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导入
1、播放斯琴格日勒的《咱们新疆好地方》,配新疆风光图片41张。

2、咱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

关于新疆,你还知道哪些呢?(根据学生反应确定是自由说还是提问集体回答,或者是两者相结合)
首先想到吃的: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没有渣。

新疆有着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里地里有着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里木盆地里有着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新疆占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1/6。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地形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俗喻“三山夹两盆”。

北为阿尔泰山,南为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新疆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可是有那么一些人,不知道是望文生义还是别有用心,说什么新疆新疆,那就是新的疆土,为什么不能独立出去呢?那么,新疆到底是不是新的疆土,它什么时候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之内?学完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请打开课本到82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题背景:夕阳下的高昌古城,课题配以金黄色字体,效果很好)
学习新课
板书,释题。

汉通西域包括西汉的张骞两通西域并开辟丝绸之路,和东汉的班超经营西域。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请大家拿出笔,在书的空白地方抄写一遍张骞的姓名。

这是西汉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大家要特别注意骞的写法。

(板书:张骞通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含义(板书)
张骞通西域,什么是西域?
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教师强调三个地理名称: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地区)
呈现西汉地图,标出两关位置。

提到玉门关(呈现图片),人们会想起——师生同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提到阳关(呈现图片),人们会想起——师生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也就是说在诗人所处的那个时期,人们对阳关玉门关以西的西域地区的概念是——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

在汉武帝以前,对于中原人来说,西域也是这么一个概念。

(强调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呈现新中国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西域对应的是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狭义的西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更远的地方,比如西亚、欧洲和非洲北部。

过渡语:张骞通西域是受谁的派遣?(学生答汉武帝)
汉武帝派他去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去了几次?(板书:两使西域)
我们从第一次学期,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去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有学生找到了答案,根据学生回答介绍背景)
这得从西汉初年的形势说起。

(呈现西汉初年疆域图)
指明西域、匈奴的统治区。

西汉初年,西域地区小国林立。

匈奴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已经统一了蒙古大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匈奴帝国。

西汉初年,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已经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匈奴还积极向南推进,不断袭扰西汉边境,占据了河套的地图和河西走廊,对西汉政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匈奴在占据河西走廊的过程中,击败了乌孙和月氏(汉朝称之为大月氏),他们被迫西迁。

其中大月氏
三次西迁,最后迁到阿姆河流域,在战争中匈奴曾杀死大月氏的国王,非常残忍地把他的头颅割下来做成酒器。

所以,人们会认为大月氏对匈奴保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仇恨。

汉武帝得知此事,也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他拟定了一个击破匈奴的战略计划。

——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师生同说,结合图示)。

汉武帝为自己这个战略计划兴奋不已,但他突然想到——派谁去呢?(大月氏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于是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张骞毅然应募脱颖而出,成为西汉出使西域的第一位使节。

角色扮演:你怎么看待张骞这个举动?
请虚拟一个身份和一个情境,从他(她)的角度来发表看法。

(先仔细阅读课本,提取信息,然后独立思考,有了想法之后相互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积极点评。

(点评中涉及张骞渴望建功立业。

有的学生以朋友身份劝他不要去,我予以肯定,的确关心朋友,告知利害关系,此去太凶险;有学生以汉武帝身份说一定要或者回来,我说如果我是张骞,听了这话一定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汉武帝的重托,满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发出了。

让我们从太空俯视地球,借用卫星照片来寻找张骞当年的足迹。

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西出陇西,通过狭长的河西走廊,穿行于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穿过沙漠,越过葱岭,辗转来到大月氏。

一年后再度翻过葱岭,从南道沿昆仑山北麓返回。

大家通过卫星照片可以看出,张骞的出使的历程——非常艰难。

一不小心就可能葬身于沙漠之中或冻死于雪山之上。

(可补充当时的代步工具——马和骆驼)
呈现全景地图,快速动画演示全过程。

张骞公元前138年出发,返回长安的时候是公元前126年。

怎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学生答被匈奴人抓住了,扣留十年)教师倾情(教师的态度十分重要)点拨:我们常说十年寒窗苦,有谁能做到十年时间不忘使命,不该初衷?(反问语气)
如果咱们能做到,咱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十年之后,不忘使命的张骞从匈奴手中逃脱了,辗转赶往大月氏,那么等待他的是不是美好愿望的实现呢?
那么,政治方面的相互交往体现在哪里呢?(互派使节)
过渡: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几十年之后,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板书)
3、西域都护的设置
几十年之后时机成熟,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

(护,是带兵监护。

都护,是总监护)西域都护是官职名称,西域督护府是地方机构名称,与郡同级。

呈现西汉晚期的疆域图,指出其管辖地区。

此后一些中央政权也在新疆设置过管辖机构,比如唐朝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为什么叫新疆呢?因为中国近代史上,这个地区受到英国和俄国的垂涎,中亚浩罕国侵占了新疆的一部分,后来左宗棠带兵收复。

为了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管辖,清朝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

含义是“他族逼迫,故土新归”,意为原来是中国的领土,被外国入侵者占领后,现在又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如果再有人说新疆是新的疆土,我们要以今天所学内容有利辩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设置西域都护,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补充小字部分:班超经营西域。

(通过图示简单介绍)
过渡:汉通西域就是指张骞两次通西域,班超出使并经营西域,而张骞通西域有首创之功。

呈现古人的评价:
呈现“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西域传》(开通通道)
张骞凿空——《史记》(两种理解:开通通道,西域与中原的使节来往源于张骞)
资料:资料: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没有完成与大月氏结盟的任务,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但是开通道路,沟通联系,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一个功绩;互通有无,促进交流,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二个功绩;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新疆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三个功绩;商路畅通,促进贸易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第四个功绩。

西汉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过往的商旅得到了保护,这就使汉朝与西亚、欧洲的商路畅通无阻,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张骞的名字因此和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商道紧密联系起来,这条商道就是丝绸之路(板书)。

因此,所以,我们不能因张骞没有实现汉武帝的期望而说他劳而无功。

张骞出使西域,是古代历史上的壮举,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小活动:你能总结出张骞成功的秘诀吗?(教师归纳: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强调本领域的首创,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等等)过渡:张骞通西域,不仅为西域督护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西方学者说,张骞把悬挂在东西方之间最后一道“珠帘”(比划一下,帘子)掀了起来,因为他开通了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线——丝绸之路。

过渡:其实,张骞通西域,还有一个更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开通了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注意背景图片的选择,有足迹的沙漠]
丝绸之路,首先什么是丝绸?你了解丝绸吗?
小活动:丝绸小知识:说出你所知道的丝绸种类(引导,只呈现14个名称)。

资料:目前,根据丝织品种的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共14类:
1、纱: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纱纽绞形成均匀分布孔眼(即“纱眼”)的纱组织丝织物,也称素纱。

2、罗: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丝互相绞缠后呈现椒孔的罗组织丝织物。

有直罗、横罗、花罗、素罗之分。

3、绫:采用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织物表面具有斜向织纹的丝织物,质地轻薄。

早期织物表面呈叠山形斜纹,“望之如冰凌之理”,故称绫。

4、绢:采用平纹组织,质地细腻、平整、挺括的天然丝织物。

5、纺:采用平纹组织,经纬线无捻或弱捻,质地轻薄、柔软的丝织物。

6、锦:采用重组织,用多色丝线织成的绚丽多彩的色织提花丝织物。

锦是负有盛名的提花绸,古有"织采为文,其价如金"之说。

有蜀锦、宋锦、云锦之分。

7、缎:采用缎纹组织或缎纹变化组织,外观平滑、光亮、细密的丝织物。

8、绨:采用平纹组织,应用长丝作经,棉或其他纱线作纬,质地粗厚、织纹清晰的丝织物。

有素线绨、花线绨之分。

9、葛:采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及其变化组织,经曲纬疏,经细纬粗,织物表
面呈现横向梭纹,质地厚实的丝织物。

10、呢:采用各种组织,应用较粗的经纬丝线,质地丰厚,有毛感的丝织物。

11、绒: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

12、绸:采用平纹组织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丝织物。

绸是丝织品的总称。

其特征为:绸面挺括细密,手感滑爽。

无其他明显特征的丝织品都可称为绸。

13、绡:采用平纹或假纱组织,质地轻薄,呈现透孔的丝织物。

14、绉:采用平纹组织或其他组织,应用经纬加强捻等工艺,织物呈现绉纹效应的丝织品。

其特征为:绸面具顺逆双向皱纹,光泽柔和,手感富有弹性,抗绉效能好。

呈现实物(真丝纱巾,丝绸领带)
介绍汉朝丝织品。

西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

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西汉束腰连衣裙,西汉印花敷彩纱袍,西汉长寿锦残片,汉代西域精绝古国首都尼雅遗址出土的中原织锦——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中心,怎么会有中原织锦?通过哪条道路传过来的?——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含义
呈现标有地名和路线卫星照片,丝绸之路就是这样一条贯穿欧亚的陆路交通线。

为了理解它的含义,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学习:
什么时候开通?(张骞通西域之后)
往返于通道上的主要有哪些人?(汉朝使者,商人。

西域的使者,商人)
他们运输的有哪些货物?(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这些货物当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资料: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
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

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维基百科。

为什么说这些货物之中,丝绸的影响最大呢?请大家阅读导入框内容(丝国,凯撒,埃及艳后特例奥帕特拉都是丝绸爱好者)
呈现身着丝绸外衣古罗马女祭司图片,据史料记载,在古罗马,1磅丝绸可卖到12两黄金。

1磅≈454克,1两=50克。

请问:1两黄金能买到1两丝绸吗?(不能,以刚刚展示的纱巾为例,拿到古罗马卖的价钱,相当于四五千人民币)小结:这些货物中影响最大的是——丝绸,所以这条道路叫做——丝绸之路。

接下来我们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2、基本路线(板书)
掌握这个知识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请同学上来在屏幕上用鼠标把路线画出来,
另一种是进行地图和文字填空(这种办法很好,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洪泽实验
中学初一(2)班的同学选择的是填空,来源于历史填图册,涉及填匈奴、玉门关、
大宛、大月氏等名称,和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画路线图的解说词: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900公里的河西走
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西逾葱岭,出
大月氏,至安息,到欧洲的大秦,向西可以到阿拉伯半岛。

这条路从大月氏有一个
分支,向南到今天印度地区。

另一条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向南可以和
第一条路线合并。

向北至康居,再向西可以到达里海沿岸。

复习巩固,呈现卫星照片,动画演示路线图,文字重复:
欧洲←西亚←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长安
资料: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

地域上...
西亚是指阿拉伯半岛及波斯湾到地中海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阿富汗、巴勒斯坦,高加索山区诸国、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诸国。

丝绸之路长达7000公里,是地理大发现之前最重要的欧亚陆路交通线。

补充: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之后)
与这条陆上交通要道相对应,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

卫星照片动画演示: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岛。

后来明朝大航海家郑和继续西行,最远达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大大延伸了海上丝绸之路。

无论陆路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为沟通东西方做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丝绸之路以后的发展如何呢?
西方学者眼中的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一段不用)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
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这一段请一个学生朗读)
——维基百科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东到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

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开现代丝绸之路。

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

2006年9月7日,联合国首届新丝绸之路明珠城市(中国)评选活动,在山东省日照市拉开帷幕。

3、历史及现实意义
思考:丝绸之路有何历史及现实意义?(板书)
口头提示:当时、后来、现在。

(为降低难度,可以直接引到下一个小活动)小活动:丝绸之路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之路
归纳:商贸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包容之路、渗透之路、对话之路(对话之路,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

对话而不是对抗,谈判而不是战争,就让战争远离我们,就让和平取代贫穷和饥饿……
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

巩固延伸
在一张幻灯片中同时呈现联系的第一帧和请学生选择,是做一份巩固练习还是
欣赏丝绸之路精美图片(学生选择了后者)
附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域是指
A.天山以北的一些受匈奴控制的小国家
B.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C.长安往西到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
D.河西走廊地区的一部分
2.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4.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5.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6.西域都护设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
7.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惟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8.与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二、问答题
9.我国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

(用文字和简略的示意图分别说明)
在《丝绸之路》音配合画中结束课程(音乐和图片的选择要十分用心,我按照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编排图片,一开始以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全部编排结束之后,是丝绸之路运输的丝绸和其他奇珍异宝,接下来是各种地形地貌。

时间长达5分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宣布下课)
板书:
注:此课堂实录系淮安市开明中学赵俊老师在我校举行的淮安市中学历史优课评比中的经典之作。

一、张骞通西域→二、丝绸之路
1.西域的含
义 1、含义2.两次出使西域(前138年,前119年) 2、基本路线
5.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3、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