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线损管理办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目次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3)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6)
6 附则 (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线损管理办法
1 总则
1.1为加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线损工作管理,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部、超高压输电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各省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6号)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能源电[1988]18号)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7号)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令第23号)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 325-198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T686-1999)
3 术语和定义
3.1 线损: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和损失,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3.2 技术线损: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由各个传输介质固有的物理特性所产生的电能损耗。
3.3 管理线损:电能在电网传输过程中,由于计量、抄表、窃电及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电能损失。
3.4 线损率:指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地市局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可参照执行,具体按各省公司制定的实施细则执行):
(1)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主网网损率×送外省区电量)/(供电量-送外省区电量)]×100%
(2)网损率=网损电量/电网输入电量×100%
其中:
供电量=本企业统一核算发电厂上网电量+本企业购入电量;
售电量=所有用户的抄见电量之和;
本企业统一核算发电厂指本企业所属电厂;
送外省区电量是指南方五省区之间互送电量,不含送南方五省区外电量(送南方五省区外电量视为售电量);
网损电量=电网输入电量-电网输出电量
主网网损率对各省电网而言指各省220kV及以上电网(不含220kV主变损耗)的网损率。
3.5 线损率异常波动:指综合线损率环比或者同比变化过大,数值变化超过正负1个百分点。
3.6 计量点:指各装设电能计量装置用于电网经营企业与外部贸易结算及内部考核计量电量的位置。
3.7 线损理论计算:指电网企业根据设备参数和实测运行数据,对其所属输配电网络进行理论损耗的计算。
3.8 无损电量:指线损由用户承担的专用线售电量和趸售电量。
3.9 趸售电量:指销售给其他电力企业的电量。
其他电力企业一般指与公司联网(网外)的各县级电力公司。
3.10 厂用电率:指发电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消耗的电量占发电量的比率。
一般来说下列电量不计入:
(1)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力消耗量。
(2)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
(3)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
(4)发电机作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5)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6)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电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
(7)修配车间、车库、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等)的电量。
计算公式:厂用电率=厂用电量/总发电量×100%
3.11 综合厂用电率:指发电厂综合厂用电量与总发电量的比率。
发电厂综合厂用电包括厂用电和主变损耗以及其它用电量。
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率=(总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总发电量×100%
其中:上网电量=电厂输出给电网电量;
下网电量=电厂从电网吸收电量
4 职责
4.1 公司计划发展部、市场营销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农电管理部、系统运行部及公司有关部门按公司有关职能分工分别履行各自相关职责。
4.2 公司计划发展部职责
4.2.1 负责公司线损(含综合厂用电率)的归口管理。
4.2.2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指令,组织制定公司线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组织制定公司中长期降损规划。
4.2.3 负责组织制定和下达公司年度线损率(含综合厂用电率)计划指标,并分解下达到南网总调、调峰调频公司、各省公司。
4.2.4 负责定期统计、分析线损指标和综合厂用电率指标完成情况。
4.2.5 负责组织开展公司系统线损“四分”管理与统计分析,组织开展线损理论计算,组织开展线损指标异常波动分析,组织制定降低线损的管理与技术措施。
4.2.6 负责组织制定降低综合厂用电率指标的管理与技术措施。
4.2.7 负责组织开展公司系统线损、综合厂用电管理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
4.2.8 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和检查南网总调、各省公司开展线损管理及调峰调
频发电公司开展综合厂用电的管理。
4.2.9 负责配合开展线损率和综合厂用电率指标考核。
4.3 公司市场营销部职责
4.3.1 负责公司管理线损、综合厂用电的管理。
负责线损“四分”的计量、数据管理,具体负责分区、分台区的线损指标统计分析;配合开展线损、综合厂用电率指标异常波动分析工作。
4.3.2 负责配合制定中长期降损规划。
4.3.3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管理降损工作计划。
4.3.4 负责将公司线损管理有关内容纳入市场营销管理制度与标准。
4.3.5 负责统一、规范公司抄核收管理。
4.3.6 负责电能计量装置和相应采集系统的归口管理。
负责完善计量、营销系统、营配一体化系统等节能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满足线损数据统计信息化需求。
4.3.7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和检查各省公司开展管理降损工作。
4.4 公司生产技术部职责
4.4.1 负责公司线损、综合厂用电的技术管理。
配合开展线损、综合厂用电率指标异常波动分析工作。
4.4.2 负责配合制定中长期降损规划。
4.4.3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技术降损工作计划。
4.4.4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线损、综合厂用电管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公司电力设备、设施的能耗技术标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4.4.5 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和检查各省公司开展技术降损工作。
4.5 公司财务部职责
4.5.1 负责明确公司资产管理范围的界定,配合确定公司线损统计的三种口径范围(省公司母公司口径、全资产口径和电网口径)。
4.6 公司农电管理部职责
4.6.1 负责协助开展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
4.6.2 负责组织开展公司县级供电企业线损指标的统计、分析,定期报送国家有关部委。
4.6.3 负责协助指导、监督、协调各省公司开展农电降损管理工作。
4.7 公司系统运行部职责
4.7.1 负责公司网损管理,配合开展线损率指标异常波动分析工作。
4.7.2 负责科学制定电网运行方式,降低电网运行损耗。
4.7.3 负责组织开展主干网架的网损理论计算和统计分析,组织开展西电东送主通道范围内线损的统计、分析和报送工作。
4.7.4 负责定期组织开展西电东送主通道线损理论计算。
4.7.5 负责开展系统潮流计算,分析、总结电网结构与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电网规划改进建议和电网运行改进措施。
4.7.6 负责指导、监督各级调度系统开展网损的技术管理工作。
4.8 超高压输电公司职责
4.8.1 负责本单位线损小指标的管理与统计分析。
4.8.2 负责与各交易方结算关口和考核计量点的电量统计。
4.8.3 负责组织推广和应用节能降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4.8.4 负责配合公司系统运行部做好网损的统计与理论计算工作。
4.9 调峰调频发电公司职责
4.9.1 负责本单位综合厂用电的管理与统计分析。
4.9.2 负责组织制定降低综合厂用电率工作计划;分解下达综合厂用电率指标,监督、检查、考核所属各电厂的执行情况。
4.9.3 负责组织开展综合厂用电管理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
4.9.4 负责组织推广和应用节能降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4.10 各省公司职责
4.10.1 各省公司是公司线损工作的具体管理和责任单位,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线损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公司《线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对照公司各部门职责分工,落实本单位及下属地、县供电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要求与流程。
4.10.2 负责根据公司降损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考核目标,组织制定本省公司的落实措施与实施计划;分解下达线损率指标;监督、检查、考核所属各单位的贯彻执行情况。
4.10.3 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线损“四分”及小指标管理工作。
4.10.4 负责组织统计、分析和上报本单位线损有关数据和信息。
4.10.5 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及所属各单位的线损、网损理论计算。
4.10.6 负责组织开展线损管理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
4.10.7 负责组织推广和应用节能降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5 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线损管理范围确定原则
5.1.1 线损、综合厂用电统计范围。
原则上按设备资产所有权划分,资产范围内按设备管辖范围划分,特殊情况按约定执行。
5.1.2 线损统计口径。
以售电量的计量点位置进行区分,分别是省公司母公司口径、省公司全资产口径、省公司电网口径。
省公司母公司口径是指售电量统计到直供直管的分局终端用户,售县级子公司和代管县公司电量以及送外省电量只统计到趸售关口。
省公司全资产口径是指售电量统计到直供直管的分局、县级子公司及控股县公司终端用户,售代管县公司电量以及送外省电量只统计到趸售关口。
省公司电网口径是指售电量统计到包括直供直管的分局、县级子公司、控股县公司及代管县公司终端用户以及送外省电量。
与售电量对应,供电量及线损率的统计也有上述三种相应口径。
5.1.3 线损率统计口径报送要求。
公司系统线损率统计按照省公司母公司、全资产和电网三种口径报送,对外发布和考核延用省公司母公司口径,向电力行业统计主管部门报送公司线损率按照电网口径报送,向国家有关部委按照省公司母公司口径和电网口径两种口径报送。
5.2 指标管理
5.2.1 线损率指标实行分级管理。
公司分别对南网总调、各省公司下达年度线损率计划指标,对调峰调频公司下达年度综合厂用电率计划指标;各省公司(调峰调频公司)要将年度线损率(综合厂用电率)计划指标认真测算,科学合理对所属供电企业(电厂)分解下达,确保年度计划指标完成。
5.2.2 月、季和年度线损、综合厂用电的统计是线损率和综合厂用电率指标管理及考核的基础。
为了分级统计的需要,一次网输往本单位下一级电网的电量视为售电量。
抽水蓄能电厂的线损(即抽水耗用电量和发电量之间的电能损耗)不计
入线损的统计、计算。
5.2.3 为便于线损管理的检查与考核,对公司系统内线损主要小指标开展统计与分析。
具体指标如下:
5.2.3.1 各省公司小指标
5.2.3.1.1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
5.2.3.1.2 10kV及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
5.2.3.1.3 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率指标。
5.2.3.1.4 功率因数合格率。
5.2.3.1.5 综合电压合格率。
5.2.3.2 超高压输电公司小指标
5.2.3.2.1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
5.2.3.2.2 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率指标。
5.2.3.2.3 变电站功率因数合格率。
5.2.3.2.4 电网电压合格率。
5.3 计量点设置与计量管理
5.3.1 计量点设置原则
5.3.1.1 电费结算计量点:原则上设置在产权分界点,不设置在产权分界点的,应在供用电合同或购售电合同中明确,并按合同约定执行。
5.3.1.2 线损统计计量点:由线损管理部门根据线损统计、线损理论计算、综合厂用电率指标管理实际需要确定,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满足线损管理和发电厂综合厂用电管理的需要。
5.3.2 计量装置管理
计量装置的管理按照公司《电能计量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5.4 营销管理
5.4.1超高压输电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各省公司必须加强各营销管理岗位责任制,杜绝内部责任差错;要加强计量装置升级改造工作,提高计量自动化水平;坚持开展用电检查和营业稽查,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防止窃电和违约用电。
5.4.2 以月度供、售电量对应为原则,统一抄表例日,并严格执行,减少线损率的波动。
5.4.3严格变电站站用电和供电营业场所经营用电管理,变电站的非生产运行用
电(如大修、基建、三产等用电)和供电营业场所生产经营用电应由当地供电部门装表收费。
5.4.4 市场营销部门要加强对客户无功电力的管理,提高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补偿效果。
5.5 技术措施
5.5.1 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重点抓好电网规划、调峰调频电源规划以及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等工作。
5.5.2 按照电力系统无功优化计算结果,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无功设备的运行水平,做到无功分压、分区就地平衡,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
5.5.3 电力调度部门根据电网的负荷潮流变化及设备的技术状况,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实现电网经济运行。
5.6 工作要求
5.6.1 公司系统运行部、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各省公司要在每月10日(节假日顺延)前按公司统一报表制度规定,向公司计划发展部报送供、售电量、线损率、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及综合厂用电率完成情况,并附简要分析说明(按省公司母公司和电网两个口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线损率、综合厂用电率异常波动时,提交专题分析说明,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5.6.2 公司系统运行部(超高压输电公司配合)、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各省公司要按季度、半年、全年做好网损、线损及综合厂用电率分析总结工作,季度、半年总结在次月15日前报公司计划发展部,全年总结于次年1月底前上报。
分析总结报告编写要求参见报告模板(附录C、D)。
5.6.3计划部定期组织系统运行部(超高压输电公司配合)、各省公司进行负荷实测,开展线损理论计算,1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电网每年开展一次线损理论计算。
5.6.4 计划部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和计划,预测线损指标完成情况。
5.7 考核与奖罚
5.7.1 公司每年对各单位的线损管理和综合厂用电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奖罚。
(考核奖罚按省公司母公司口径指标)
5.7.2各省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必须建立线损(综合厂用电率指标)考核
和奖励机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下属供电企业(电厂)进行考核。
6 附则
6.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6.2 本办法由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解释。
附录A:线损指标管理流程
附录B:综合厂用电指标管理流程
附录C:线损分析总结报告模板
附录D:综合厂用电分析总结报告模板
附录A:线损指标管理流程
Q/CSG213087-2011/L1
附录B:综合厂用电指标管理流程
Q/CSG213087-2011/L2
附录C:线损分析总结报告模板
(单位)
(季度、半年、年)线损分析总结报告
年月
一、线损率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线损率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按省公司母公司、全资产和电网三个口径分析)
2、线损率分项分析(按省公司母公司和电网两个口径分析)
(1)网损率、分区(地、县局)线损率分析
(2)分压线损率分析
(3)扣除无损电量之后的线损率分析
(4)典型送、变电线损率中的分线线损率分析
(5)典型配电线损率的分线、分台区的线损率分析
3、分析结论
二、线损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按省公司母公司和电网两个口径分析)
1、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分析
2、10kV及以下电网综合线损率分析
3、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率分析
4、功率因数合格率(变电站功率因数合格率)分析
5、综合电压合格率(电网电压合格率)分析
6、分析结论
三、线损管理工作情况
1、线损“四分”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2、技术降损工作开展情况
3、管理降损工作开展情况
4、网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5、有关工作计划及措施执行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建议
六、附表
1、相关附表C1-6:(按省、地、县三个层级,省公司母公司、全资产和电网三个口径填报)
2、相关附表C7-10:(按省、地、县三个层级,省公司母公司、全资产和电网三个口径填报)
13 / 36
附表C.1 线损分区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线损分区统计表
审核:填表:
16 / 36
附表C.2 线损分压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线损分压统计表
17 / 36
18 / 36
审核:填表:
注:1)表中未注明“直流”的均指交流系统,以下同;
2)如填报单位存在分线统计尚未完全开展的情况,则应在“变损”、“线损”和“变压器损耗所占比例”对应列填报已开展统计的数据,“合计”一列需要填报全部数据。
19 / 36
附表C.3 送变电线路损耗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送变电线路损耗统计表
20 / 36
审核:填表:注:1)如填报单位存在分线统计尚未完全开展的情况,则应在本表中填报已开展统计的数据;
2)合计数为该电压等级所有送变电线路统计数。
21 / 36
22 / 36
审核:填表:注:1)如填报单位存在分线(分变)统计尚未完全开展的情况,则应在本表中填报已开展统计的数据;
2)本表输入电量指变压器各侧输入电量之和,输出电量指各侧输出电量之和;
3)合计数为该电压等级所有变压器统计数。
23 / 36
附表C.5 典型10(6)kV线路损耗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10(6)kV线路损耗统计表
审核:填表:注:1)典型10(6)kV线路按负荷高、中、低各选三条线路作为典型统计;
2)合计数为所有10(6)kV送变电线路统计数。
24 / 36
附表C.6 典型线损分台区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线损分台区统计表
审核:填表:注:1)典型台区按负荷高、中、低各选三个台区作为典型统计;
2)按台区抄表要求,对于单个台区而言,表中供电量与售电量应为同日抄表电量;
3)合计数为所有台区统计数。
25 / 36
附表C.7 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统计表
26 / 36
审核:填表:
27 / 36
附表C.8 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率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110kV及以上变电站站用电率统计表
审核:填表:
28 / 36
附表C.9 功率因数合格率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功率因数合格率统计表
审核:填表:
29 / 36
附表C.10 综合电压合格率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综合电压合格率统计表
30 / 36
审核:填表:注:超高压公司此项为电网电压合格率。
31 / 36
附录D:综合厂用电分析总结报告模板
(单位)
(季度、半年、年)综合厂用电
分析总结报告
年月
一、综合厂用电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二、综合厂用电率线损率分项分析
1、各电厂综合厂用电率分析
2、扣除主变损耗及电厂其他用电量之后的综合厂用电率分析
3、蓄能电厂综合效率分析
4、分析结论
二、综合厂用电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工作建议
五、相关附表D:综合厂用电率统计表
33 / 36
附表D 综合厂用电率统计表
年(季度、半年、年)(××单位)综合厂用电率统计表
审核:填表:注:发电厂用电量为扣除主变损耗及电厂其他用电量后的生产用电量。
34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