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一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
故选B。
6.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理念的是
D、缺碘或碘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应适量补充碘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粗盐提纯、配制氯化钠溶液是初中重要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B.除去粗盐中Na2SO4杂质的试剂:Ba(NO3)2溶液
C.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固体的操作:降温结晶
D.配制质量分数15%的NaCl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则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选项错误。
故选A。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H2验纯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NaOH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验气密性,需形成密闭装置,图中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不能检查气密性,故A错误;
B、氢气验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声音较小,说明氢气纯,故B正确;
C.验: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O2
D.除: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可以将混合气体直接点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实验室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不符合题意;
B、排水法收集H2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符合题意。
故选D。
14.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故选C。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观察到白雾
C.将CO通入灼热CuO,固体逐渐变黑D.将CO2通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观察到白雾,故B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则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但产生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灭火不一定需要隔绝氧气,如灭火还可以通过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酸、碱、盐的溶液均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酸、碱、盐的溶液,也可能是金属,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将CO通入灼热CuO,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使黑色固体变红色,故C错误;
D.CO2通入CaCl2溶液,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详解】A、由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B、由图知,钛原子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钛原子中子数约为26,选项错误;
C、钛元素的名称带“钅”,钛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钛是位于周期表第4行的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1.下列“重庆记忆”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国庆灯光秀B.除夕烟花秀C.南天湖赏雪D.仙女山滑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国庆灯光秀,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除夕烟花秀,燃放烟花,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南天湖赏雪,下雪,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A.实验安全:不尝任何药品B.生产安全:规范操作、保持距离
C.食品安全:用甲醛泡毛肚D.用电安全:保持通风、人走断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毒性,故不能尝任何药品,选项正确;
B、规范操作、保持距离,避免危险发生,选项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泡毛肚,选项错误;
D、保持通风,使电器及时散热,人走断电,避免人不在发生故障,引起火灾,选项正确。
A.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B.用足量硫粉代替红磷实验,不能得到实验结论
C.bc段气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
D.实验过程中,可能在c点打开了弹簧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压强减少,打开打开止水夹时,进入的水占集气瓶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错误;
重庆一中初2023届22-23学年度下期阶段性消化作业(三)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2.利用化学反应 ,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舱内处理呼出的CO2。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体现了CO2的还原性B.反应中H2发生了氧化反应
C.H2可能来自于电解水D.产生的水可以再次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中氢气夺去二氧化碳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体现了H2的还原性,选项错误;
8.2022年9月9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其中含有钛等元素。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C.钛是位于周期表第2行的金属元素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答案】A
【解析】
A.蔗糖B.植物油C.泥土D.面粉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
故选C。
15.逻辑推理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则产生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灭火一定需要隔绝氧气
D.酸、碱、盐的溶液均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酸、碱、盐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碱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A.氧化物——氯酸钾、氧化镁B.混合物——生铁、石灰石
C.碱——纯碱、烧碱D.有机物——C2H5OH、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镁是由Mg、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A。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硝酸银固体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镁粉、铝粉
C.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固体
D.向等质量CuO、Cu(OH)2中分别加入过量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氢离子不变,170份质量的硝酸银置换出143.5份质量的氯化银,溶液质量增加,故氢离子的浓度减小,pH增大,待完全反应后,加入硝酸银,硝酸银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pH增大,但是当硝酸银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故pH不会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不符合题意;
B、反应中H2和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选项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H2可能来自于电解水,选项正确;
D、产生的水可以再次利用,节约资源,选项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实验室制H2、CO2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B.取:排水法收集H2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D、仙女山滑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科学饮食是一种健康理念。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生菜B.草莓C.鱼虾D.面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草莓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鱼虾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面条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C、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C错误;
D、使用托盘天平应遵循“左物右码”,NaOH固体易潮解,不能用纸片,要用玻璃器皿,故D错误。
故选B。
10.归纳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结构:CO、CO2都由分子构成B.用途:生石灰、熟石灰都能治疗胃酸过多
C.性质: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相似D.危害:碘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故选A。
4.下列厨房用品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不锈钢锅B.陶瓷碗碟C.塑料沥水架D.楠竹筷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陶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C、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楠竹是一种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有关物质类别的归纳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固体的操作是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D、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
(1)海洋中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氯化钠能为人体提供钠元素,钠元素属于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镁粉、铝粉,一开始,金属不足,酸过量,镁和稀硫酸反应: ,铝和稀硫酸反应: ,相对原子质量:Mg> ,故铝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最后,金属过量,酸不足,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不符合题意;
C、向Mg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加,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 ,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置换出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溶液质量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变小,待氯化镁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待氢氧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硫与氧气燃烧时消耗了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压强变小,进入的水占集气瓶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能得到实验结论,选项错误;
C、由图知,bc段气压增加,是因为红磷燃烧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瓶内压强变大,选项正确;
D、由图知,在d点打开弹簧夹,使压强恢复至反应前大小,后压强不变,选项错误。
D、向等质量CuO、Cu(OH)2中分别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一开始,酸不足,故生成硫酸铜的质量相同,后酸过量,由于相对分子质量:氢氧化铜大于氧化铜,故氧化铜生成硫酸铜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1分)
17.浩瀚的海洋蕴藏了丰富的化学资源,比如氯化钠、碘化钾、天然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