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遵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年暑假,《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________,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分,讲的是一群小人物用善良相互影响,挣扎着活命的故事。
影片中,主人公程勇从印度走私价格低廉的仿制药卖给白血病患者,来换取高额差价,一开始,他只是为了谋利。
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给患者。
直到程勇锒铛入狱,街头无数白血病患者纷纷摘下口罩目送他,人性中小小的善意的光芒,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让许多人感动不已。
实际上,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程勇的原型,是一个叫陆勇的白血病患者。
现实中,人们将陆勇称为“药侠”,而在他看来,()。
对错有时很难论断,但至少,他让人看到,有人愿意________搀扶别人,一同抵抗残酷的命运。
艺术取材于生活,现实生活始终不输给电影情节,电影中那些温柔动人、________的真实桥段,永远在生活中________地上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蔚然成风竭尽全力栩栩如生接踵而至
B . 风靡一时全心全意有血有肉接连不断
C . 蔚然成风全心全意栩栩如生接踵而至
D . 风靡一时竭尽全力有血有肉接连不断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心中的善良与悲悯被唤醒,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给患者。
B . 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以比进价还要便宜的价格,亏本卖给患者。
C . 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心中的善良与悲悯被唤醒,他冒着被抓的风险,以比进价还要便宜的价格,亏
本卖给患者。
D . 这个原本贪婪自私的小人物心唤醒了心中的善良与悲悯,他冒着被抓的风险,将价格比进价还要便宜的药品,亏本卖给患者。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自己只是一个要活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B . 自己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要活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
C . 一个顺便帮助大家活命、首先自己要活命的普通人,不是什么英雄
D . 英雄是一个不仅自己能活命,还能顺便帮助大家活命的普通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宴饮风俗,为周礼之一。
西周至清朝的历代政府多将其视为倡导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谦让不争的道德教化举措,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
据《仪礼》等文献记载,乡饮酒礼正式的宴饮过程分为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等环节,在升降拜答、注重行为仪式感的同时,将《诗经》音乐的演唱、演奏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主张在艺术层面得以充分展现。
②作为诗乐艺术集中展示的乐宾环节,共囊括了十八首《诗经》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演绎,以表达对宾客的尊敬和慰劳,同时在礼乐教化的层面突出厚重典雅的君子风貌,彰显人伦之道。
乐宾环节,可分为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
③正式的诗乐演出结束后,宾主双方进入开怀畅饮的无算爵环节。
只要不酒后失仪,那么饮酒可以不限量,所以叫无算爵;其间乐工一直在演奏、歌唱诗乐,所以叫无算乐。
席间,举杯连连,歌声阵阵,雅乐为伴,和乐且湛。
借助诗乐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层层递进的互动演绎,礼仪的严肃性与宴饮的娱乐性得以有效、自然地融会贯通,使乡饮酒礼的整个宴饮过程,更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礼乐艺术演出。
酒、礼、诗、乐在此和谐满盈、交相辉映,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④在乐宾的诗乐表演中,乐工的动作、位置、朝向等细节都体现出丰富的礼仪元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升歌与笙奏随着宴饮的节奏,从独立表演到呼应表演,再到合作表演,显示出礼乐艺术清晰、严谨的章节段落感,以及审美体验的完整性。
⑤值得一提的是,乡饮酒礼中乐工们或坐于堂上鼓瑟歌唱、或立于堂下吹笙演奏的技艺分工与表演模式,与我
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巅峰——隋唐燕乐中的,坐部伎与立部伎极为相似,只不过后者在乐队规模上更为庞大、音乐风格上更加多元。
这也说明,乡饮酒礼诗乐艺术作为一种兼具雅乐与燕乐(又称宴乐)功能的演出蓝本,对古代音乐艺术向专业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⑥作为一种专业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乡饮酒礼诗乐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将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从而增强音乐语言的表现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之分,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早期的诗乐艺术明显是以声乐歌唱为主,但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器乐演奏的艺术功能逐渐被放大、强化。
而笙的构造与演奏方式,使其非常接近人声,加之丰富的力度变化与特殊的和声效果,奠定了笙在古代诗乐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乡饮酒礼中演奏的六首笙诗在《诗经》中有目无辞,作品原初是否有唱词,长期以来都有争议。
但从音乐体裁与表现方式的层面,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作品理解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无言歌,而且这些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与今天标题音乐性质的器乐作品很类似。
(节选自何洋《乡饮酒礼中的诗乐》,《光明日报》2018年7月9日)
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饮酒礼在宴饮中将音乐融入其中,使道德礼仪的思想在艺术上得以充分展现。
B.乡饮酒礼的“无算爵”环节,宾主双方饮酒可以不限量,但前提是不酒后失仪。
C.“升歌”与“笙奏”的演奏过程体现了礼乐艺术的章节段落感和审美体验完整性。
D.乡饮酒礼诗乐艺术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答案】D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介绍乡饮酒礼的宴饮过程和诗乐艺术等相关内容。
B . 文章第③段主要介绍“无算爵”、“无算乐”环节的礼乐艺术及其给人的精神体验。
C . 文章第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详细论证了乡饮酒礼诗乐对古代音乐艺术的影响。
D . 文章第⑥段主要围绕乡饮酒礼诗乐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有机结合的特色展开论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饮酒礼“乐宾”环节的音乐,主要是为了突出礼乐教化中的君子之风、彰显人伦之道。
B . 在乡饮酒礼“无算乐”环节中,酒、礼、诗、乐和谐满盈,给人以精神体验和文化熏陶。
C . 早期诗乐艺术以器乐演奏为主,随着礼乐表演专业化的提高,其艺术功能被放大、强化。
D . “无言歌”与今天“标题音乐”的器乐作品很类似,是因为作品都有明确的文学性主题。
3. (9分) (2020高一下·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
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
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
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
到 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
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
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
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 . 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 .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 . 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 . 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C . 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 .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4. (12分)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村声
老向
没有声响,不足以表现寂静;没有寂静,也不足以显示声响。
这种情理,在居住乡下的人们很容易悟出来。
从太阳没有了说起吧:爱吵爱叫的孩子们,都像小麻雀似的各自回家去了。
所有的街巷,一齐入了睡眠状态。
完全黑夜自不待言,就是有月光的日子,那路旁的树影儿,也不会把孩子们喊出来再玩玩不是?偶尔,纯乎是偶尔,有个小贩在晚餐以后会来的喝一声“老豆腐开锅!”那声调又高又颤,好像一只带伤的秋雁,飞到东西,飞到南北,终于又飞回来;因为四周都让寂静给塞满了,没有它的去路。
“雄鸡司晨”,仿佛是鸡祖宗留下的老例。
然而定县的雄鸡,很有一些“祖宗不足法”的创造精神,它爱几时叫了就几时叫。
它的鸣声很草率,大概它并不指望着震动天下,也不管那些“打夜作”的人们听了发生什么感想。
它仿佛是对于这黑夜的寂静有些胆怯了,所以要试着叫一叫。
俗谚说:“夜猫进宅,无事不来。
”夜猫,俗名叫做秃枭。
许多人家都把秃枭当作凶鸟,很厌恶它在深夜间大呼小叫的。
本来夜里静得就有点死气,它的啸声仿佛使死气颤动起来,自然不免有些鬼气森森,无怪乎人们听了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我个人并不怎样讨嫌它;绕在我的住室前后的古树上,时常有一两只枭鸟夜鸣。
在这无边寂静的
秋夜,它的一声高啸,到底把寂静画了一个轮摩。
在这并不“夜不闭户”的年头,夜间有比枭鸣更足以使人提心吊胆的声音,那便是群狗狂吠。
自然,狗有时也会“咬空儿”,所谓为了要叫而叫的;但是据说大部分是“有所见而叫”,人们怎么能不惊心?在有许多村狗向着一个目标叫成了一片的时候,留心门户的人们,会爬到房上,相应的有一两声表示他有戒备的假咳漱。
夜间的声音,不知道从哪一个时刻起便宣告结束。
黎明,首先进村街的是一面“蓬蓬蓬”的破皮鼓。
敲鼓,在北平是卖零碎木炭的唤头,在此间却成了卖豆腐的了。
无论多么困倦的人,听了这破鼓晨声,若还赖在炕上,那便是村中加料的懒人,便会失掉许多街坊的同情。
像我们这些按照钟点作息的人们,有时感到这面破鼓惊扰睡梦,心里很不高兴。
可是既而一想,这只能怪自己起得太晚,怪不着别人。
而且这面破鼓,不论冬夏,也不论风雨,比鸡叫还靠得住,天天准是黎明即到,默默之中有着报时钟的作用。
晨鼓之外,这一个整天儿还有一种经常的声音,就是卖烧饼麻糖的那面小铜锣。
乡下人们,要不是去瞧病人或是哄孩子,谁能那么不知物力艰难,随便拿起个烧饼来吃吃?好,这样儿,一时售不完,那卖烧饼的可有活儿干了。
他好像一人吃着双工钱的更夫,由早到晚,由东铛铛到西,由南铛铛到北。
最初我们觉得他简直是发疯,以为敲一两下,大家都听见就得了,何必
那么不怕麻烦连续着敲?后来明白这道理了:说他深怕锣声一住,这个村庄便真个静得死过去,也许靠不住;说他自己忍不住这寂静,八成没有错儿。
在寻常的日子,村子里再没有别的声音了。
遇上城里大集的日子,有个把卖鸭梨的小贩,剩下了货底,在归途上路过这个村庄,也许顺便摆在街上吆喝两声。
这时,许多人们不论买与不买,总要跑出街门来,看看,但是十集八集,这类小贩也未必来一回。
村妇骂街,也不失为冲破沉寂的声音,可惜是也不常有。
另外,在白天,碰巧了有“钱买杂皮”或是“猫皮狗皮换鞭梢”的小贩到了,村里的狗们一定会总动员去欢迎他,远远的向他狂吠致敬,也还有相当的热闹。
晚饭以后,我们时常翻阅“皇历”,挑拣“诸事皆宜”的好日子,猜想会有谁家“娶儿嫁女”,会有一班吹鼓手来大闹一阵。
及至到了那一天,并无此事,心里仿佛失掉些什么似的。
有时觉得下雨也好,下雨可以听到檐前的滴水浙沥;刮风也好,刮风可以听到屋后的白杨萧萧。
恰巧在这“春秋多佳曰”的季节,又少风无雨。
深山古寺里的和尚,不肯蒲团静坐,养性修真,偏要去听听鸟叫,听听泉鸣;早晚还要轻叩木鱼,低诵经文;有了这一切还嫌不够,不时的还要笙管箫笛铙钹钟鼓的大吹大擂。
以前我不懂这是什么出家人的道理,现在,我明
白了。
街上一个小孩子随便大嚷一声,不是都能把我叫出去么?
(1)文章开篇第一句有何作用?
(2)全文围绕题目写了多种声音,看似杂乱,实则有序,请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
(3)文章最后一节说“现在,我明白了”,结合全文,作者明白了什么?
(4)作者老向一直强调自己是“天生的乡下人”“仿佛连灵魂都包一层黄土泥”。
本文的“乡土味儿”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厦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振笔直遂遂:完成
B . 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同意
C . 而余为徐州为:到……做官
D . 发函得诗发:打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与可之教予如此
B .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乃见其所欲画者
C .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 .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3)下列对选文的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
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重在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 . 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 . 第二段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 . 这两段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汨汨,毫无滞碍,所有语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韩愈第一次被贬广东阳山的第二年春天。
张十一,即张署,与韩愈为同僚、朋友。
②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
③踯躅(zhízhú):植物名,花开鲜红似火。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情感基调。
B . 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颔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C . 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直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怨恨。
D . 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
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2)请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 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
(韩愈《师说》)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7)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8)乱石穿空,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人间如梦,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7高三·天津月考)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
齐白石曾就“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一命题创作出一幅经典画作,画面是一群群蝌蚪顺涧而下。
作品将听觉通过视觉含蓄地表现出来,意为眼前的蝌蚪将成为明日的青蛙。