心血管疾病数与日俱增,冠脉的堵塞狭窄使得供血期血流灌注量减少,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出现急性㊁慢性的心肌功能紊乱㊂CHD是因(冠状)动脉出现狭窄㊁血液流动缓慢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功能紊乱,导致胸闷,严重者可导致休克㊁猝死,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㊂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成形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对心肌评价显得越发重要,冠脉造影作为CHD诊断金标准,可以对血管的狭窄程度进行可靠测定,但是对远处血流情况评价匮乏,经近些年学者对FFR 的临床研究,该指标对冠脉血管的评价价值得到一致认可, FFR<0.75是心肌缺血判定临界值,可以术前评估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有重度狭窄这类需要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梗塞的患者来说,术前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是非常重要的[3-6]㊂对于CHD患者没有诱发缺血的狭窄病变植入支架反而有诸多风险:①潜在性再狭窄,内置血栓的发生风险增加;②支架成本较高,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③内置支架收益反而没有药物治疗得到的治疗收益大㊂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不明确㊁多处病变㊁临界点者,对支架的合理使用显得更加重要㊂常规动脉造影术㊁多层螺旋CT㊁OTC并不能特异性识别心肌缺血处的病变,通常都是临床医师凭借自身经验进行介入治疗还是药物治疗,而FFR可从生理学上进行规范指导,有效减少不当的植入支架数量,减少患者花销,预后良好,减少术后心绞痛和不良事故(件)发生率,收(受)到了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称赞㊂FFR通过利用血管病变有狭窄处的血流有
能量丢失,因为内部压力变小,出现曲线波动,压力导丝可以
对全血管进行FFR可靠记录㊂对于没有明显曲线跳跃波动
者,可以使用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弥漫性病变,内部植入支架
反而会对血管上下端病变压迫,使血管更狭窄,甚至出现血
栓;对于有明显曲线波动者植入支架治疗㊂
在本研究中,78例CHD弥漫性长病患者,两组在冠状动
脉病变总数没有差异的情况下,使用压力导丝测量FFR组在
治疗时植入支架总数量明显降低,治疗前进行FFR检测可以
有效降低内置支架数量,避开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心绞痛;术
后一年随访,研究组的MACE不良事故(件)发生率更低,预后
更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7-8]㊂对于CHD患者要从日常点滴小事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保持好心情,每日进行适当
的锻炼,避免劳累,注意饮食,日常生活通过药物辅助结合合
理的饮食㊁积极的心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控制病情㊂
综上所述,用压力导丝测定FFR用于CHD患者的治疗提
供了良好的判定标准,操作简单,减少支架的使用,避免医疗
资源的浪费,而且有效降低不良事件,降低花费,值得推广㊂
4 参考文献
[1] 李旭东,路 雯,李明哲,等.压力导丝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15,30(7):755-757.
[2] 吴玉塘.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131-133.
[3] 王前程.压力导丝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6(3):243-247. [4] 李维军(综述),潘家华(审校).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24(7):2179-2180.
[5] 殷拥军,张宏才,伍 洲,等.ATP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压力导丝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6,25(007):558-562.
[6] 刘 韵,齐丽春,支继新,等.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16):3189-3192.
[7] 王 辛,李学奇,夏洪远,等.冠状动脉内重叠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030): 5970-5973.
[8] 齐 磊,田春英,王国泉,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J].临床荟萃,2013,28(8):932-932.
[收稿日期:2020-09-10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