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性疼痛的行为观察和背根神经节中GAP-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性疼痛的行为观察和背根神经节中GAP-
43表达的变化
王忱张永发刘怀萍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汕头东厦北路 515041
摘要:目的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是神经元发育和可塑性的分子标志,在引导轴突生长和调节轴突形成新的联系上起关键作用。
神经损伤能诱发神经源性疼痛,而由于神经损伤导致远端肢体的去神经支配而发生感觉缺失,大鼠在几天至几周内常出现自噬现象,这一现象却可以作为衡量神经源性疼痛的指标之一;神经损伤也可诱发远端雪旺细胞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GAP-43的表达增加。
目前,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神经源性疼痛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关。
本研究建立两种不同的神经损伤疼痛模型,应用自噬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行为改变,并研究了背根神经节中GAP-43表达的变化,旨在研究神经损伤性疼痛的发生与神经元可塑性的关系,进一步阐明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机理。
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神经切断组(N=60)、B 组为神经压榨组(N=60)、C组为正常对照组(N=10);A,B两组按存活时间不同再各分为六个亚组,每亚组10例。
大鼠伤后存活3、7、14、21、30、60天,用自噬评分观察大鼠神经损伤后的行为改变;并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GAP-43表达的变化。
结果(1)自噬评分:A各亚组比B各亚组自噬发生率比较高,严重程度也教重。
A60自噬平均分为2.1,而B60仅为0.7。
(2)免疫组化:C
组背根神经节GAP-43少量表达。
A组背根神经节GAP-43表达伤后7天达高峰,持续到伤后60天仍有高表达;而B组伤后14天才达高峰,伤后21天即有所下降,伤后60天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不同的坐骨神经损伤方法所致的大鼠自噬程度和GAP-43表达变化不同,提示神经源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的可塑性有关。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生长相关蛋白GAP-43;自噬评分;行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