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剧中女性角色表演的形体动作与形象塑造——以《江姐》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 总第280期
21
戏剧研讨
红色歌剧中女性角色表演的形体动作与形象塑造
——以《江姐》为例
李红青,寻茹茹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作者简介:1、李红青(1979—)女,汉族,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方向:歌剧。

2、寻茹茹(1980—)女,汉族,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南京大学博士。

基金项目:江西省“十二五”社科纵向课题:《女性主义视阈下1949-1966年中国红色歌剧研究》,项目编号:14YS36
【摘 要】歌剧表演既是声乐艺术,也是视觉艺术,除了歌唱和节奏把握,形体动作也要完美配合。

形体动作越是精炼,越有实际意义,也越具有艺术感染力。

《江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来的第一批优秀歌剧曲目,在创造剧目中角色时,除了要塑造优美声音形象,还需要有和角色性格相符形体动作。

本文将主要围绕形体动作这一方面,对歌剧《江姐》中形体动作与形象塑造关系进行探析。

【关键词】歌剧;江姐;形体动作;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6-0021-02
一、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对江姐形象塑造作用
歌剧首先是声乐艺术,其核心是演唱,所以演唱者要有熟练演唱技巧,语言表达技巧。

但是在歌剧表演中,光有歌唱和语言表达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诠释一个角色,只有配合形象生动舞台动作,尤其是形体动作才能塑造一个丰满歌剧角色。

因此,在歌剧《江姐》舞台表演时,演唱者除了要掌握唱歌技巧和语言表达,更要关注形体动作变化。

(一)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形体动作有助于形象塑造
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外现,是为观众直观了解剧情服务,表演者能通过不同形体动作将角色性格、心理特征形象表现出来,也能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角色性格和情感变化,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激发观众观剧兴趣和注意力。

比如在第六场中江姐和特务对话结束,在坐下来时是扶着右腿缓慢坐到沙发上,虽然动作缓慢,但是脸上表情却异常坚毅。

这两个动作来看,使得观众能够明白江姐此前在审讯室遭到毒打,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另一方面也让观众了解了江姐情感变化,即使在这么严峻形势下,江姐依旧顽强坚韧。

江姐形体动作简单清晰,但每一个动作把握都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刚柔并进,将内心复杂心理活动通过几个关键性的形体动作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迅速捕捉到江姐心理动作,引起观众情感紧张,充满对剧情期待,让江姐形象更加高大。

(二)演唱时形体动作有助于形象塑造
将歌剧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深刻揭示歌剧人物个性以及细微心态变化,演员们都非常注重唱腔动作性,即在演唱时,与相应动作相结合。

例如在歌剧《江姐》第六场中,江姐与敌人在审讯室中交锋,由于敌方屡占下风,所以沈养斋愤怒狂吼:“把她的手指一根一根地钉上竹签!”而江姐此时却没有用语言回击可恶敌人,而是用手轻轻理理头发,并稳步一转身,以她特有神情和举止,在特定音乐陪伴下,从容向行刑室
走去。

这些平和自然、朴实无华形体动作,完美刻画出了江姐内心的强大和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

演员们这些动作都源自于真实生活,但是经过了加工、提炼、夸张和美化,在表演过程中既做到了“象”,又做到了“美”,人物内心世界得以更加深刻揭示,从而更加富于感染力,真正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真实塑造出了江姐沉着、坚毅、大义凛然女英雄的形象。

(三)运用语言表现时形体动作有助于形象塑造舞台语言包括台词语言和角色内心语言,内心语言是通过舞台动作中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如果能配合形体动作,便能对台词起到言语性作用。

比如在第一场中孙明霞说了一句台词:“按你说的那样包装,省委指示和文件都放在……”这时江姐做了一个手势动作,打断了孙明霞的话,并向四周谨慎地查看。

这一系列形体动作意在告诉孙明霞不要再说下去,并示意周围可能有敌人埋伏,小心敌人把信息听了去。

虽然是几个简单不起眼的形体动作,但是却将想传达的意思告诉给了观众,使观众能了解此时江姐内心想法,也给了观众一定想象空间,塑造出了江姐机警、老练共产党员形象。

二、借鉴戏曲的形体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江姐》在人物形象塑造、抒发人物内心情感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我国传统戏曲板腔体技法,深入刻画,取得了强烈艺术效果。

而此时江姐的形体表演动作必须要借鉴戏曲中抬手、甩手、抬腿的形体动作与戏曲唱腔结合,才能体现出民族歌剧音乐特色和江姐革命形象。

在江姐演唱《巴山蜀水要解放》《革命到底志如钢》《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等大段咏叹中,作曲家不仅采用传统戏曲中导板、快板、慢板、清板、流水板、散板(紧打慢唱)等板式来结构唱段,而且形体动作表演借鉴得法。

江姐和姐妹们所唱《绣红旗》中绣红旗动作就借助了戏曲中写意手法,只是用绣红旗表演动作,而非真实用针线在绣,这与西方歌剧写实手法不一样。

江姐形体表演动作正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手法
22李红青,寻茹茹:红色歌剧中女性角色表演的形体动作与形象塑造
继承和发展,塑造出江姐贤惠、温柔的女性革命党人形象;再如在江姐在演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咏叹调时,运用了戏曲中小碎步步法和眼神,将江姐对党忠诚和为革命牺牲形象表现出来。

三、表演时的形体动作与江姐形象特征塑造契合
为了刻画出鲜活生动的角色人物,表演者在演唱歌剧时不仅要表现得落落大方,形神兼备,而且其形体动作必须能够表现该角色人物年龄、身份和性格,这样才能塑造符合该人物形象特征角色。

因为每个角色在歌剧中性格特征以及身份特点都不一样,如果用千篇一律动作来表示某种情感或心理变化,则无法区分角色不同,而且容易对观众误导。

所以在展现《江姐》中人物形体动作时,这些形体动作必须是符合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特征。

不同社会职业、社会身份,在表现该人物时也该有不同形体动作,在表演形态动作时需要展现该人物内心气质。

比如在第七场狱中表演时,江姐和众难友们齐心协力和敌人对抗,这狱中尽管都是女青年,大家社会职业和身份不同,表现出来的形态动作也不一样。

例如江姐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具有革命实战经验的革命党人,所以举手投足之间都能体现其坚毅、冷静和谨慎一面,而其他战友们,比如杨二嫂身份是茶馆老板,所以其形体动作是动作敏捷,腿脚麻利,在照顾婴儿上比较有经验,其步伐用小碎步来表示。

四、表演时的形体动作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歌剧表演带着明确目的性,也就是表演者在唱歌、说话以及做一系列形体动作是为了要描述某件事或是表达某种情感。

在歌剧《江姐》表演中,江姐形体动作也是为了表现江姐内心情感。

比如在第二场中当江姐看到自己丈夫头颅被挂在城门上,江姐一面悲痛欲绝地唱起了《革命到底志如钢》,另一面目光深情望着丈夫,做出要抚摸动作,然后又恋恋不舍往后退,收拾情绪,平静大步向山上走去。

这一系列动作一方面表现出江姐对丈夫情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江姐对于革命坚定。

总之,舞台上表现出来形体动作是为了凸显人物内心情感,或是喜悦、或是悲痛或是愤怒,这些动作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五、结语
歌剧《江姐》的形体动作需要配合演唱台词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凸显人物形象特征,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拉近观众和角色距离。

所以表演者需要熟读剧本,清楚角色性格特征,深入体验角色情感,然后在表演时将形体动作自然娴熟地呈现,充分展现出江姐革命党人、知识女青年沉稳、刚强精神,塑造出江姐伟大革命党人女英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伟芳.从多代“江姐”看民族歌剧演唱的变化和发展[J].音乐创作,2017(11).
[2]高峰.关于歌剧表演中角色形象塑造的有效思考[J].艺术评鉴,2017(16).
(上接第07页)
都献给了喜剧创作事业,他对喜剧发展方向与喜剧舞台艺术的把握显然是要高于司汤达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所极力推崇的莎士比亚浪漫主义——实质表现为一种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具体阐释了司汤达对法国文学样式革新与戏剧艺术转向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同时,本文也指出,司汤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自己的文学追求,即英雄史诗般的叙事以及人物激情与情感变化的精微描摹,但是文学家们对于文学意义的追求不必一致,文学创作的路径并非唯一,因此不能片面地去否定莫里哀、伏尔泰等人的幽默睿智、有很多讽劝话语的戏剧形式。

此外,司汤达偏向于以一种横向的、空间范围内的比较研究视野去考察戏剧形式,在纵向的时间轴上,他看到了时代的革新、历史的变化发展,却没有深入发现根植于法兰西民族中的来源已久的冷静自制、幽默睿智、小国小民式的无英雄主义的法国幽默特质,这种幽默特质对法国人文化生活的影响深刻又恒长久远,这也是为什么司汤达的喜剧创作理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而莫里哀等人的幽默睿智的杰作却享有长盛不衰的美名。

参考文献:
[1]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M].王道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朱生豪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莫里哀.莫里哀喜剧六种[M].李健吾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高乃依,拉辛.高乃依拉辛戏剧选[M].张秋红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白先勇.台北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唐友霞.从《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探索司汤达的文学理论原则——文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7]“三一律”问题探讨[EB/OL].中国论文网,2012-05-03.
[8]房昱辛.试论莫里哀戏剧对古典主义艺术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8).
[9]王娜.从电影《天使爱美丽》解读法式幽默[J].法国研究,2015(3).
[10]黄嘉纶.论法国文学中的幽默[J].大观,20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