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
B.经济困难
C.身体不适
D.勤奋好学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
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5.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

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

④盈:满,满满的。

⑤璧:圆形的玉。

⑥常:通常的、固定的。

⑦邑:城市、县。

⑧苗裔:后裔、后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采贤俊于岩穴/贤哉,回也
B.亡国之余/亡处亡气
C.有何异才而应斯举/逝者如斯夫
D.何必常处/将复何及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

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6.课外文言文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
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
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7.课外阅读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①,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

道士云: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

乃受之。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

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

女抱树娇啼。

家人绐②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③下,乃行。

女归,受庄氏聘。

庄丙戌登进士,为兴化令,夫人大喜。

窃意十余年,橘不复存;及至。

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

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

更奇之。

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悴无少华。

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

至秋,果解任。

异史氏曰: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

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注]①兴化令:福建兴化县县令。

②绐(dài)之:哄骗。

③墀(chí)下:台阶下的空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问之故役________ ②更奇之________
③憔悴无少华 ________ ④窃意十余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

②橘其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

(4)有人认为,蒲松龄志异小说以超现实的情节反映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结合《橘树》加以具体说明。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

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

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

”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

②御:驾驶(马车)。

③失
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欺我欺________
②母去四子寒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

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的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年与时驰 ________
②俭以养德 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
④意与日去 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诫子书》作为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在很多方面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格式,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80。

例:惜时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诸葛亮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诲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唯有珍惜时间,方能不负芳华,成就梦想。

虽是老生常谈,但慈父对儿子的教导,字字句句皆出真心,启人深思。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屠大窘窘:________
②眈眈相向眈眈: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犬:________
④意暇甚意:________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通过写人与狼的斗争,表现了狼__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作答)
(4)简要评价屠户“杀狼”的行为?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缀行甚远 ________
②弛担持刀 ________
③意暇甚 ________
④狼亦黠矣 ________
⑤止增笑耳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任意写出3个。

并想一想,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4)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B.意暇甚意甚仓皇
C.相去数十步意与日去
D.乃舍此乃悟前狼假寐
(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竖下视之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宋之丁氏
C.有闻而传之者而顷刻两毙
D.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C
解析:(1)C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惟”为只、只有的意思。

写出了欧阳修读书时废寝忘食,专心致志读书的情形。

(4)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5)从欧阳修读书时的“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我们学习他的专心致志;从司马光读书时的吟诵文章、熟读成诵、思考其含义,我们要学习他读书多背诵,多思考;从欧阳修忘寝废食读书和司马光抓紧一切时间读书,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共同点:勤奋好学。

2.B
解析:(1)诫(告诫、劝勉);致(达到);险(轻薄)
(2)①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②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B
3.D
解析:(1)增长;立志;逝去、消失
(2)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②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治性情。

(3)D
4.D
解析:(1)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从容,悠闲;大腿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D
5.C
解析:(1)C
(2)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蔡洪:连举事例,从侧而回应,给对方有力的反击,运用类比或比喻的手法,增强语言气势。

陈元方:针锋相对,从正面直接回应友人的无信无礼。

6.A
解析:(1)A
(2)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示例:①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才显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②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

③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7.(1)以前的;觉得奇怪;小;想
(2)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
(3)①刘公任期满,橘树已经粗得一把能满满握住,这年刚刚结出果实。

②难道桔树和这个女子早有缘分吗?怎么相遇这样的巧合呢。

(4)橘树和刘公女缘分神奇,刘公女小时候对橘树照顾有加,橘树长势很好;刘公女离开后,橘树“茂而不实”;后来刘公女随夫君回到兴化县,橘树开始结出累累果实;将要离开时,橘树就“憔悴无少华”。

这些情节是虚构的、超现实的,但是通过人与树离奇故事反映学会感恩、重情义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8.(1)欺骗;离开
(2)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

(3)爱护兄弟(或:重视亲情);顾全大局
9.C
解析:(1)C
(2)疾行,指迅速逝去;培养;增长;意志
(3)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4)示例1:节俭的力量。

俭就是节俭、俭朴。

在生活中能做到不以物欲左右自己的心志,才能真正做到内心的宁静。

“俭以养德”,强调的是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质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这是诸葛亮人生智慧的总结,也是他严于律己的人生写照
示例2:简约的力量。

言简意丰,韵味悠长。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用短短几十字,就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透彻深刻。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饰雕琢。

作者以平易的说理将自己的平生经验全数传达给儿子
示例3:宁静的力量。

静就是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静就是享受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做到静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静静的沉思,安静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非宁静无以致远”,摒除了名利的束缚,自然就能淡泊自处;做到淡泊和宁静,就能志向明确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10.(1)处境困迫,为难;凶狠注视的样子;像狗似的;这里指神情,态度;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①骨头已经扔完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黠(变诈)
(4)文中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若不是狡诈的狼步步紧逼,屠户也不会杀狼,所以屠户杀狼是被迫自卫的正义之举;在看清恶狼本性后,屠户没有怯懦退缩,体现了人性中勇敢镇定和智慧的一面。

11.(1)连接、紧跟;解除、卸下;从容、悠闲;狡猾;罢了
(2)①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3)①示例: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引狼入室、如狼似虎等
②大都是贬义词,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意思对即可)
(4)示例:对待像狼一样的悲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不能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或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12.B
解析:(1)B
(2)B
(3)D
(4)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5)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