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健康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健康管理
一、目的
冰刺激疗法直接对吞咽有关的器官,例如: 舌、软硬腭、咽后壁、口腔黏膜及吞咽反射相关肌群进行寒冷刺激,引起肌肉主动收缩,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度。

此外寒冷刺激可以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以使吞咽动作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显著改善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失用性萎缩。

二、适应症
1、符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诊断标准,年龄在7岁—75岁
2、洼田饮水试验3级—5级
3、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听觉言语理解障碍
三、禁忌症
1、并发中、重度认知障碍或失语症,不能配合评估和治疗
2、生命体征不稳定
3、并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疾病。

四、操作方法
(1)冰刺激:患者坐位或半坐位,张口发“啊”音,先用冰棉棒大面积擦刷患者患侧面颊、口周及咽喉部,至皮肤微微发红;接着用冰棉棒进行反复涂擦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咽后壁、舌面及舌体两侧,然后让患者做吞咽动作5 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0 分钟,每日2-3 次。

具体训练时间因人而异,以患者能耐受无不适为宜。

(2)口咽活动度训练:护士将勺子放于患者口唇上、下、左、右位置,指导患者伸舌舔勺,并进行咀嚼动作,以锻炼舌肌、咀嚼肌;做鼓腮、笑、吹气、吮手指动作,以锻炼颞肌、喉部内收肌。

以上训练1~2次/d,20~30min/次,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进行增减。

(3)摄食训练: ①体位: 如单纯舌功能障碍,头后仰可促进食物的传送。

如一侧舌、咽障碍,头歪向健侧使食物位于健侧口腔。

对能坐的患者,取坐位,直头稍前倾,身体倾向健侧30°; 对卧床患者,取仰卧位,躯干上抬头前屈30°,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辅助者位于健侧。

②食物的选择: 选择柔软,易变形,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及不易滞留黏膜的食物。

③一口量: 开始吞咽小量约5 ml,餐具选择薄而小的长柄勺为宜,以后逐渐加量。

④咽部滞留食物可采用空吞咽、交互吞咽、侧方吞咽、点头样吞咽、倾斜吞咽可除去会厌残留食物。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时间选择在患者进餐前20min或餐后2h,体位为半坐位或侧卧位,防止患者发生呕吐、误吸,出现呕吐反射即停止刺激。

2、治疗过程中,注意动作要轻柔、力度适中,避免棉棒折断或棉球脱落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3、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经常检查患者口腔有无红肿溃疡、真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六、疗效评价
洼田饮水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评定:
正常:1级,5秒之内;
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
异常:3~5级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备注:
1)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滞留的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2)交互吞咽: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1~2ml),这样
既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滞留食物的目的。

3)侧方吞咽:又称为转头吞咽,主要用于去除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

以颏部的指向作为
头部转动的方向。

单侧受损导致单侧梨状隐窝内残留的食物时,当头部向受损侧转动并做点头样吞咽动作的时候,同侧梨状隐窝受到挤压,而对侧喉部空间相对变大,利于食物从对侧通过;同时,同侧的受损声带也受到压力而向中线部位移动,有利于气道闭合。

双侧受损时,通过反复的左右转动头部进行侧方吞咽,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

4)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
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

5)倾斜吞咽:主要是指向健侧倾斜头部并吞咽的动作,有利于食团随重力进入口腔和咽部
的健侧,适用于单侧舌部功能障碍和单侧咽部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